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鸡年的第一个工作日,
美好的假期就这样过去了,
早起上班的小参心情是这样的↓↓
你的心情是不是和小参差不多...
下面这张图送给你,
请自动对号入座↓↓
有的童鞋还在期待即将到来的周末,
小参只想大声地告诉你:
快醒醒吧,别忘了明天还是要上班...上班...班!
所以忘记已经远去的假期吧,
打起精神来,
小参还要告诉你的是:
今天是一个神奇的日子!
2月3日立春很罕见
上一次发生在120年前
今天23∶34∶01,太阳到达黄经315°,我们将迎来农历鸡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同时,农历正月初七还是传统的“人日”,即中国古代神话中说的女娲造人的日子或人类的诞生日,也就是所有人的生日。
立春恰逢“人日”,是一个喜上加喜的日子。更神奇的是,今年的立春是2月3日,而不是人们印象中常见的2月4日,天文专家表示,3日立春很罕见,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因此每个节气在公历年中的时间段平均约为15.25天,其起始日期大体上也是固定的。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而且历年的长度也不同,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因此节气的具体时间就会有微小的变化。
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立春为例,就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这三种情况。
专
家
说
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而本世纪100年的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3日和2月4日这两天,没有2月5日。
“按照天文年历显示,4日立春最常见。3日或5日立春尽管比较罕见,但也是正常历法现象,公众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史志成强调说。
不仅如此,这个鸡年还不一般,
很多人已经发现:
这个鸡年是闰年,长达384天。
下一次过春节,要等到2018年2月16日!
不光超长,这个鸡年还是个“双春年”
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
年末的腊月十九又立春。
专家表示,
一个农历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的现象,
也被称为“一年两头春”,
是正常的历法现象,
不可能影响到婚姻的幸福和长久,
公众千万不要迷信双春年“不宜嫁娶”的荒唐说法。
立
春
习
俗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叫 "打春 ",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 " 九 " 开始,所以有 " 春打六九头 " 之说。
立春后天气开始回暖,人们会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所以民间有这样的说法:"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
立春三候
立春是春季的开始,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二候蜇立春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民间仪式
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
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载:”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临颖县志把立春祭祀称为”咬春”。
立春这一天,广东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
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现在广东人立春日吃春饼,配料已是十分讲究。除了传统的豆芽炒韭菜之外,还有肉丝、蛋丝,香菇等佐料,春卷盛行于宋元,宋朝时称为“春 ”或“探春 ”,元时称为“卷煎饼”。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据《粤游小志》载,清朝时,潮汕地区还有一种称为“抬春色”的活动。在立春日的游行队伍中,必有装饰过的台阁,上坐歌妓,由两个人抬着走。嘉应梅州地区还有高春、矮春的分别:矮春为一人坐台上;高春则用两人:一人立在台上,然后扎着一根直木,隐藏在那个人的长衣中,与这人的肩平齐。然后再横扎一根木棍在直木上端,这横木隐藏在宽袖中,横木上再站一个人。
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过生日。在潮汕地区,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七样羹”(又称七样菜)。这一传统习俗缘起于潮汕先民对春、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恩,至今仍盛行不衰。
潮俗专家介绍,“七样羹”是指把七种不同的菜放在一起煮。这七样蔬菜一般指白萝卜、韭菜、春菜、芹菜、白菜、厚合(莙达菜)和蒜。吃这每种蔬菜都有美好寓意:如吃芹菜是希望越来越勤快,吃蒜表示会算数、有钱赚,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征长长久久,白菜则代表要清清白白、雇佣的伙计也要清清白白。
在广东的其他地区,“七样羹”也称“七宝羹”,珠三角、客家等地区因地域不同,菜式也有所差别。
“人日”这一天,也是鲜花的换瓶日,从年三十到大年初七,鲜花逐渐凋谢,需要换新的,因此,佛山人有一项特有的传统活动——成群结队地去花地赏花,俗称“游花市”。
立
春
养
生
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研究室主治医师黎创博士介绍,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立春宜养阳气。总的说来,养阳气有三个方面。
其一,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以防春寒损伤初生的阳气。应按照《老老恒言》中建议的“下厚上薄” 法则穿衣,“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下体穿厚衣可以保暖,上体略减衣,以保证阳气的正常生发。所以“下厚上薄”是养阳的方法之一。
其二,朝梳头晚沐足,日间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以养阳气。避免高强度运动,以免大汗淋漓而伤阳气。中医著作《养生论》还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至夜卧时,用热汤下盐一撮,洗膝下至足方卧,以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因此春天早上梳头、晚上用淡盐水泡脚,能促进人体气血运行,保健防病。
其三,适当增加甘味食补,以调脾胃之健运。酸入肝,甘入脾,春天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而肝和脾在五行中分别对应木和土,五行之中有木克土的规律,因此减少酸味之品而增加甘味食补,是一个预防肝木克土导致脾胃薄弱,维持五脏平衡的方法。甘味之品在传统医学古籍中记载有很多,如粳米,牛肉,大枣,莲子等。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你播下的所有心愿,
都将在秋天收获。
你今天要不要给自己立个flag,
等到年底再来打脸啊O(∩_∩)O哈哈~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张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