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快感缺乏、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抗抑郁药物治疗普遍存在起效慢、疗效不足等局限,并且长期使用可能产生很多副作用。12月3日,绿叶制药集团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若欣林)的中国上市会召开,标志着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正式在华上市。
“精神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难度大,一直是创新药物的‘研发洼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在会上表示,该药物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抑郁化药1类创新药,实现了国产创新药在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至85%
作为最普遍的情绪障碍之一,抑郁症治愈率低,大量患者在达到临床缓解后仍长期存在残留症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复发风险陡增。数据显示,抑郁症复发率高达50%~85%,其中50%的患者会在疾病发生后的2年内复发。
“抑郁症患者人群庞大,但临床表现却不尽相同。现有抗抑郁药物虽总体有效,但治愈率尚不理想,部分症状维度在治疗中仍是难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赵敏教授分析认为,导致抑郁症的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治疗有效率不足;二是传统抗抑郁药物副作用大,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导致预后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张鸿燕教授也指出,传统抗抑郁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还可能带来体重增加、泌乳素改变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与此同时,张鸿燕教授指出,抑郁症是综合因素患病,可能跟生物学、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所以其复发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压力、感情问题或者环境的变化。
“抑郁症复发直接造成的危害就是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患者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张鸿燕教授表示,抑郁症的治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及时规范治疗、尽快控制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让患者能够尽早回归社会,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
“如何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和预后,是摆在抗抑郁治疗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广大患者的未满足需求,临床期待新的治疗武器。”赵敏教授说到。
坚持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
针对抑郁症治疗,国内外权威指南均强调以“获得临床治愈、减少复发风险、改善功能损害、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倡导全面重视情感、躯体和认知在内的所有症状维度。
“许多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核心症状得到缓解,但伴随症状的残留可能造成社会功能受损,甚至因症状残留导致抑郁症的复发。”张鸿燕教授指出。
抑郁症的残留症状是指部分缓解而未达到临床痊愈,是影响抑郁病人实现全面康复的重大障碍。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后残留症状发生比例约为30%~50%,常见的残留症状包括焦虑、认知损害、疲劳、快感缺失等。残留症状的多少与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等密切相关:残留症状越多,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医疗满意度也越低,病程越倾向于慢性化,自杀企图就会越高。
“目前的手段,有的病人是达不到理想的所期待的疗效,此前药物的治疗通常为60%-70%的疗效,仍然有20%-30%的患者达不到疗效目标。”赵敏教授表示。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治疗的过程,强调全病程规范治疗,涵盖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张鸿燕教授解释说,急性期治疗目的是为了尽快控制病人的抑郁症症状,随后会有4个月以上的巩固期治疗,此外还要增加较长的维持期,维持期的长短因人而异,首发病人至少要维持1-2年,复发病人的维持期要适当延长。
“事实上,抑郁症经过规范化治疗,绝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的,并且越早期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大众切不可因为害怕用药而延误病情。临床上我们看到很多患者因为副作用导致用药不依从,无法坚持长期治疗,因此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赵敏教授表示。
张鸿燕教授指出,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的抗抑郁药能够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利于患者的全病程规范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若欣林对于抑郁症多维度症状的全面兼顾,尤其在改善焦虑、快感缺失、疲劳、认知症状等方面的疗效潜力,填补了抗抑郁治疗中亟待满足的患者需求,有助于患者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以达到稳定和真正意义上的临床痊愈。”
绿叶制药(中国)中枢神经系统事业部负责人陈哲透露,为了使这一创新治疗方案尽快惠及患者,公司加速推进若欣林的全覆盖,截至12月2日,若欣林已在22个省市开出首张处方,通过医院、药店和线上平台等各大渠道服务全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