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是二十四节气中富有诗意的一部分,是将自然、文学和谐统一的美学。
现存有关 “花信风 ”最早的明确解说见于南宋程大昌 《演繁露 》卷一:“花信风: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初而泛观,则似谓此风来报花之消息耳。按 《吕氏春秋 》曰,春之得风,风不信则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风者,风应花期,其来有信也。(徐锴 《岁时记·春日 》)”据有学者研究,按照此文中的意思,“花信风 ”不是指花信,而是风信,所指是三月间百花盛开时应令而起的风候。
据现存宋代文献资料显示,“二十四番花信风 ”的文字最早见于北宋晏殊的诗歌:“春寒欲尽复未尽,二十四番花信风。”而今天所见完整的 “二十四番花信风 ”名目则始见于明初王逵 《蠡海集》,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花之风信应之。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顺序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即紫玉兰);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如此细细地计算春的脚步与花的次第,显示了我们祖先的艺术智慧和美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