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广汉市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历来农耕畜牧发达,主产水稻、小麦、油菜、蔬菜、水果、生猪、小家禽等,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产品单产和品质均居四川省前列,素有“天府粮仓”之称。同时也是国家级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县。
近日,“走进10+3,乡村振兴看四川”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采风活动启动,来自中新社、环球网、四川电视台等在内的十余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来到德阳广汉市,共同探访四川省实施“10+3”产业体系以来,广汉市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哪些新作用?收获了哪些新经验?如何解锁推进现代农业新“密码”等创新成果?随采风团一起来了解吧!
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是2020年11月经广汉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由广汉市农业农村局主管的以家庭农场为主,小麦和水稻专家大院、社会团体等单位多方参与,自愿结成的全市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提供农事、营销、金融、培训、信息等五大服务,第一期吸纳会员168个。据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综合党委书记包慧娟介绍:“联盟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承办农业专题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加强农户沟通与合作,成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位于连山镇锦花村的国家现代农业产园综合服务中心是广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综合服务机构,是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产业园管委会和农事社会化服务中心构成。
管委会承担产业园监测、评价、考核和运营管理等具体工作;社会化服务中心则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农业机械展示、销售等功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接洽;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流等。目前,中化农业集团、吉隆达集团、吉峰农机等大型涉农企业入驻中心,其建设规模、技术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据“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杨萍介绍:“这些年,插秧机从人推到现在的无人驾驶,我们至少更新了6代,而且现在施肥、播种我们都用上了无人机,“智慧机械”种出优质稻谷,已成为我们成功的新“密码”。”
离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不远处,是80后返乡大学生冷辑龙创办的乐丰家庭农场,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和农机服务,每年实现营收超200万元。“这些年,我们通过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依托粮食园区内专家大院,选用新品种,相比普通种植户,农场亩产提高6%,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同时我们还通过应用测土配方、侧深施肥、水稻暗化育秧等技术组合,每年节约肥料、农药等生产性成本3.7万元,大大的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冷辑龙向采风组介绍说。
近年来,广汉市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聚焦粮油、蔬菜、水果、水产等优势产业,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即四川省广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德阳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分别为:广汉市高坪镇稻虾综合种养现代农业产业园、广汉市金轮镇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产业园2个(广汉市三水镇水产现代农业产园和广汉市连山镇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未来,我们将改善基础设施作为产业园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推动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相连、路相通,旱涝保收,在提升基地水平和综合效益方面下足功夫,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汉市副市长梁筱萍接受采风组采访时表示。(姚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