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英雄之城,商业鼎盛,九省通衢;武商集团——武汉商业的头把交椅,武商梦时代广场。当这三者碰撞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样奇妙的反应呢?
近日,武商梦时代盛大开业!由中建装饰集团所属东方装饰设计研究院匠心打造的梦时代“汉味街”就位于此,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艘商业航母富,走进这条具有“老武汉”特色的美食街区,共同探寻在加速的城市生活里,我们记忆中的那个老武汉!
为了打造出一条让武汉人“共鸣”,外地人“共情”的美食街区,东方装饰精心组建了一支特别的设计团队。有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专门提炼地道的武汉文化;有攻克多个商场项目的“商业扛把子”,将商业设计规则融入顾客动线之中;有造型能力强悍、善于建模的“金手指”,将总结提炼的设计造型付诸效果图;有熟悉项目现场,钻研传统工艺的“施工图兵团”,将设计的造型翻译成施工图。
在方案设计的大半年中,设计团队潜心研读了10余本关于武汉城市风貌的文化书籍,专程赶赴武汉、上海、长沙、深圳等地拍摄大量素材,提炼了“老武汉”的80年代的老字号、老街巷、老地标,总结多个享誉网络的“复古美食街区”的设计特色及构造技巧,将老武汉的“码头文化”“租界文化”“市井文化”融为一体。
在选材打样过程中,设计团队用轮渡、铸铁井盖、水刷石、青石板、青瓦等上百种复古道具和材料经过多次选样、打样,打造出码头、商业街、公园小巷、里份、夜市等特色场景,在3000㎡的室内美食街中营造出原汁原味的老武汉。
武汉三镇,两江交汇,因码头而建,因码头而兴,直到现代,码头文化依然深深刻入武汉老百姓的性格当中,进入美食街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汉味码头”。这里,有80年代的圆拱型的铁架码头招牌,密密麻麻的轮渡班次表、卖报纸的售票亭,穿梭两江的轮渡,上下班的自行车,挑起生计的麻袋和扁担。80年代的武汉,虽一桥飞架南北,长江大桥车流滚滚、人潮拥挤,轮渡依旧是连接武汉三镇的大动脉,是更多武汉人穿梭江城的选择。
如雷贯耳的老武汉商场也被设计师们呈现到街区中。早年间,武汉商场曾被命名为“友好商场”,以纪念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武商大楼也几经几建,设计师们将武商几个不同时代的建筑融为一体,历史辗转却依旧焕发活力,建筑复古却展现往日荣光。
繁华的主街、炫彩的霓虹灯、车水马龙的街道,80年代大武汉的蓬勃商业场景被复原在主街道中,街道里不同年代的建筑鳞次栉比,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沿着老街向前,1号老电车在大桥上穿梭。旁边的排挡夜宵,藤椅长凳,热闹非凡。
在美食街区的另一头游客可以围着喷泉,逍遥休憩。设计师们直接将资料中查到的老场景照片复原到场景内,“江汉关”“民众乐园”“解放电影院”等武汉的地标被浓缩到场景当中,陪伴几代武汉人的老建筑,在美食街区中和游客重逢。
从热闹的江汉公园走进小巷里份当中,武昌的得胜桥、汉口的长提街,老武汉几百年的平民生活都刻画在这些长街的样子里。单位宿舍的高低错落,百姓民居的见缝插针,天空中杂乱的电线和晾晒的衣服、腊肉争抢地盘,唯有脚下的石板见证着人来人往、如梭岁月。
街巷当中,木结构的中式屋檐和杂糅的仿欧式民居比邻,青白相间的马赛克自建民房坐落一旁,各类建筑同处一处,相安无事,分外和谐。
楚风夜市模仿老武汉的夜市街头,撑着鲜艳雨棚售卖小商品的摊位,闪烁着“无痛穿耳”几个字的霓虹灯,街边门面前的露天桌凳,仿佛把游客带入那个每天10点以后热闹的江城夜晚,那一个个无论冬夏都充满着拖腔的叫卖声,烧烤的孜然香味和涌动人潮的长夜。
江汉关、璇宫饭店、民众乐园……沉淀着老武汉们共同的成长记忆;码头、长街、小巷、里份……记录着几十年大家的生活身影。英雄的武汉人,豪爽热情、耿直坦荡都生发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都被融入楚风汉味美食街区的设计当中等着大家去一一解锁。
赤子追梦、东方匠作。武商梦时代的建设获得了业主的大力认可,中建东方装饰将打造更多新地标工程,匠作更多里程碑式建筑,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