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扬
以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大数据更在被舆论界与科技圈热炒到让人耳熟能详的程度,那这两大新技术与新科技结合在一起,将会爆发出怎样的创造力呢?又将对普通有车族的未来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18日下午,由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等单位发起的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以下简称为“联盟”)在京成立。《环球时报》记者试图在这个新能源汽车界群贤毕至的盛会上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联盟致力于全面推进大数据挖掘分析、大数据应用模式、大数据标准化研究,将统筹整合、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数据资源,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高品质数据服务。据了解,联盟由北京理工大学和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北汽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目前包括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互联网应用服务商、科研机构等近200家单位。
联盟今后将组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讨会议,提供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发展报告,每年度发布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发展白皮书,建立大数据研发基金,整合数据资源,开展大数据标准化研究等。
国家新能源汽车监测与管理中心主任、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孙逢春在会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还是国外发展智能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基础之上的智能网联汽车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联盟就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据支撑。因为按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所有新能源汽车的数据都将上传到这个数据平台,在新能源汽车基础上的智能汽车的相关数据未来也会上传到这个平台,这些数据将会为车与车之间的交互、车与道路之间的交互提供重要数据支持,所以这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平台。
那这个平台采集的数据将在什么样的程度进行共享呢?孙逢春表示,其中有些数据是开放的,有些则还不能完全开放,因为这其中可能会涉及到数据安全问题。我们会对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分级,一般级别的数据未来可以公开,并与相关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进行共享。但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车辆安全等方面的信息,则将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妥善分级处理。
对于联盟将对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孙逢春表示,应该说,其中的影响与意义非常重大。一些网络公司可能会知道用户的位置信息以及消费习惯等数据,但车辆中非常具体的大数据是这些商业公司无法获得的,这些技术数据将会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行提供更有效的控制策略,联盟今后获得的数据将包括每一块电池、每一个电机的工作状态,车辆白天、夜间驾驶的状态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在国家统一、有序的安排下,逐渐开放。我们会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为自动驾驶控制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孙逢春强调,在私人领域,为了保证用户的隐私,将不会采集私人的位置数据,不会构成任何隐私问题。这些数据将会对新能源汽车乃至智能汽车的发展,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