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什么是恐惧?”

“分享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要叫感官呀?”

“变化是什么样子的呢?”

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会涉及很多哲学问题。 看似简单,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即使回答了,孩子也未必能理解。

世界很大,要怎么展现给孩子看,才能面面俱到? 道理很多,要怎么讲解,才能跟孩子的理解水平无缝隙链接? 想想是不是觉得挺难的?

今天贤爸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雨果带你看世界》(What Is The Big Idea),跟培养孩子的哲学观有关。

这个系列是BBC儿童频道出品的一个经典的节目,它真的做到把一个个复杂抽象的概念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很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

《雨果带你看世界》,每集5分钟,整个过程围绕一个叫做雨果的小男孩展开,这也是为什么动画要叫作“雨果带你看世界”的原因。

这部动画片目前已经播出了一季,一共52集,非常适合适合3-8岁的小朋友观看。 整部动画主要分为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自我的情绪认知、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三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让孩子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把话题延伸开、学会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 现在,贤爸就带大家看一看,这个带给孩子很多思考,并号称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哲学动画节目”吧。

1.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对这世界的好奇之心,这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与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部动画片里有很多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却不一定仔细琢磨过的。

比如其中有一集是《什么是大?》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点懵,这里居然讲这么简单、低幼的问题,但看完后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

同样是雨果这个小男孩,从下往上看就感觉很大,从上向下看就觉得很小,那到底什么是大呢?

大象很大,还有雕像也很大。

还有好大的大树,很大的城市,还有很多好大的国家,还有很多好大的星球……

‍

那大家说的大,是所有比“我”大的东西吗? 是的?不是的?

有些大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比如,你的胃口很大,或者你有一个很大的胃。

或者你因为大象吃了你的蛋糕生了很“大”的气。

或者跟大象一样,干了一件很“大”的坏事。

有或者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原来有些“大”是看不到的,但是却可以感知到,比如“巨大”的幸福。

大可以是很多很多不同的事物,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它们变得这么大呢? 比如蚂蚁跟大象站在一起,看起来就特别的小。

但是当蚂蚁遇上更小的蚂蚁的的时候,它就变大了。

原来,有了参照就能知道物体的大小了。

最后,节目让孩子思考:大象看起来总是那么大,那么如果两只大象在一起,是不是就有其中一只小呢?

看完这短短5分钟,家长还可以跟孩子继续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还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是大的?

2.自我的情绪认知

这部动画片里也有很多教孩子认识情绪的短片,比如妒忌、难过、生气、恐惧…… 那到底什么是难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雨果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吧!

雨果的朋友yeti在哭,看起来很伤心的样子。

那什么是悲伤呢? 悲伤是当事情出错时的感觉,就像你失去了你爱的东西。

比如,小婴儿哭的很大声,他很伤心,因为他失去了心爱的泰迪熊。

‍‍

奥斯卡要去度假,雨果有点难过,因为雨果有点想念他。

也许yeti先生也是因为在想念一个人在哭泣。

去问问他吧 ,原来yeti先生难过是应为他养的小金鱼死了。

雨果不想让yeti先生伤心,我们可以让悲伤消失吗? 有时你可以让一个悲伤的人发笑,比如看杂耍演员表演

但这个方法不一定总是有效果的。有时可以像小婴儿一样,哭一下就会好很多。

而有些人可能喜欢拥抱,拥抱后会不那么悲伤。

还有些人喜欢睡觉。

还有人觉得应该忘记悲伤,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运动。

或许找人聊聊天也能缓解悲伤。

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不感到悲伤吗? 我们永远不能阻止悲伤的事情发生,有时候悲伤也是可以的。

比如有人去世了,你当然会感到难过,但我们不能一直难过下去。

但是也有些人喜欢偶尔感到悲伤下,比如喜欢看伤感的电影的人。

最后,节目让孩子思考:如果有人伤心了,是不是都应该让他们高兴起来呢?你觉得呢?

让孩子感知情绪,这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的一个地方,因为感知情绪是儿童情商的第一课。孩子只有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才能恰当地去应对这种情绪。

3.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

这部动画片里还有很多各种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解,比如有一集是《什么是友善》。

它就像是你对待猫咪的温柔态度。

友善也是帮助发生意外的人。

友善是保护那些不能照顾自己的人。

友善或许是对新来的小伙伴很好。

友善也是对家人和朋友的爱。

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变得友善,但我能从善待别人中获得什么呢? 你可能会让别人感到快乐,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让别人开心你就会感到快乐

如果你是善良的,你可以结交很多的新朋友 ,如果你对别人很好,那以后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如果你对别人友善,也许会得到回报,但是有一次把最后一块蛋糕分享给了别人,自己也很饿,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那么即使我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还应该保持友善吗?

节目最后,同样雨果提出了一个让孩子思考的问题:如果我做了很多很好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是残酷的,那我还是友善的人吗?

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认知中,没有标准答案,这部动画片看下来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惊喜。

最后的话

动画片中雨果遇到的困惑,不就是是每个孩子的困惑吗?雨果提出的问题,也是每个孩子都会疑惑的问题。

BBC这部《雨果带你看世界》通过孩子的视角,把他们的疑虑、问题、不解摊开来,再讲给他们听。

每一集时长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信息量是巨大的,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你会一直想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获得启发也获得内心的豁达。

雨果在设置好的情境里,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猜想,让他们跳出所谓正确答案的条条框框,从而获取解决疑问的主动权。

这不也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中最缺乏的思辨性思维吗?

这部适合3-8岁孩子观看的哲学动画片,陪孩子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恐惧?”

“分享是怎么回事儿?”

“为什么要叫感官呀?”

“变化是什么样子的呢?”

孩子经常挂在嘴边的十万个为什么,常常会涉及很多哲学问题。 看似简单,一时又不知道怎么回答。即使回答了,孩子也未必能理解。

世界很大,要怎么展现给孩子看,才能面面俱到? 道理很多,要怎么讲解,才能跟孩子的理解水平无缝隙链接? 想想是不是觉得挺难的?

今天贤爸要推荐的这部纪录片《雨果带你看世界》(What Is The Big Idea),跟培养孩子的哲学观有关。

这个系列是BBC儿童频道出品的一个经典的节目,它真的做到把一个个复杂抽象的概念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很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观看。

《雨果带你看世界》,每集5分钟,整个过程围绕一个叫做雨果的小男孩展开,这也是为什么动画要叫作“雨果带你看世界”的原因。

这部动画片目前已经播出了一季,一共52集,非常适合适合3-8岁的小朋友观看。 整部动画主要分为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自我的情绪认知、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三种类型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让孩子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学会把话题延伸开、学会找到化解问题的方法。 现在,贤爸就带大家看一看,这个带给孩子很多思考,并号称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哲学动画节目”吧。

1.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对这世界的好奇之心,这是他们最初认识世界与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部动画片里有很多关于世界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却不一定仔细琢磨过的。

比如其中有一集是《什么是大?》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有点懵,这里居然讲这么简单、低幼的问题,但看完后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

同样是雨果这个小男孩,从下往上看就感觉很大,从上向下看就觉得很小,那到底什么是大呢?

大象很大,还有雕像也很大。

还有好大的大树,很大的城市,还有很多好大的国家,还有很多好大的星球……

‍

那大家说的大,是所有比“我”大的东西吗? 是的?不是的?

有些大的东西,是眼睛看不到的 比如,你的胃口很大,或者你有一个很大的胃。

或者你因为大象吃了你的蛋糕生了很“大”的气。

或者跟大象一样,干了一件很“大”的坏事。

有或者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原来有些“大”是看不到的,但是却可以感知到,比如“巨大”的幸福。

大可以是很多很多不同的事物,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它们变得这么大呢? 比如蚂蚁跟大象站在一起,看起来就特别的小。

但是当蚂蚁遇上更小的蚂蚁的的时候,它就变大了。

原来,有了参照就能知道物体的大小了。

最后,节目让孩子思考:大象看起来总是那么大,那么如果两只大象在一起,是不是就有其中一只小呢?

看完这短短5分钟,家长还可以跟孩子继续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大的?还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也可以是大的?

2.自我的情绪认知

这部动画片里也有很多教孩子认识情绪的短片,比如妒忌、难过、生气、恐惧…… 那到底什么是难过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雨果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吧!

雨果的朋友yeti在哭,看起来很伤心的样子。

那什么是悲伤呢? 悲伤是当事情出错时的感觉,就像你失去了你爱的东西。

比如,小婴儿哭的很大声,他很伤心,因为他失去了心爱的泰迪熊。

‍‍

奥斯卡要去度假,雨果有点难过,因为雨果有点想念他。

也许yeti先生也是因为在想念一个人在哭泣。

去问问他吧 ,原来yeti先生难过是应为他养的小金鱼死了。

雨果不想让yeti先生伤心,我们可以让悲伤消失吗? 有时你可以让一个悲伤的人发笑,比如看杂耍演员表演

但这个方法不一定总是有效果的。有时可以像小婴儿一样,哭一下就会好很多。

而有些人可能喜欢拥抱,拥抱后会不那么悲伤。

还有些人喜欢睡觉。

还有人觉得应该忘记悲伤,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运动。

或许找人聊聊天也能缓解悲伤。

但是我们不能一开始就不感到悲伤吗? 我们永远不能阻止悲伤的事情发生,有时候悲伤也是可以的。

比如有人去世了,你当然会感到难过,但我们不能一直难过下去。

但是也有些人喜欢偶尔感到悲伤下,比如喜欢看伤感的电影的人。

最后,节目让孩子思考:如果有人伤心了,是不是都应该让他们高兴起来呢?你觉得呢?

让孩子感知情绪,这是我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的一个地方,因为感知情绪是儿童情商的第一课。孩子只有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才能恰当地去应对这种情绪。

3.对各种社交互动关系的理解

这部动画片里还有很多各种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解,比如有一集是《什么是友善》。

它就像是你对待猫咪的温柔态度。

友善也是帮助发生意外的人。

友善是保护那些不能照顾自己的人。

友善或许是对新来的小伙伴很好。

友善也是对家人和朋友的爱。

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变得友善,但我能从善待别人中获得什么呢? 你可能会让别人感到快乐,有很多方法可以让别人感到快乐,而且让别人开心你就会感到快乐

如果你是善良的,你可以结交很多的新朋友 ,如果你对别人很好,那以后别人也会对你好的。

如果你对别人友善,也许会得到回报,但是有一次把最后一块蛋糕分享给了别人,自己也很饿,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

那么即使我没有得到任何回报,还应该保持友善吗?

节目最后,同样雨果提出了一个让孩子思考的问题:如果我做了很多很好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是残酷的,那我还是友善的人吗?

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认知中,没有标准答案,这部动画片看下来真的给了我很多的惊喜。

最后的话

动画片中雨果遇到的困惑,不就是是每个孩子的困惑吗?雨果提出的问题,也是每个孩子都会疑惑的问题。

BBC这部《雨果带你看世界》通过孩子的视角,把他们的疑虑、问题、不解摊开来,再讲给他们听。

每一集时长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信息量是巨大的,因为这些问题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你会一直想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获得启发也获得内心的豁达。

雨果在设置好的情境里,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同角度的猜想,让他们跳出所谓正确答案的条条框框,从而获取解决疑问的主动权。

这不也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中最缺乏的思辨性思维吗?

这部适合3-8岁孩子观看的哲学动画片,陪孩子一起看看吧!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