/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1月10日,此前在釜山遇袭的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出院。有韩国媒体评论称,李在明此次遇袭是“粉丝政治”的结果。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以及专家的分析,韩国“粉丝政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政治人物都有粉丝社团,这些粉丝对政治偶像的支持是无条件且不论对错的;二是这些粉丝采取类似娱乐圈粉丝支持偶像的做法来力挺自己的政治偶像,同时妖魔化偶像的对手和政敌。其实,韩国主要政治人物的粉丝社团已经存在20多年,客观上也加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当年还曾助力卢武铉赢得大选,但现在的“粉丝政治”更多的是在加剧韩国党争以及民间对立。“粉丝政治”并不仅仅存在于韩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韩流”粉丝也已经开始展现其潜在政治力量。

将政治推向正邪对决“战争”

1月2日,67岁的韩国金姓男子头戴写有“我是李在明”的皇冠,伪装成粉丝,笑容满面地走向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之后将一把18厘米长的刀刺向后者。针对这一事件,韩国社交媒体上从“在野党自导自演说”到“执政党幕后说”等各种阴谋论泛滥。有韩媒称,此次袭击是“粉丝政治”导致的恶果。

何谓“粉丝政治”?据《韩国先驱报》报道,“粉丝”一词通常与电视、音乐等流行文化联系在一起,但在2022年,该词汇不断出现在韩国各个政治派别的政治话语中。歌星或者影星的粉丝会通过在网上设置标签、特殊短语等策略,放大媒体对其偶像的正面报道或者掩盖负面评论,以保证这些偶像在网上有更多曝光机会和良好的形象。政治粉丝采用了类似娱乐圈粉丝的策略来支持他们喜欢的政治人物,如发帖组织其他粉丝在该政治人物的相关报道后点赞、写正面评论,反驳对该政治人物的批评,以及组织线下活动支持该政治人物等。

政治粉丝与普通支持者有什么不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韩国的政治粉丝更侧重于对某一政治人物的支持,并且这种支持是无条件的,即使这名政治人物发表了不当言论也会表示谅解或默认。普通支持者更多的是从政策和理念的角度来考虑支持谁,不完全是对政治人物个人的支持,而是对其政策、立场的支持。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此前发文称,韩国政治粉丝团体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政党本身,包括充当个人或政党的宣传工具、党内制衡的政治工具、政党后备力量库,以及反对政敌的代言工具。

虽然拥有大量粉丝对政治人物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粉丝政治”逐渐因为其宣传手段以及加剧对立受到很多批评。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和娱乐圈粉丝相比,政治粉丝将一些政治人物推崇为“善良与正义的化身”,用善恶二分法的阵营理论武装政治,把政治推向了正邪对决的“战争”。虽然民众自发参与政治有助于民主主义的活性化,但强硬的政治粉丝信奉反理性主义,侵蚀民主。韩神大学政治哲学系名誉教授尹平重曾在媒体上发文称,随着政治演艺化,一些政治人物也成了偶像,对这些政治人物的任何批评都会被指责为不敬或亵渎神圣。“粉丝政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顾事实和真相,按照粉丝的立场处理大量信息的“偏见同化”日益猖獗,“集体极端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韩国《中央日报》发文,以具体例子讲述了什么是“粉丝政治”。这篇发表于2022年6月的文章称,继这一年总统选举前对国民之党总统候选人安哲秀等人进行攻击后,时任国民力量党党首李俊锡的核心支持者每天用短信“轰炸”时任国会副议长郑镇硕等人,因为郑镇硕等人反对李俊锡的一些做法。还有学者举例称,在2008年韩国国会选举时,“爱朴会”(支持朴槿惠的粉丝社团)以亲朴系议员受排挤为由,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运动,最终使大国家党事务总长李方镐落选。

“‘粉丝政治’正席卷韩国。”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2021年度政党活动概况及会计报告》显示,韩国加入朝野政党的党员人数超过了1000万,其中就包括“粉丝党员”。报告认为这种类型党员目前对朝野政党影响最大。他们为了政治偶像的利益,通过短期集中在线入党,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相应政党,继而成为将偶像的党内外竞争对手妖魔化的动力。

“爱朴会”“狗女儿”“脑裂文”:主要政治人物几乎都有自己的“饭圈”

虽然一些韩媒认为“粉丝政治”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但也有观点认为,韩国政治“饭圈”文化始于卢武铉时期。《首尔新闻》就持该观点。该媒体称,卢武铉在2000年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失败,其支持者对此感到惋惜并通过网络自发组成粉丝社团“爱卢会”。此后,韩国主要政治人物几乎都有自己的“饭圈”。

据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袭击李在明的金某参加过“太极旗”集会,而该集会就是2016年在“闺蜜门”事件中支持朴槿惠的集会,参加者被称为“太极旗部队”。《首尔新闻》称,“太极旗部队”的骨干就是“爱朴会”成员。朴槿惠2004年担任国会议员时有了粉丝社团。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粉丝团体有很多,包括“月光骑士团”以及“脑裂文(脑袋裂开也要支持文在寅)”等。“脑裂文”是2017年总统选举时文在寅极端支持者的自我称呼。“月光骑士团”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回帖留言守护文在寅的团体,这些粉丝自称为“文蜜獾”。文在寅直到执政后期支持率仍然相对较高,粉丝多是原因之一。

李在明的粉丝社团自称“狗女儿”。《首尔新闻》称,这词源于电视剧《请回答1997》中出现的“狗一样性格的女儿”,后来根据韩语谐音改为“改革之女”。2022年3月,为反对李俊锡搞性别分裂,很多20岁至30岁的女性在韩国大选中支持了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李在明败选后,约有16万人加入了共同民主党,其中过半数是20岁至30岁的女性。一些女性因过激行动而引起反感,甚至有人称她们是共同民主党的“太极旗部队”。

此外,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的粉丝社团“尹爱会”在脸书上有2.8万名成员。《首尔新闻》称,韩国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粉丝社团“建希之爱”在脸书上有2.2万名会员,另一个名为“建之爱”的粉丝社团在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上有20.5万名会员。

郑继永分析称,韩国政治粉丝社团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韩国政党政治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出现了诸多“后遗症”。在政党政治日益失去人气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政治参与途径。与此同时,韩国有着比较发达的娱乐与造星文化,加上迅速而又频繁的“快餐式”选举政治的影响,政治从严肃的社会现象向娱乐现象靠近,各种对政治人物的追星与造星运动迅速得以启动。其次,为培养下一代政治领导人, 韩国各大政党也有意从一些积极投身政治运动的青年人中选拔些优秀人才进入到政党内部。最后,由于韩国特殊的政治风土与地域分裂的政治社会现实,人们往往只看重地缘、学缘、血缘等非理性的感情要素,而非政党或者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张或立场等理性要素。这种政治风气体现在政治粉丝社团的组成上,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内更不必受到约束,就更强烈地表现出政治偏好或感情。

痛定思痛还是暂时“休战”?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表示,有声音批评称,韩国多次出现政治人物遇袭事件,原因在于政治圈埋头于团结支持层,依赖“粉丝政治”。据《韩国日报》报道,李在明遇袭让依靠极端“粉丝政治”的韩国政治圈吓了一跳,因为长期以来存在于网络上的针对政治人物的恐怖袭击成了现实。明知是错误的,但借助极端粉丝群体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并对竞争对手造成打击的做法,不知不觉间成了韩国政治的常态。韩联社称,李在明遇袭后,专家们认为,把对方政党当作敌人的“恶魔化”政治风气,通过强化极端的阵营理论和“粉丝政治”,不断巩固恶性循环结构。

有专家认为,放任“粉丝政治”不管的政治圈对现在韩国政坛的对立局面负有责任。朝野阵营内部自不必说,蔓延到社会的阵营对立格局,助长了对对方阵营的厌恶,这是只团结本阵营支持层带来的后果。依靠极端“粉丝政治”的政治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给政党带来负面影响。韩国德成女子大学教授赵晋曼称,对于“粉丝政治”,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

“怎么可能在助长政治憎恶、口出恶言的政治人物身上,期待未来发展和社会团结?”据《东亚日报》报道,李在明遇袭后,韩国政界开始反省。朝野政党都承认,依靠“粉丝政治”、被污染的政治言行是此次袭击的根源。越是刺激性的言行,越容易在网络空间获得关注。报道称,纠正不当的政治言行,是不容推迟的课题。国民力量党为了把公推候选人过去的粗话或憎恶发言列为扣分项,正在制定具体的公推审查标准。共同民主党也在讨论将分裂国民性质的发言反映到公推审查的方案中。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韩国朝野政党敦促自我反省的呼声只是表面上的“休战”,在国会选举(4月10日)即将到来之际,韩国政坛随时都有可能重启“厌恶政治”。就在李在明遇袭之前,两大政党的主要国会选举战略还是将对方妖魔化,以团结支持层。还有一些人将韩国目前的政治状况定性为“政治内战”。韩国仁荷大学教授朴相炳(音)预测,目前韩国政治圈也只是暂时喘口气,随着国会选举临近,将更加猛烈地诋毁对方,展开极限政治斗争。

“韩流”粉丝在美国展示潜在政治力量

韩国国内深受“粉丝政治”之苦,而美国此前也感受到了“韩流”粉丝的组织能力以及潜在政治影响力。据《纽约时报》报道,2020年6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克拉何马州举行竞选造势活动。特朗普原以为会有大量支持者到场,但活动当天场面却相当冷清。造成这一情况的就是美国的K-POP(韩国流行音乐)粉丝,这群“数字战士”在网上以假名订票造成特朗普高支持率的假象。在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执法丧命引发的抗议活动中,韩国男团防弹少年团等许多高人气明星的网络粉丝社团向“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动捐款100万美元。“韩流”粉丝甚至用偶像视频瘫痪了美国警方针对反种族歧视示威者的应用软件。

对于上述现象,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它反映了政治的娱乐化或娱乐的政治化,这种趋势比较危险。由于盲目追捧膜拜,有时偶像团体的立场完全取代了粉丝团体的思考,这种极端行为会导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韩国政治粉丝的行为与特朗普部分铁杆支持者的行为很类似,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也存在“粉丝政治”?詹德斌认为,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显然也可以被称为政治粉丝,而这种现象显然也不只是韩国和美国才有。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者政治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普通的政策处方难以吸引选民支持,于是就会出现另类的政治人物,他们“特立独行”,提出新颖的甚至是极端的政策主张,并且敢说敢做。这会引发明星效应,而此类政治人物很容易聚集政治粉丝。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王伟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郑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雯】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1月10日,此前在釜山遇袭的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出院。有韩国媒体评论称,李在明此次遇袭是“粉丝政治”的结果。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以及专家的分析,韩国“粉丝政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主要政治人物都有粉丝社团,这些粉丝对政治偶像的支持是无条件且不论对错的;二是这些粉丝采取类似娱乐圈粉丝支持偶像的做法来力挺自己的政治偶像,同时妖魔化偶像的对手和政敌。其实,韩国主要政治人物的粉丝社团已经存在20多年,客观上也加大了民众对政治的参与,当年还曾助力卢武铉赢得大选,但现在的“粉丝政治”更多的是在加剧韩国党争以及民间对立。“粉丝政治”并不仅仅存在于韩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韩流”粉丝也已经开始展现其潜在政治力量。

将政治推向正邪对决“战争”

1月2日,67岁的韩国金姓男子头戴写有“我是李在明”的皇冠,伪装成粉丝,笑容满面地走向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之后将一把18厘米长的刀刺向后者。针对这一事件,韩国社交媒体上从“在野党自导自演说”到“执政党幕后说”等各种阴谋论泛滥。有韩媒称,此次袭击是“粉丝政治”导致的恶果。

何谓“粉丝政治”?据《韩国先驱报》报道,“粉丝”一词通常与电视、音乐等流行文化联系在一起,但在2022年,该词汇不断出现在韩国各个政治派别的政治话语中。歌星或者影星的粉丝会通过在网上设置标签、特殊短语等策略,放大媒体对其偶像的正面报道或者掩盖负面评论,以保证这些偶像在网上有更多曝光机会和良好的形象。政治粉丝采用了类似娱乐圈粉丝的策略来支持他们喜欢的政治人物,如发帖组织其他粉丝在该政治人物的相关报道后点赞、写正面评论,反驳对该政治人物的批评,以及组织线下活动支持该政治人物等。

政治粉丝与普通支持者有什么不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韩国的政治粉丝更侧重于对某一政治人物的支持,并且这种支持是无条件的,即使这名政治人物发表了不当言论也会表示谅解或默认。普通支持者更多的是从政策和理念的角度来考虑支持谁,不完全是对政治人物个人的支持,而是对其政策、立场的支持。

复旦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郑继永此前发文称,韩国政治粉丝团体所发挥的作用并不亚于政党本身,包括充当个人或政党的宣传工具、党内制衡的政治工具、政党后备力量库,以及反对政敌的代言工具。

虽然拥有大量粉丝对政治人物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粉丝政治”逐渐因为其宣传手段以及加剧对立受到很多批评。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和娱乐圈粉丝相比,政治粉丝将一些政治人物推崇为“善良与正义的化身”,用善恶二分法的阵营理论武装政治,把政治推向了正邪对决的“战争”。虽然民众自发参与政治有助于民主主义的活性化,但强硬的政治粉丝信奉反理性主义,侵蚀民主。韩神大学政治哲学系名誉教授尹平重曾在媒体上发文称,随着政治演艺化,一些政治人物也成了偶像,对这些政治人物的任何批评都会被指责为不敬或亵渎神圣。“粉丝政治”最大的弊端在于不顾事实和真相,按照粉丝的立场处理大量信息的“偏见同化”日益猖獗,“集体极端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韩国《中央日报》发文,以具体例子讲述了什么是“粉丝政治”。这篇发表于2022年6月的文章称,继这一年总统选举前对国民之党总统候选人安哲秀等人进行攻击后,时任国民力量党党首李俊锡的核心支持者每天用短信“轰炸”时任国会副议长郑镇硕等人,因为郑镇硕等人反对李俊锡的一些做法。还有学者举例称,在2008年韩国国会选举时,“爱朴会”(支持朴槿惠的粉丝社团)以亲朴系议员受排挤为由,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运动,最终使大国家党事务总长李方镐落选。

“‘粉丝政治’正席卷韩国。”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2021年度政党活动概况及会计报告》显示,韩国加入朝野政党的党员人数超过了1000万,其中就包括“粉丝党员”。报告认为这种类型党员目前对朝野政党影响最大。他们为了政治偶像的利益,通过短期集中在线入党,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相应政党,继而成为将偶像的党内外竞争对手妖魔化的动力。

“爱朴会”“狗女儿”“脑裂文”:主要政治人物几乎都有自己的“饭圈”

虽然一些韩媒认为“粉丝政治”是这两年才出现的新现象,但也有观点认为,韩国政治“饭圈”文化始于卢武铉时期。《首尔新闻》就持该观点。该媒体称,卢武铉在2000年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失败,其支持者对此感到惋惜并通过网络自发组成粉丝社团“爱卢会”。此后,韩国主要政治人物几乎都有自己的“饭圈”。

据韩国《韩民族日报》报道,袭击李在明的金某参加过“太极旗”集会,而该集会就是2016年在“闺蜜门”事件中支持朴槿惠的集会,参加者被称为“太极旗部队”。《首尔新闻》称,“太极旗部队”的骨干就是“爱朴会”成员。朴槿惠2004年担任国会议员时有了粉丝社团。韩国前总统文在寅的粉丝团体有很多,包括“月光骑士团”以及“脑裂文(脑袋裂开也要支持文在寅)”等。“脑裂文”是2017年总统选举时文在寅极端支持者的自我称呼。“月光骑士团”是指在互联网上通过回帖留言守护文在寅的团体,这些粉丝自称为“文蜜獾”。文在寅直到执政后期支持率仍然相对较高,粉丝多是原因之一。

李在明的粉丝社团自称“狗女儿”。《首尔新闻》称,这词源于电视剧《请回答1997》中出现的“狗一样性格的女儿”,后来根据韩语谐音改为“改革之女”。2022年3月,为反对李俊锡搞性别分裂,很多20岁至30岁的女性在韩国大选中支持了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李在明败选后,约有16万人加入了共同民主党,其中过半数是20岁至30岁的女性。一些女性因过激行动而引起反感,甚至有人称她们是共同民主党的“太极旗部队”。

此外,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的粉丝社团“尹爱会”在脸书上有2.8万名成员。《首尔新闻》称,韩国第一夫人金建希的粉丝社团“建希之爱”在脸书上有2.2万名会员,另一个名为“建之爱”的粉丝社团在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上有20.5万名会员。

郑继永分析称,韩国政治粉丝社团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原因。首先,韩国政党政治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出现了诸多“后遗症”。在政党政治日益失去人气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政治参与途径。与此同时,韩国有着比较发达的娱乐与造星文化,加上迅速而又频繁的“快餐式”选举政治的影响,政治从严肃的社会现象向娱乐现象靠近,各种对政治人物的追星与造星运动迅速得以启动。其次,为培养下一代政治领导人, 韩国各大政党也有意从一些积极投身政治运动的青年人中选拔些优秀人才进入到政党内部。最后,由于韩国特殊的政治风土与地域分裂的政治社会现实,人们往往只看重地缘、学缘、血缘等非理性的感情要素,而非政党或者政治人物的政治主张或立场等理性要素。这种政治风气体现在政治粉丝社团的组成上,尤其是在网络空间内更不必受到约束,就更强烈地表现出政治偏好或感情。

痛定思痛还是暂时“休战”?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表示,有声音批评称,韩国多次出现政治人物遇袭事件,原因在于政治圈埋头于团结支持层,依赖“粉丝政治”。据《韩国日报》报道,李在明遇袭让依靠极端“粉丝政治”的韩国政治圈吓了一跳,因为长期以来存在于网络上的针对政治人物的恐怖袭击成了现实。明知是错误的,但借助极端粉丝群体巩固自身政治地位并对竞争对手造成打击的做法,不知不觉间成了韩国政治的常态。韩联社称,李在明遇袭后,专家们认为,把对方政党当作敌人的“恶魔化”政治风气,通过强化极端的阵营理论和“粉丝政治”,不断巩固恶性循环结构。

有专家认为,放任“粉丝政治”不管的政治圈对现在韩国政坛的对立局面负有责任。朝野阵营内部自不必说,蔓延到社会的阵营对立格局,助长了对对方阵营的厌恶,这是只团结本阵营支持层带来的后果。依靠极端“粉丝政治”的政治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给政党带来负面影响。韩国德成女子大学教授赵晋曼称,对于“粉丝政治”,有必要进行制度改革。

“怎么可能在助长政治憎恶、口出恶言的政治人物身上,期待未来发展和社会团结?”据《东亚日报》报道,李在明遇袭后,韩国政界开始反省。朝野政党都承认,依靠“粉丝政治”、被污染的政治言行是此次袭击的根源。越是刺激性的言行,越容易在网络空间获得关注。报道称,纠正不当的政治言行,是不容推迟的课题。国民力量党为了把公推候选人过去的粗话或憎恶发言列为扣分项,正在制定具体的公推审查标准。共同民主党也在讨论将分裂国民性质的发言反映到公推审查的方案中。

不过也有意见认为,韩国朝野政党敦促自我反省的呼声只是表面上的“休战”,在国会选举(4月10日)即将到来之际,韩国政坛随时都有可能重启“厌恶政治”。就在李在明遇袭之前,两大政党的主要国会选举战略还是将对方妖魔化,以团结支持层。还有一些人将韩国目前的政治状况定性为“政治内战”。韩国仁荷大学教授朴相炳(音)预测,目前韩国政治圈也只是暂时喘口气,随着国会选举临近,将更加猛烈地诋毁对方,展开极限政治斗争。

“韩流”粉丝在美国展示潜在政治力量

韩国国内深受“粉丝政治”之苦,而美国此前也感受到了“韩流”粉丝的组织能力以及潜在政治影响力。据《纽约时报》报道,2020年6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克拉何马州举行竞选造势活动。特朗普原以为会有大量支持者到场,但活动当天场面却相当冷清。造成这一情况的就是美国的K-POP(韩国流行音乐)粉丝,这群“数字战士”在网上以假名订票造成特朗普高支持率的假象。在非裔美国人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执法丧命引发的抗议活动中,韩国男团防弹少年团等许多高人气明星的网络粉丝社团向“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动捐款100万美元。“韩流”粉丝甚至用偶像视频瘫痪了美国警方针对反种族歧视示威者的应用软件。

对于上述现象,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副教授李家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它反映了政治的娱乐化或娱乐的政治化,这种趋势比较危险。由于盲目追捧膜拜,有时偶像团体的立场完全取代了粉丝团体的思考,这种极端行为会导致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韩国政治粉丝的行为与特朗普部分铁杆支持者的行为很类似,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也存在“粉丝政治”?詹德斌认为,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显然也可以被称为政治粉丝,而这种现象显然也不只是韩国和美国才有。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或者政治斗争激烈的情况下,普通的政策处方难以吸引选民支持,于是就会出现另类的政治人物,他们“特立独行”,提出新颖的甚至是极端的政策主张,并且敢说敢做。这会引发明星效应,而此类政治人物很容易聚集政治粉丝。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王伟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郑璇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韩雯】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