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2022年12月17日,环球时报社举办2023年年会。本届年会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百余位来自政界、学界的权威人士、专家学者,围绕多个重大议题进行深度探讨,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本版将连续4天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今天刊发的是2023年会第一议题“中美共处:新模式要磨合多久”。
对华“脱钩”,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
杨希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政府现在对华实施的“脱钩”政策,是一种“选择性脱钩”,即在高科技的几个主要前沿领域封锁中国。前不久,华盛顿给美国相关领域的企业发出了“警告函”,明文规定在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自动化系统这五大领域,任何美国实体不得以任何方式同任何中国实体进行任何形式的合作。美国在严格控制自己的企业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正在加紧与欧洲和亚洲盟国形成联动,打造对华高科技封锁联盟,这确实会对中国科技进步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因为这不是对某个产业或产品的挑战,而是一种系统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关起门来搞好经济发展搞好科技进步。
但是,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当我们看到自己难受的时候,还要看看对手难不难受。
上世纪90年代,那会我在美国工作,当时美国正在对华实行全面制裁。有美国企业也对类似对华制裁表达过不满,一开始声音很少,后来越来越多,最终倒逼克林顿政府放弃绝大部分对华制裁。这一事例提供的经验就是,我们当时很好地做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习近平总书记也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美国在搞对华“选择性脱钩”的时候,大家都很难受。但如果我们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会让对方更加难受,最后倒逼它不得不调整政策。
杨毅(海军少将):美国对华“脱钩”的实质,是用丛林法则削弱对方、强大自己,但这些都没有用。我们通过扩大开放来吸引外资,从进博会、服贸会,再到在中东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的大门是开着的,中国的蛋糕很大,你不吃,有更多的人来吃,你来晚了还不给你吃。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美国越打压,我们越会加强自己的研发。10年时间左右,中美的经济体量将基本打平。再过一些年,到2049年、2050年,中华民族将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超强级国家的一员,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道路。不管美国打不打压,我们都要自己研发。我们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黄仁伟(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美国对华的“脱钩”能不能搞成,在多大程度上能搞成,一定程度上要看美国的盟国如何做。如果它们都不愿意追随美国,这个举动就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做出改变。我在上海进博会和荷兰ASML的销售代表交流,他们说,光刻机卖给中国是早晚的事,ASML不愿失去中国市场,否则难以发展。
何伟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美国抓住前沿技术和先进科技的5个具体领域试图卡中国脖子,这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从长远来看,我们要看到它“纸老虎”的一面,美国会搬起石头反噬自己。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市场规律,而不是政治意志。根据美国半导体协会的统计,2021年美国11家最大的半导体公司对中国的销售总额,包括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总共达到1011亿美元,比2016年累计增长52%。而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同期只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几。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对美国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为什么美国在世界半导体产业遥遥领先?最根本原因是它的投资密度非常大,研发强度非常高,企业将销售收入的18.6%投入研发。如果失去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其研发金额也会相应大幅缩水,那么它的半导体产业想要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位置,就很难了。
再从全球角度来看。美国现在的做法影响的不光是中国,也拖累世界。它的做法是反全球化、反多边贸易体制的。美国的《通胀削减法》为什么会在盟国引起这么大反响?因为它反映的是美国自己的利益,是美国按照自己利益构建的、为自己服务的价值链。
整体而言,我们对未来要有信心。我们应以举国之力发展先进科技,还应以开放打破封锁,按照政策坚决彻底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俄乌冲突,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俄乌冲突肯定会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不太好下判断。俄乌冲突目前还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
俄乌冲突不仅是今年最大的国际政治事件,应该也是冷战结束31年以来最大的国际事件,因为它冲击了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基础。美国的国际地位如果往下走,对世界影响就大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会很大。所以,俄乌冲突是一个大事件,而且是影响中美关系重要的第三方因素。至于具体影响如何,还需要两年时间来观察。
杨希雨:我的基本观点是,俄乌冲突对于中美关系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有三个重大的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确定性和一个不确定性。
第一个确定性,是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的地缘政治集团对抗,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大的氛围。第二个确定性,是俄乌冲突把台湾问题地缘政治化了。在一些美国人的有意渲染下,个别西方舆论将所谓“今天的乌克兰”和“明天的台湾”这两个毫不相干、根本不同的问题扯在一起,给台湾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挑战。
第三个是不确定性。乌克兰冲突打的是什么?打的是欧洲新的安全秩序和安全规则。俄乌冲突的爆发,其实是欧洲大陆原有的安全秩序、安全规则日益失灵的产物。欧洲现在的安全格局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过渡和重塑时期,因为原来建立的欧洲秩序、安全规则失灵了,但是新的秩序和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不管是俄罗斯还是美西方都想按照自己的秩序来建。目前来说,谁能打赢呢?我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处于短期打不赢、长期打不起的状态。这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个互作妥协的“俄乌冲突后的安排”,建立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地缘政治边界和安全规则。而俄乌冲突后欧洲安全秩序的不同安排,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同影响。
房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研究员):谈及俄乌冲突对中美关系可能的影响,我认为首要的相关因素是集团政治问题。过去“冷战”时的那种集团政治被俄乌冲突带回来了,而且可能变得更加严峻。现在美国、北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更加紧密地结为一方,另一方是不认同或敢于挑战美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国家。
黄仁伟:俄乌冲突对中美关系是有重大影响的,主要表现在中美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显著上升。美国在今年10月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中国进一步定位为“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地缘政治的因素,第一次在美国对华政策中被赋予这么重要的份量,给中美关系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中美“竞争”,或持续十年左右
杨希雨:我们讨论“中美共处新模式”的时候有个前提,即中美过去的共处模式不灵了。中美关系的大变局已经发生,由过去的一个超级强国和强国之间的关系,现在越来越朝着两个超级强国之间的关系发展。也就是说,中美两国的国力对比关系,由过去的垂直对比结构,逐渐变成水平对比结构,这必然导致两个国家需要有一个新的共处模式。美国最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说,未来十年是关键十年、决定性的十年,“要同中国竞争,竞而胜之”。换言之,美国追求的是建立在“打败中国”基础上的共处模式,而中国追求的,是习主席反复强调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共处模式。究竟最后形成怎样的共处模式,一是取决于中国能否真正“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二是取决于中国能否发挥新中国外交“求同存异”的精神和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房宁:中美共处的新模式不管是什么,都将取决这样一些因素。第一,中美两国各自内部的经济、社会、政治情况,这些将最终影响到中美关系。这其中包括美国的党派政治,也包括中国经济能否尽快战胜疫情的冲击,能否克服国内外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能否尽快恢复经济增长势头。中国要争取到较快较好的经济发展。第二,俄乌冲突的趋势和结果,这将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间接的重要影响。第三,台海局势将会直接影响未来的中美关系模式。第四是一些其他次级因素,比如朝核问题的可能变数等等,这些次级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中美关系。
何伟文:中美关系的基本面依然是双边问题,但是俄乌冲突大大改变了地缘政治形势,导致美国强力推进世界阵营化。中美摩擦固然是双边的,但它已经构成了全球阵营对抗的组成部分,这是俄乌冲突以后带来的新变化。我们需要将中美关系放到全球地缘政治更大的格局中去看待、去判断、去处理。
黄仁伟:巴厘岛峰会后,中美关系有了一个基本起点,那就是双方的底线要交给对方,对方也基本认可这个底线,这是中美新模式的第一点。第二,双方不要朝着对方底线的方向去冲撞,即使有冲撞,力度也应是双方能够承受的,或者说不会冲垮那些底线。第三,找好新的合作内容。这样的新模式是非常现实的,经过双方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但与此同时,反面力量冲撞或者踩底线的情况时而会出现,双方决策者要把握这种冲撞,并进行危机管控。
俄乌冲突对于中美双方都有一个预警作用。中国会担心“乌克兰陷阱”可能在台湾问题上重演,美国则声称中国会做“第二个俄罗斯”,想“把台湾变成乌克兰”。所以双方在台湾议题上都存在一个“乌克兰陷阱”的问题,这就加大了中美地缘政治的风险。
除了俄乌冲突,现在还需要特别重视的是美国“印太战略”正在进一步具体化,包括把“印太战略”中的经济框架提出来,作为一项重大部署在东南亚推行。当然,中国也有自己的新动作,比如我们在中东跨出去了一大步。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双方应对中的地缘政治因素正在强化。这增加了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双方也都担心这种强化将导致更大的对抗。
杨毅:中美两国是志不同道不合,但都不得不跟对方打交道。“志不同”是指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美国试图维持和强化它的全球霸权地位;“道不合”则是中国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美国坚持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进行竞争。
短时间之内,特别是在中短期内,美国在战略上将中国视为唯一的最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一点不会变,除非世界上发生类似甚至超越“9·11”那样的事件。我们不愿意陷入恶性竞争,我们希望合作共赢。现在关键就是两国之间如何进行竞争,我们主张竞争应当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美国是信奉丛林法则,为削弱对手甚至不惜动用肮脏的手段,它所谓的“竞争”是依靠围堵、遏制、打压中国来取胜的“零和游戏”。但中美目前至少有一点公约数,那就是防止“竞争”导致实质性的严重冲突。
美国提出要为中美关系安装“安全护栏”,我们称“安全阀”,如何安装呢?中美两国的思路也是南辕北辙的,我们主张要从战略上放弃冷战思维,美国主张在技术层面上搞所谓“危机管控”。所以,按照通常的国际关系理论来讲,处于竞争状态的两个关系要维持稳定,除了基于共同的威胁和共同的利益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重要的就是双方力量的总体平衡。目前美国的综合实力比中国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致十年左右,两国力量对比的天平趋于平衡的时候,也许中美关系才能够走向相对比较稳定吧。
金灿荣:一个基本事实是,世界进入了大争之势,百年变局就是大争之势,为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在进入大争之势的时候,美国把中国当主要对手,一个最根本理由是,它以为中国的存在对自身形成挑战,要用各种手段对付我们。对此,美国挺有紧迫感的,它估计自己有大约十年的时间。当然现在有一种新的论调出来,说中国GDP永远超不过美国。不管外界怎么想,对于中国的发展都不会有实质性影响,更改变不了中国的发展趋势。我对这个国家、这个文明、这个民族特别有信心,我们中国人民非常优秀,给点时间一定能克服困难。
总之,我觉得,中美竞争将至少持续十年。十年后,中美力量对比将会有更加明显的变化,到那时中美关系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