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多种经营,积极培育现代农场,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种粮农民挑上了“金扁担”,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严格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种粮和党委政府抓粮的“两个积极性”。目前,全区种粮补贴面积达78万余亩,涉及农户15.2万余户,年补贴资金达到7500余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
农业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优势,加大对各类涉粮主体的发展支持力度,实施种粮大户等主体培育行动,从而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300多个,推进土地流转47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的55%,其中百亩以上种植大户480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全区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有力提升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培育现代农场,探索实施现代农场星级管理,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晋星晋级的农场给予资金奖励,全区982家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现代农场管理范畴,培育认定“星级农场”30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围绕强化“三农”人才支撑,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自2012年以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3300多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各类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不仅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同时也让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社会化服务,提升了种粮积极性。
多年来,在夯实粮食产能基础的同时,建安区突破传统农业范围,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以“四优四化”为重点,以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打造出优质小麦、蔬菜、花生、林果四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大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积极培育“三品一标”企业,目前全区认证“三品一标”企业16家,“三品一标”产品29个,其中榆林花生获得国家农业博览会金奖,“许昌腐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业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借助“互联网+”积极培育了河街腐竹、榆林花生等一批电商村,并依托中原农产品物流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产业园获批“省级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下一步,建安区将持续抗稳粮食安全重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力量。(关潼、李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