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指出,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博弈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高校人才培训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而引发的焦虑和讨论一直持续,近年来,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崛起带给社会新的启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山东省发展战略、石油石化行业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高点定位、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办学思路,聚焦师资队伍、学科专业、产教融合、产业需求、开放办学和就业创业等六个方面,构建“需求导向、融通内外、强化应用、突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出众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师资队伍扩量提质,共筑人才聚集高地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采取聘任一线专家、双聘、与企业联合引进等多种柔性引才方式打造了一支行业企业经验丰富的“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4人;具有行业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的教师占比49%,兼职教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0人。
2022年,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累计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85名,引进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高校双聘教授4名,与胜华新材联合招聘博士(石大胜华学者)1人,当年就实现了博士数量翻番。
聚焦产教融合,打造政校企多元参与的办学模式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构建了校企多元参与、多主体合作的办学机制,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华新材等多家区域龙头企业共建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与海科化工、万华化学、中软国际等企业合作创设海科新源班、万华班、中软班等订单班,打造了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
利用胜利油田实习实训优势,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构建了“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成虚实结合的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及各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训场所193个,与155家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协议。
聚焦学科专业分类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
要干事,需求是“牛鼻子”,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推动专业结构向“需求端”转化,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初显。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东营产业集群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龙头,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2022年招生专业27个,工科专业占比63%,石化、制造产业相关专业占比48%,新工科专业占比26%。
聚焦产业需求,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聚焦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学科方向,搭建了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科研平台体系。
截至目前,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建有国家级平台—重质油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省级平台—省高校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市级平台5个。
聚焦开放办学,推动办学质量持续改善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强化校地共育。东营市出台了《关于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给予学校全方位支持。
近两年,东营市先后投入4.2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校区维修改造;山东省教育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深化合作,推动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与东营市共建“绿色低碳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积极布局双碳人才培养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和碳交易中心,打造国家级“碳谷”,构建“一谷四心”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新格局。
聚焦就业创业,着力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最大程度克服疫情对就业的不利影响。累计走访175家企业,组织线上招聘会58场,线下招聘会6场。
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1%以上,22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1.1%,留鲁就业率在83.4%。
时间已经证明,我国高校具备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良好条件,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立足已有的基础,将自身的优势转化到应用型技术的开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未来方向,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