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4°56'37",东经102°46'20"——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矣六街道,这里素有“昆明菜园”、“春城花乡”的美誉;多年前就以优质蔬菜、鲜花种植极具规模而远销国内外。这里地处新昆明主城与呈贡新城的连接地带,地理优势十分突出。
“十三五”期间,矣六街道在疫情防控中勇挑重担,在关注民生中谋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稳步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经济指标稳中向好、民生社会事业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创造民生工程新福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其中,税收平均每年近8亿元,固定投资平均每年约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不低于云南省普通县级消费水平。
“矣六街道最大的商业街区是螺蛳湾社区,这个社区事关整个街道的发展。只要把螺蛳湾的事情做好了,矣六街道的工作就做完了一半。”矣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昌顺介绍,去年,螺蛳湾打造了“滇忆465特色街区”,盘活了螺蛳湾的夜市经济;之后,还将陆续打造购物公园和总部经济街区。“‘十四五’期间,借助自由贸易数字港在矣六的落地和‘国家市场采购贸易’平台的叠加效应,还有矣六街道5个纯农业社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按照区政府‘一核多维·党建引领·共享共建’的谋划,矣六街道将重整行装再出发,扬帆破浪启新程。”
山水相连:种好城区“最后一块田”
滇池东岸,昆明东南,还有个彝族村落——子君村。
很多年前,子君村种粮食,也种蔬菜,但后来一阵子,也种过花。子君村的花市,曾经一度名气还很大。
其实,在斗南村开始种花前,附近的子君村、矣六乡已经有了花农和花市。而子君村花市,就是当年的一个鲜切花市场。去那里买花的市民,络绎不绝。
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调整,2010年,子君村被列入城市改造拆迁计划……老的子君村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记忆,而今矗立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城区。如今的矣六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庞大”的街道架构——在矣六街道的18个社区里,有7个城市社区,11个村改居社区。辖区里,具有全要素的山(跑马山、子君山)、水(5条入滇河道为:广普大沟、马料河、张基沟、老马料河、螺蛳湾排洪沟)、林(1000多亩)、田(7000亩基本农田)、湖(滇池)、湿(王官湿地公园、海东湿地)、城(7个城市社区)、商(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走进矣六街道王官社区的“燕子花卉”基地,形形色色的上千种多肉植物,在大棚里有序排列着。老板山松在忙着直播:“各位老铁看好了,这棵是老桩的多肉……”
“王官社区为纯农业社区,辖4个自然村:回龙、王官、小罗家和大罗家,坐落在滇池之滨、马料河入滇池口地带,紧邻环湖东路,人均耕地只有0.3到0.44亩。”王官社区党委委员刘树春介绍:“因为人均土地少,所以40多年前,环滇池的村落就不再种植见效慢的粮食作物,群众都是种植见效快的‘细菜’(叶子菜)。”
张凤书也是王官社区的党委委员,他介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环滇池村落群众的蔬菜,基本上都是运到昆明的潘家湾去卖,所以矣六也被称为‘昆明的菜园子’。比如,普自村为昆明市场提供的规模化饲养的鸡蛋、渔村为市场提供的滇池水产,都极大丰富了昆明市民的‘菜篮子’。”
“现在,随着鲜切花产业的崛起,王官社区的90%的土地都用来种植鲜切花。去年,鲜切花种植在1260亩,多肉种植近400亩,每亩每年的效益都不低于5万元。”秦继莲是王官社区监委会主任,她指着王官湿地一侧的鲜切花大棚,介绍了近年来纯农业社区的种植架构。
“矣六街道的5个纯农业社区矣六社区、渔村社区、王官社区、关锁社区、自卫社区,我们通常称为‘下片区’。在‘下片区’这里,包括村落在内有1.4万亩土地,其中包括3000亩生产耕地和7000亩基本农田。”
矣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昌顺介绍,“下片区”也基本上要成为昆明城区的“最后一块田”了。针对街道实际,我们制定了“下片区”在“十四五”中发展的“乡村振兴”规划和蓝图,目前已经上报到官渡区政府。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守住土地红线,将‘下片区’建设成为万亩田园综合体,发展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城市改造:6个社区11年的回迁路
2021年10月26日上午,矣六街道五腊城中村改造项目的第二批次回迁安置房分房工作正式启动。俊发云晖苑小区内门庭若市,分房现场热火朝天。矣六街道分房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人员,有序地忙碌着,耐心细致地解答着回迁群众的各种咨询。
回迁群众们个个笑容满面,期盼着马上可以领钥匙拎包入住的精装回迁房,人人心里乐开了花……当天,445户群众喜迎回迁安置房。
官渡区五腊城中村改造项目共计回迁房34万平方米3231套,涉及A3、A4两个地块。2018年6月完成A4地块回迁安置房的交付,共涉及1246户2455套,回迁面积25.8万平方米。随着此次A3地块(云晖苑)回迁房的交付,五腊城中村项目实现了回迁房的全部交付。
早在2010年3月,官渡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片区五个城中村改造征地补偿实施方案的批复”。自此,矣六街道片区的塔密、五腊、子君、广卫和宏仁五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2013年7月,官渡区又启动了矣六街道滇池国际湿地文化旅游项目,普自社区付家三组被整体纳入拆迁改造范围。
矣六片区的城改工作启动后,矣六街道下辖6个社区的2万多群众被纳入拆迁改造范围。
但是,改造过程却异常艰辛。
塔密、五腊、宏仁、广卫、子君等项目,相继遇到了各种难题。诸如社会投资人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宏仁村民质疑改造问题、文物保护问题和补偿标准问题等。
从2010年3月至今,矣六片区的城改工作历经11年,6个纳入改造的社区共2万群众的农房被拆除。为了保民生、促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在官渡区委、区政府的核心领导和关心下,矣六街道千方百计解决6个城改项目的各项问题,将保障过渡费发放资金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积极推进、落实各个城改项目的回迁安置房建设。
下一步,官渡区城市更新改造局将督促项目开发企业加快推进回迁安置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最终将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片区稳定和谐这一重要职责落到实处。
搬到宽敞明亮的回迁房,转过年来,五腊社区的文艺演出又热闹起来。
“滇剧和花灯在官渡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矣六五腊花灯和滇剧也不列外。”五腊社区监委会主任李金介绍,五腊花灯和滇剧传承基地位于跑马山之下,距滇池只有三公里。古称‘鱼米之乡’五腊的花灯、滇剧自古都晓有名气。由五腊社区主办,五腊花灯和滇剧团承办,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群众文化艺术团体。
“今年元宵节期间,为进一步丰富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五腊社区联合官渡区矣六街道五腊花灯滇戏传承基地,组织开展了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五腊社区党委副书记周猛钢介绍:“元宵期间上演的滇剧《捡来的妈》《莫愁女·伴读》《城乡劝架》……台上演员演得精彩,台下观众看得入迷,每个节目都赢得了满堂喝彩。”
党建引领:超大型社区,走出新模式
矣六街道新亚洲体育城社区成立于2007年11月30日,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涵盖9个居民住宅小区、1个商务办公区、1个星天地商业中心区及1个大型运动体育馆;居民13350户,近10万人;经济楼宇65栋,进驻公共单位企业600余家;社区党委下辖居民小区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143名——这些数字,就是这个“超级社区”的内核。
一直以来,大型社区治理存在“距离远、够不着、摊子大、组织小、矛盾多、人手少”等难点、痛点问题,导致辖区民意不畅通、诉求难解决,社区治理处于“粗放治理”的境地。
为有效解决社区“小马拉大车”问题,新亚洲体育城社区通过“小网格”织出大格局、“小智慧”汇聚大数据、“小清单”开启大服务、“小转变”带来大善治、“小协商”实现大和谐等措施,探索实施了“五小五大”工作法,摸索出一条具有社区特色的治理新模式,有效改善了社区治理缺乏抓手、治理手段单一的局面。
争吵声,敲击地面声,哭泣声……声音越来越嘈杂。同住在一单元楼、正在午睡的党员刘丽梅,被楼下住户吵醒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向社区党组织及妇联报告。在支援人员未到的情况下,独自穿上绿马甲、戴起党徽下楼,反复敲门10多分钟后门被打开。刘丽梅不顾怒火中烧的男主人的质询,赶紧上前抱住缩在墙根的未成年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
在看到女主人只受点皮外伤后,她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平和地向男女主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及来意,并用言语“控制”住了男主人,与随后赶来的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调解。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夫妻握手言和。
这是近期发生在辖区的一起家庭调解事件。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之“敲开邻里门·共叙一家情”,党员联系群众活动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效果。党建惠民带来的邻里情的加深,不仅温暖了居民,还触动了党员的心灵。
“小清单”开启大服务,新亚洲体育城社区以民意作为工作“风向标”,围绕党的建设、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日常服务等方面内容;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会议等形式,全面了解居民的微心愿和民生需求,制定“需求清单”;结合社区各口工作制定“服务清单”。
按照“共驻共建共享”原则,主动对接梳理汇总共建单位、“大党委”成员单位、辖区企业提供的各类服务资源,建立“资源清单”;并把“三张清单”公示、匹配、闭合,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库”。
通过“小清单”,2021年,社区承接并完成了讨薪40起,失业证新办65本,协助完成养老保险生存认证100人次,城乡居民医保新参保缴费4753人……党建引领下的多样化精准服务,让辖区居民、商户、企业主动“搭把手”“一起走”,共同破解幸福密码,织密服务“连心网”。
商圈峥嵘:一座螺蛳湾,带动半边天
2021年12月30日,一条期待已久的街区——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首个沉浸式滇越主题历史文化广场——“滇忆465”,迎来了正式开放。“千年茶马古道”和“百年滇越铁路”的历史交汇于此,“城市文化新地标+夜经济新标杆”,就此开启。
步入“记忆滇越”的大门,官渡历史文化及滇越映像扑面而来。带上你的故事,搭乘米其林小火车,开启一段美妙的时光旅程。昆明北站、宜良站、盘溪站3个站点串联着历史的车轮、记忆滇越、拾光号等18组主题设计景观,演绎了一部滇越铁路的历史……
“滇忆465”沉浸式滇越主题文化广场,是新螺蛳湾稳步推进多元化转型升级、将云南历史文化精髓深度挖掘,进行产业孵化的关键所在。通过重现历史文化场景的形式和多个沉浸式体验植入,拓展丰富“夜购”“夜食”“夜娱”的新业态新模式,优化夜间经济营商环境,切实提升了夜间经济活力。
滇忆465街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树脂压花的传承人郭兴向游客介绍树脂压花文创产品
俊发·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及“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国家倡议指引下应运而生,也是昆明市2008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拥有近330万方市场体量,其规模为西南第一的现代化国际商贸综合体,拥有商户3万余户,直接就业人员约15万人,日均客流量约为20万人。辐射面遍及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市,远达南亚、东南亚等片区。
目前,俊发·新螺蛳湾已成为涵盖个人、家庭全龄段日常生活用品所需,融合文化艺术、家庭生活和商务社交中心的一站式生活家居采购中心。同时,也是云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类较全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此外,整个片区还建有6个住宅小区,规划有12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和五大生态主题公园。项目荣获“2018年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投资潜力市场”、“2019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著名品牌市场”、“2019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最具成长力市场”、“2019年中国地产荣誉榜——中国城市新地标”等多项荣誉称号。
2020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科学统筹和全力协调下,俊发·新螺蛳湾成功获批成为国家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
矣六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昌顺介绍,商贸城依托昆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服务优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来打造良好的国际营商环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落地后,将助力俊发·新螺蛳湾的国际化发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为商户简化报关出口流程,让优质的中国商品卖向全球,促进云南省与全球贸易商的友好往来,真正把俊发·新螺蛳湾建设成为云南省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文/张密 张议华 向文 图/杨林会 官渡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