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以来,关于汉字简繁体争论很多,有人提倡废除简化字、回归繁体字,认为简体字替代繁体字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大陆应该与经济发达的港澳台和海外侨胞保持一致,统一使用繁体字。
支持简体字的认为简体字历来就有,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一直在演变没有一成不变,简化字是俗体字、手头字的集合,共产党简化汉字是顺应民心,废简复繁复古已不可能,但其理由还没说到点子上。我支持简化汉字,理由如下:
1、文字首要功能是沟通工具,工具就要简便实用。简化和改进工具天经地义,简比繁更得人心。工具使用起来不简单不方便,要么被改进要么被淘汰。笔记本电脑替代台式电脑,超轻薄手机代替大砖头手机,流线型汽车代替马车……原来的服装、家具、建筑等到现代都变得简单实用了,连人与人交往的礼仪都大大简化了。
简单实用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简化字替代繁体字是深得人心的。繁体字费笔、费眼、费时、费神,繁体字要多写多少笔画划、浪费多少时间?废简复繁怎么会得人心?
繁体字除了不得人心,也不符合国际潮流,对比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字,只有繁体汉字笔画最多,老外学习汉语普遍嫌汉字(包括没有简化的汉字)的笔画太多,记不住而书写困难,远没有英西俄葡阿印法德等字母语言文字书写简洁。
2、文化传承是文字工具的次要功能,文化传承重在精神而非形式。为了传承古代文化,我们为什么不用石器而用铁器?为什么不用马车而用汽车?为什么不写信而用手机?文化本身是通过实体和形式体现出来的,实体和形式变了文化也变了,古代有古代的文化,简体字有简明实用的文化。难道写篆书就有文化,写简体字就没有繁体字有文化?文化要传承也要创新,墨守陈规死抱古董又有何作为呢?文化传承不在于传承形式,而在于传承灵魂和价值观。不能为了几个学究研究的方便而否定大批百姓沟通的方便。
简体字与繁体字对比:
厅让变观灵体权劝几听欢双显边机业艺议戏恋护卫归关响识坏严击怀历亿杂旧礼证么
廳讓變觀靈體權勸幾聽歡雙顯邊機業藝議戲戀護衛歸關響識壞嚴擊懷曆億雜舊禮證麼
兴应万与续继乐灯惊联松还对头干转难冲台价论叹庆导环点为电无办总学离拦划担尽
興應萬與續繼樂燈驚聯松還對頭幹轉難沖台價論歎慶導環點為電無辦總學離攔劃擔盡
济个会开里从发当实闹块农战职传区亲风伤独举断废队挡卖专拨轮吗气脸处儿帮远马
濟個會開裏從發當實鬧塊農戰職傳區親風傷獨舉斷廢隊擋賣專撥輪嗎氣臉處兒幫遠馬
不觉得简体字的看起来更美吗?
拆字解字的名谶文化不会因为简化汉字而中断,简体字也可以拆字解字,形式变了但内在方法和精神没变,文字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通用符号,必然有它的用意,拆字解字任何符号都可以。
反对简化字往往含沙射影反对共裆砖制,抨击“党文化”的仇恨斗争对传统“和”文化的破坏。共产党推行简化字是依靠了专制权力,秦始皇统一文字也是依靠大一统的专制权力,国民党1935年推行简化字就缺乏共产党的威权,文化古董们一闹就收回了。文化古董反对简化字,但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一定反对,老百姓喜欢简便实用,不像文化古董那样掉书袋,共产党简化汉字是顺应民心,1956年推行简化字也没有遇到什么反对和阻力。
其实简化字与专制是两回事,专制有弊也有利,有些重大的改革和统一工程,弱势和民主政府没有魄力办到,而专制或强势政府才能实现。秦始皇虽然残暴,但他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没有人不说好,共产党简化文字、推广普通话方便了国人的交流有什么不好?客观地说,共产党造孽是多,但简化汉字和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却是难得的功绩。真要恢复繁体字放弃简化字,反对的人一定会把瞎嚷嚷的老古董和小古董淹没,为什么?简体字虽不完美,但繁体字难看又不方便。
3、港澳台同胞会被简化字同化,两岸统一后会继续简化汉字,13亿大陆人使用简体字已经60多年,现在想要大陆改成繁体字已不可能。倒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港澳台地区反而慢慢被简体字同化,因为:
第一是胳膊扭不过大腿,13亿大陆人使用简化字,使用繁体字的才0.3亿,使用繁体字的同胞才2.3%连胳膊都不是,怎么废简复繁?
第二大陆经济崛起影响力日增,大陆也会民主富强,和港台差距越来越小,港澳台和海外华侨也迟早被大陆同化,也乐于使用简体字。老百姓才不管虚幻的文化传承,只要使用起来方便。那些反对简化字的港澳台同胞只不过把简化字当枪使反对党国专政的渗透罢了,如果彻底抛开政治的原因(最好大陆也走向民主的情况下)对港澳台各界同胞做个调查,乐于使用简体字的一定多于使用繁体字的。
简化字是一个没有改完的半拉子工程,汉字需要继续简化和系统的简化
古人造字并非没有缺点,汉字造字的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和假借两种造字法就是一种偷懒,造成了大量多音字和转音字,极大的削弱了汉字的表音功能,提高了汉语学习的难度,学汉语主要靠死记硬背。
毛时代的汉字简化并不系统也不彻底,有人总结了简化字的十大弊端,我认为比较在理的、值得在新一轮简化汉字中修正的有:
1、汉字简化不彻底不全面,还有大量汉字没简化,比如:癌霸臂鞭傍薄藏餐谶篝媾灌罐嚎壕壑瀚糊蝴徽酱犟舅夔籁癞濑隆窿鹭磷粼嶙鳞麟戮辘麓霾髦耄懋篾濮攀磐譬赢嬴瀛撬觑衢颧阙阕瓤嚷攘壤襄镶睿蕤畲歙麝孀髓榫懈蟹邂亵誓嗜噬癣魍薇巍龌馨罅噱薰霪樱缨鹦嘤罂赝焉蔫嫣蜒魇黝黝鼹骤鬃纂攥遵樽鳟……这些汉字的结构不是上中下,左中右,就是左右结构再套上下结构,笔画臃肿重复,非常有必要简化。
有些偏旁笔画过多是导致汉字笔画臃肿的原因,比如:豸鸟隹鱼鹿鼠糸革食酉雨黑髟骨身鼻齿鬼角……这些偏旁需要简化,相关汉字的笔画自然就减少了。
汉字简化是个系统工程,除了简化笔画,还要考虑把读音、字形和意义结合起来简化。
2、简化汉字要注重形旁和声旁的统一,把很多笔画多的声旁变成笔画少偏旁导致声旁混乱的: 鄧-邓 燈-灯,这两字不如把“登”字简化,再简化“邓、灯”两字,还有權-权、勸-劝 就不如权-栓(栓和拴不应该发成shuan,而应该变成“木闩”和“扌闩”)、劝-“口全”。 很多字原来部首一致,简化过后变得不一致,如“瀘”、“爐”分别被简化为“泸”、“炉”,有点奇怪。而“讓”变成了“让”,但“嚷”、“壤”、“攘”、“禳”等同样的繁体字都没有被简化。“僅”被简化为“仅”而“谨”、“瑾”、“槿”、“觐”、“馑”却没有简化。
3、避免简单粗暴的简化,用“又”旁简化的字不少,例如:鸡(雞)、汉(漢)、欢(歡)、仅(僅)、权(權)、凤(鳳)、邓(鄧)、戏(戲)、树(樹)、对(對)、轰(轟)……“又”部替代既没有形旁的表义,又没有声旁表音,这种简化只为减少笔画缺乏依据,应该纠正过来。
4、简化字要避免形近字,字形越相近,越不易辨认,阅读效率越低。汉字本身的形近字就不少,比如:土士、己已巳、千干、王壬玉、夭天、兔免、未末、戎戍戌、侯候、辩辨辫瓣、团闭困闲、尸户、刁刀、今令、竞竟、斤厅、艮良、尤龙、母毋毌、么幺、日曰、友犮发、耍要、住隹、商啇、予矛、匕七、余佘、咎昝……
汉字简化后造成的形近字,比如:广厂(廣廠)、厉历(厲曆)、风凤(風鳳)、归旧(歸舊)、拨拔(撥拔)。
5、有些“多繁合一简”的合并过了头,造成部分汉字的意义臃肿且不相干,这种合并过头的错误已经纠正过来,例如:
干:幹gān燥(乾燥)、乾gàn活兒(幹活兒)、幹gān涉(干涉);
发:髮揮(發揮)、頭發(頭髮);
面:面條(麵條)、表麵(表面);
系:关係xì(关系)、繫jì鞋带(系鞋带);
脏:髒zāng水(脏水)、内臟zàng(内脏)。
简化字启动的汉字改革还只是汉语改革的半拉子工程。目前汉字是世界公认最难学的语言,其原因是汉语的规律破环的太厉害,潜规则太多,学好汉字主要靠死记硬背,这大大阻碍了汉语的国际化速度。汉字不能仅仅只表意,得全面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来表音,让汉字读音变得有规律。把汉字读音、字形和意义结合起来的系统改革才能真正让汉字好学又好用,这只能等到大陆与港澳台民主统一,全民形成共识后才能进行。
如何简化汉字,是系统改革汉语的一部分,可看本博花了大量时间写成改革汉语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