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在刚进入市场之初,往往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一种技术先进、质量保证、标准完善的良好印象。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品牌频频翻车,深陷负面,而国货品牌却以高品质、高性价比等特征在市场上崛起,意味着洋品牌逐渐走下神坛。
2021年8月,英国著名冰激凌企业和路雪旗下的高端品牌——梦龙,被网友质疑所用配料“双标”,在中国售卖的单价8-12元的雪糕,其所售产品使用的原材料是植物油,而在国外生产售卖的冰淇淋却是牛奶制作的。该网友称判断冰淇淋好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包装上找国家规定的类型,全乳脂冰淇淋最好,植脂型最差。一直主打高端路线的梦龙,一边用着便宜的原材料,一边卖着比市面上80%冰淇淋都贵的价格,终于惹了众怒。
不只食品领域,服饰行业也有“双标”情况出现。一句“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加拿大鹅用“双标”行为把自己送上风口浪尖。2021年11月,市民贾女士11400元购买的“加拿大鹅”羽绒服出现质量问题,却被告知“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款”,让加拿大鹅退换货条款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后,加拿大鹅才回应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但这次涉事的门店,仍在以各种新的借口搪塞推脱。
这不是加拿大鹅第一次因为负面事件登上热搜。
2021年9月3日,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罚45万元的消息登上热搜,引发热议。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在“加拿大鹅官方旗舰店”实际经营者希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190款羽绒服装中,鹅绒产品约占16.8%,鸭绒产品约占83.2%。其销售的大部分羽绒服并非使用保温性能更出色的高蓬松度鹅绒,而是使用了蓬松度较低的鸭绒,希计公司以偏概全地称产品所使用的羽绒“优良且最保暖”,与事实不符。
天眼查App显示,虚假宣传是很多国际品牌被处罚的重灾区,包括雅诗兰黛、香奈儿、ZARA等大牌均因为涉嫌虚假宣传被处罚过。据不完全统计,DHC、欧缇丽曾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3次,宜家曾因发布虚假窗帘广告单次被罚172万。
2021年8月25日,又一国际知名冰淇淋品牌出事,“哈根达斯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罚”的话题引发舆论热潮。据天眼查显示,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其天猫网店“哈根达斯旗舰店”提供产品预售服务,广告预售礼券包含三款产品的外皮成分表述为“巧克力外皮”。然而,根据当事人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产品的配料表、原料及原料的检验报告显示,上述产品的外皮均由白色代可可脂巧克力脆皮制作而成。
2021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翻车的洋品牌也不在少数。2021年12月9日,比利时巧克力品牌歌帝梵旗下香草味可可冰淇淋、巧克力芝士蛋糕口味冰淇淋等6款产品验出一种有毒的致癌——物质环氧乙烷(ETO)含量超过欧盟标准。它通常用于制作消毒剂,但并不适用于食品灭菌。
歌帝梵素有“巧克力中的劳斯莱斯”之称,2009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以来,一直是消费者心目中高端巧克力的代表,其经典黑巧平均一片接近11元。不菲的价格却换来致命危险,难免让信任歌帝梵的消费者心生失望。
食品安全问题是所有企业不容触及的雷区,无论是“奢华的劳斯莱斯”或是“行业金标准”也有翻车的时候。
此前一直标榜“行业金标准”的星巴克,被曝无锡市两家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安全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
与频“翻车”的外资品牌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却正在不断吸引着广大消费者的目光,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对于民族品牌的自信心和认同感也让国货开始刷屏,成为年轻人的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