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人们更多选择短途出行,露营作为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在近两年受到热捧。
根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市场规模 3812.3亿元,同比增长58.5%。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另有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露营相关企业达到了9358家;2021年增长到超过2.1万家;仅今年1—4月,我国已有超7200家露营相关企业成立。
人们高涨的露营热情,一方面加速了旅游市场恢复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安全无保障、管理不规范等市场乱象。在一些无人管理的户外树林“野生营地”,消防安全隐患、乱丢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对防疫、人身安全、环境污染等治安问题管理也有负面影响。而且,露营中所使用的明火导致的安全隐患较大,据了解,今年4月4日至10日,南京消防一周内共接到草坪类火灾报警118起。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对露营旅游的规范管理,引导露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浙江省旅游专班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完善露营旅游规范管理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地方、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体系。各地要按照“定点”管理要求规范设置营地,对非定点营地进行清理,杜绝市场主体和游客个人随意私设、违规露营。
同时,按照《浙江省露营营地建设指南(试行)》的各项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设置规范和建设标准。在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指导投资主体合理选址,督促其从旅游基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安全管理设施、智慧旅游场景等方面按规范标准组织建设。各乡镇(街道)应负责推动露营营地周边道路、服务中心、停车设施、生态厕所、急救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露营营地联合登记备案制度,将露营营地经营纳入统一管理。强化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建立联动机制,对露营活动可能产生的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事项进行常规性检查,并适时开展演练。在露营营地人数超出安全限额,以及发生极端天气和汛情等应急状况时,地方文旅部门应及时发出预警。
《意见》还提出,浙江省将统一开发“浙里露营”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省贯通建设营地大数据仓,并面向各地开放共享。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可及时掌握露营旅游各项数据,分析优化露营旅游的管理服务。
“露营经济是需要呵护的新兴业态,浙江也有条件在发展露营经济方面作出示范,未雨绸缪‘立好规矩’鼓励其规范发展。”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当前仍有一些露营者选择不具备基础条件的地点露营,由于缺乏专业的规范引导,产生了植被损伤、环境污染、用火隐患等问题,为此浙江将根据与《意见》同时发布的《浙江省露营营地建设指南(试行)》和《浙江省露营营地安全防范要求(试行)》,打造更多规范化、景区化和数字化的露营营地,从正面引导和满足市民游客对健康、生态出游的新需求,同时督促行业自律和提升管理水平,引导鼓励露营地做大做强。
此外,据《南京日报》报道,南京市文旅局和市绿化园林局也正在制定《关于推进南京市帐篷露营地规范发展的意见》,广泛听取景区度假区、露营地、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等意见,进行实地调研。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