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2021 年 7 月 20 日,清华附中与大疆创新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和大疆创新高级总监、大疆教育负责人高建荣作为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白雪峰、副校长徐文兵、学生发展中心主任王田、物理教研组组长罗雷生、地理教研组组长刘景奎、科技办公室主任谭洪政等出席并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
除了仪式本身外,现场嘉宾也发言研讨未来创新人才的培养。
升学率之外
据介绍,作为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清华附中长期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索,2013年率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学生创客空间,2015年成立了高等研究实验室,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实践平台。清华附中长期发挥自身在基础教育领域沉淀的人才培养优势,以项目式学习为切入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生科技能力的提升与科技素养的培养。
本次大疆创新和清华附中达成战略合作以及在清华附中的落地标志着大疆教育在中小学创新型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得到验证。大疆教育致力于用前沿科技唤醒每个人的潜质,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借助于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和人工智能算法方面多年的建树,通过从能力到品格的教育理念和寓教于乐的比赛式教学方法,将前沿科技变得足够简单有趣。逐步实现服务数万所学校,建设数百个俱乐部,成就千万孩子的科技梦想,最终打造科技教育的第一品牌。
通常来说高中的升学压力很大、高中教育也通常主要围绕着提高高考成绩而努力,但在现场交流中各方讨论的重点在升学率之外。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他们希望用更加科学、更加健康的方式取得成绩。虽然清华附中近年来的高考成绩非常好,但他们更加强调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的全面发展,认为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有后劲。
他介绍,该校2013年大规模开展创客教育,2015年大幅提高科技教育的内容。在学科实验室之外也建立探究式的高研实验室,选题以学生自选为主、老师指导为辅,选题都要经过专家答辩。提倡多学科的交差融合学习,提倡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大疆创新高级总监、大疆教育负责人高建荣说,大疆是一家科技创新企业,大疆这样的企业为什么要做教育?因为时代变了,变化多、变化速度快,许多行业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测绘行业已经广泛使用无人机、农业已经广泛使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管理学也也考虑用机器人系统代替可重复性的工作……但许多人不知道,许多大学生还在花费大量时间练习使用被淘汰的技术。
他还说,大疆的经验是“创新源自热爱”,大疆就是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其创始团队在研究生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了。他们发现,创始团队里超过40%的工程师参加过央视举办的机器人大赛,后来在公司经营有所起色后,大疆决定自己办一个比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Master 机甲大师超级对抗赛。
他认为,这个比赛成果斐然,因为大量选手后来成为优秀的工程师、产品经理,设计出了许多颠覆性的产品、还诞生了二三十家初创公司。而学生们的成功很多时候不仅仅取决于学历,只要热爱就有足够的内驱力使他投入并紧跟学术的前沿。一个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只要他热爱,他就可以成为优秀的工程师、优秀的人才。
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也说,学生不是考上名校就一定能成才、做出巨大贡献,教育的眼光要长远、要关注孩子们几十年后的发展。
办公室主任谭洪政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在2021年春季学期的校园科普活动现场学校公布了清华附中&大疆教育创新思维挑战营的招募计划。据介绍,清华附中创新思维挑战营是面向全体初中同学开设的一项科技创新挑战活动,旨在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凝聚团队精神,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竞争力的领袖人才。
清华附中创新思维挑战营主要通过单片机开发、机器人、编程、团队建设等内容的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挑战任务,最终通过过程性评价及比赛成绩决定进入决赛名单。
TIME营期望学生通过课后一小时的活动能够自学相关内容,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并通过答疑、讲座、经验分享等活动,了解相关前沿动态,掌握基础技能与知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此过程中班级团队将持续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了解、体验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普及到尽可能多的同学。
“不耽误学习、还会促进学习”
不过,双方在讨论中同样关注基础学科的教育,并探讨如何利用兴趣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学习。
王殿军校长说,清华附中建设高研实验室,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课堂教育培养不了的,但这在中学阶段非常重要;还能让孩子们建立起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拥有学习的动力与动机。
他说,许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是在各种压力下被迫学习、是不得不学。而他们希望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学习,为了解决问题而发现知识的力量、作用、意义,这样能完全改变学习的目标和态度。清华附中的高研实验室等项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认为,近两年清华附中的高考成绩特别好,但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高考秘籍,而是综合施策的结果,其中用体育、艺术、科技的教育来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态度是很重要的一环。
他说,清华附中抓科学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科学梦想、未来成为大科学家;另外,也觉得这样不耽误成绩、还促进成绩,何乐而不为呢?但从事这样的教育,中学本身的资源是不够的,所以才邀请中科院、清华大学的教授来支持,大疆创新等有情怀的企业也能提供很大的帮助。
高建荣说,大疆的想法是不仅仅把现有的技术拿过来使用、而更愿意把它们打散重组,这主要涉及无人机、机器人、AI几个模块。同时,它们也非常愿意与学校探讨能否与基础学科相结合,比如测绘无人机就与地理课程的关系非常大、无人机的运动则能与物理教学结合等等。
针对初级学段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方向知识的普及化需求及学生的兴趣激发, 大疆创新将提供现有的知识体系、课程材料及单项赛、班级联赛规则手册等内容;清华附中将基于这些基础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召集初高中各班感兴趣的初级同学形成班级战队,设置不同阶段的项目和自主学习内容给到学生自主探索;到一定阶段将组织班级间进行赛事比拼,同时建立立体的科普讲座-自主学习课程-班级战队比拼的培养模式,并在学生科技节等相关活动中面向全校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树立个人发展的理想信念。
基于清华附中和大疆创新的联合开发的项目,清华附中和大疆创新为实现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让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和工程实践,在课程设置上,基于企业与社会发展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大疆创新将提供最尖端前沿科技、教育探索成果及相关先进课题,清华附中将提供初高中学生、科技教师等学生、教师资源。同时双方将联合国内顶尖高校实验室、教师、优秀学子等资源与大疆创新产品经理、资深工程师、技术人员一起到学校指导交流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基于清华附中高研实验室平台,合作研发以创新型思维、产品思维、底层原理为核心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性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业能力和兴趣方向。与此同时,逐步探索建设机器人、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物理、地理等基础学科融合的K12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路径。
双方选派团队共同研发相关课程,定期针对课程实施情况复盘。针对于学生高研课题开展情况,大疆创新将选派专家在选题、开题、中期、结题及过程中进行系统指导,助力未来创新人才培养。
这个提议得到了在场的老师的们的响应,例如清华附中的一位地理老师介绍,他们的学生就曾经用大疆的航拍无人机对一个村子展开测绘,学生们从中学习了很多知识。这个案例也被出成高考模拟题、并广受好评。
为梦想而考学!
多位参会人员提到,目前许多学生不是因为兴趣而填报高考志愿,甚至许多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只是为“不浪费分数”才填报热门专业,最后可能发现并不喜欢。
王殿军校长说,如果在这个合作项目下,清华附中未来能有一批优秀的学生投身科学领域就是成功了。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沈渊说,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非常重要,这会影响学生们对未来专业的选择、学习的动力。他在招生时发现,动手做过设计或调研的学生,对未来自己的发展、专业的选择有更多、更清晰的想法。
白雪峰副校长还提到,对科研的兴趣也会激发学生们努力考取更好学校的动力。例如清华附中的一个学生,受某爆炸事件中有消防员牺牲的触动,研发出了一种能感应温度的、自动快速降低吸入气体温度的消防用维生呼吸器,当时他的成绩本来考不上清华北大,但此时更加发奋学习,最终考上了北大。
高建荣在会上则多次向校方表示,欢迎这些热爱科技的优秀人才未来可以来大疆创新工作,他们除了成为科学家之外,也可以成为优秀工程师,科技企业们需要巨量的人才。
清华附中与大疆创新的双方代表都认为,签字只是仪式,合作只是开始。王殿军校长表示,希望未来双方能发挥各自优势,在科学教育领域探索的校企间的深度合作、课程挖掘、教育形式创新。高建荣表示,大疆创新希望与学校一起探索出更多关于如何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道路,并惠及更多学校,通过塑造学生能力、品格、价值观念的教育理念和引导学生找到热爱与追求的方式,努力让更多的人先一步看到未来,成为未来国家、社会的优秀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