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河南兰考曾经是个“能源小县”,缺油少气,化石能源匮乏。就在五年前,兰考外来电力占比高达6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仅7%。

兰考又是个“能源大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这成为兰考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是实现农村能源革命目标的底气。

2018年获批启动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来,兰考推进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而以“一库三中心”为核心的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着力推动农村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革命,为农村能源转型驶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革命推动乡村低碳转型成效明显

从风沙漫天到风车起舞,从“河滩泛盐碱”到“光伏生绿金”,兰考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兰考能源革命路径,兰考要发展壮大农村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变革,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农村能源供应结构,结合智慧能源技术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成果,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打造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暨碳达峰试点县。

数据显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启动以来,乡村低碳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2%提高到7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37.5%提高到64.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1%提高到94%。

能源革命也推动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0%提高到100%,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通过能源普惠化、能源智慧化,大幅改善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能源产业为牵引,兰考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GDP年均增速达到9.6%,财政收入年均增速36.2%。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万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万元,增长10%,直接解决农村人口就业0.7万余人,实现了能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大云物移智链”技术探索农村智慧化用能服务

如果说兰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效,那么背后的“能源技术革命”就是这种成效的有力支撑。根据相关规划,兰考将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建设,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

为了让“智慧化”推进“低碳化”,2018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明确提出建立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归集兰考县域 内石油、电、天然气和地热资源,集中收集数据,统一规范管理。

据介绍,以电网为核心,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实用新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以能源运行监测为手段,强化运营指挥、多元服务延伸,促进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和深层互动,全面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建立全品类能源数据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县域能源大数据建设模式,打造“能源监测、 运营指挥、公共服务 ”三个平台,面向政府、企业、居民提供智慧能源服务。

随着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完善,目前,该平台累计接入电、热、气、油四类能源数据1690万条,实现兰考“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数据可观可测。依托这个庞大的“能源数据库”,国网河南电力技术人员在平台上开发了能源监测、公共服务、协调优化中心等板块,实现了兰考能源智慧化。

依托对电力大数据的智能化测算,平台可为光伏、风力等发电企业提供负荷优化信息、交易服务,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为能源传输企业提供能源生产及消费数据服务,降低传输成本。例如以110千伏兰考变电站为科研示范区域,该变电站配套9.6兆瓦储能和1.4兆瓦可调负荷,示范建成区域“源-网-荷-储”工程,实现削峰填谷协同运行,服务新能源就地消纳。

此外,能源互联网平台可为用能企业和居民提供能效优化方案等服务,提高用能效率,吸引全县各类能源生产企业、传输企业、用户积极接入。

在开展农村智慧化用能服务试点方面,当地选取蘑菇种植、商超两家典型乡村产业,开展“能源互联网+”用能场景探索,为客户提供用能诊断、用能预警、用能优化等管家服务,提升用能效率约8-10%(等效年节约成本28.5万元)。

当地蘑菇种植公司负责人介绍,蘑菇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能源消耗较大。去年,他们参与国网河南电力“能源互联网+”项目试点后,供电公司为他们定制了能耗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该公司能效管理水平。

在“应用”上用智  打造试点“升级版”

通过能源普惠化、能源智慧化,大幅改善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已被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通报推广。

但兰考并未停止能源革命的前进步伐。今年7月,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兰考县人民政府发布《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实践与展望》白皮书,全力推动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升级版”建设。计划到2025年,能源领域实现“三个80%”目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率均达到80%),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以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相关规划,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将在“开发”上用力,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一是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计划”(一村一杆),在全县挑选200个行政村,每个村建设一台5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新增装机容量26.6万千瓦,增加农户收入。

在“消费”上用功,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新增地热集中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完善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光储充+共享V2G”模式,推行绿电交通一体化,推广农机电气化,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低碳化。

在“惠民”上用心,释放能源革命红利。在郑开兰特别合作区实施增量配电网项目,加快推进分布式交易试点进程,新增储能规模30万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对内智能、对外友好”,提高自用比重,切实降低用能成本,争创碳达峰试点县。

在“应用”上用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完善能源互联网平台智能化功能,打造覆盖多层级、全环节的碳排放立体监测预警体系,服务全县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以工业园区为试点,探索构建园区级碳管理工具集与展示平台、企业级碳汇资源清算与碳足迹核算产品,融入碳市场。深挖能源电力数据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积极融合税务数据、电信运营数据等跨界数据,拓展“能源+万人助万企”、“能源+工业经济”、“能源+乡村振兴”等数据产品研发及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

数字中国描绘智慧能源新图景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①

福建电力“双满意” 数字绿动山海间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②

智慧乡村建设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③

构建农村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巨大┃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④

智慧能源催动数字乡村蝶变┃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⑤

“光储微网”:偏远山区高质量用能新方案┃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⑥

河南兰考曾经是个“能源小县”,缺油少气,化石能源匮乏。就在五年前,兰考外来电力占比高达6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仅7%。

兰考又是个“能源大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这成为兰考乡村振兴的底气,也是实现农村能源革命目标的底气。

2018年获批启动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以来,兰考推进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而以“一库三中心”为核心的农村能源互联网平台,着力推动农村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制革命,为农村能源转型驶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革命推动乡村低碳转型成效明显

从风沙漫天到风车起舞,从“河滩泛盐碱”到“光伏生绿金”,兰考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兰考能源革命路径,兰考要发展壮大农村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变革,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农村能源供应结构,结合智慧能源技术发展,全面提升农村用能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成果,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打造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暨碳达峰试点县。

数据显示,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启动以来,乡村低碳绿色转型成效明显: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2%提高到7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37.5%提高到64.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1%提高到94%。

能源革命也推动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0%提高到100%,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6%。通过能源普惠化、能源智慧化,大幅改善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以能源产业为牵引,兰考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GDP年均增速达到9.6%,财政收入年均增速36.2%。产业助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万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万元,增长10%,直接解决农村人口就业0.7万余人,实现了能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大云物移智链”技术探索农村智慧化用能服务

如果说兰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成效,那么背后的“能源技术革命”就是这种成效的有力支撑。根据相关规划,兰考将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体系建设,促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

为了让“智慧化”推进“低碳化”,2018年,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明确提出建立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归集兰考县域 内石油、电、天然气和地热资源,集中收集数据,统一规范管理。

据介绍,以电网为核心,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实用新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以能源运行监测为手段,强化运营指挥、多元服务延伸,促进源、网、荷、储的协调控制和深层互动,全面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建立全品类能源数据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县域能源大数据建设模式,打造“能源监测、 运营指挥、公共服务 ”三个平台,面向政府、企业、居民提供智慧能源服务。

随着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建设不断深化完善,目前,该平台累计接入电、热、气、油四类能源数据1690万条,实现兰考“全县域、全品类、全链条”能源数据可观可测。依托这个庞大的“能源数据库”,国网河南电力技术人员在平台上开发了能源监测、公共服务、协调优化中心等板块,实现了兰考能源智慧化。

依托对电力大数据的智能化测算,平台可为光伏、风力等发电企业提供负荷优化信息、交易服务,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为能源传输企业提供能源生产及消费数据服务,降低传输成本。例如以110千伏兰考变电站为科研示范区域,该变电站配套9.6兆瓦储能和1.4兆瓦可调负荷,示范建成区域“源-网-荷-储”工程,实现削峰填谷协同运行,服务新能源就地消纳。

此外,能源互联网平台可为用能企业和居民提供能效优化方案等服务,提高用能效率,吸引全县各类能源生产企业、传输企业、用户积极接入。

在开展农村智慧化用能服务试点方面,当地选取蘑菇种植、商超两家典型乡村产业,开展“能源互联网+”用能场景探索,为客户提供用能诊断、用能预警、用能优化等管家服务,提升用能效率约8-10%(等效年节约成本28.5万元)。

当地蘑菇种植公司负责人介绍,蘑菇种植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能源消耗较大。去年,他们参与国网河南电力“能源互联网+”项目试点后,供电公司为他们定制了能耗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该公司能效管理水平。

在“应用”上用智  打造试点“升级版”

通过能源普惠化、能源智慧化,大幅改善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兰考能源互联网平台已被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通报推广。

但兰考并未停止能源革命的前进步伐。今年7月,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联合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兰考县人民政府发布《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实践与展望》白皮书,全力推动兰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升级版”建设。计划到2025年,能源领域实现“三个80%”目标(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和新能源就地消纳率均达到80%),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以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根据相关规划,兰考农村能源革命将在“开发”上用力,探索能源发展新模式。一是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计划”(一村一杆),在全县挑选200个行政村,每个村建设一台5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加快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新增装机容量26.6万千瓦,增加农户收入。

在“消费”上用功,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新增地热集中供暖面积1000万平方米,完善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光储充+共享V2G”模式,推行绿电交通一体化,推广农机电气化,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低碳化。

在“惠民”上用心,释放能源革命红利。在郑开兰特别合作区实施增量配电网项目,加快推进分布式交易试点进程,新增储能规模30万千瓦,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力系统运行“对内智能、对外友好”,提高自用比重,切实降低用能成本,争创碳达峰试点县。

在“应用”上用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完善能源互联网平台智能化功能,打造覆盖多层级、全环节的碳排放立体监测预警体系,服务全县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以工业园区为试点,探索构建园区级碳管理工具集与展示平台、企业级碳汇资源清算与碳足迹核算产品,融入碳市场。深挖能源电力数据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价值,积极融合税务数据、电信运营数据等跨界数据,拓展“能源+万人助万企”、“能源+工业经济”、“能源+乡村振兴”等数据产品研发及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效能。

数字中国描绘智慧能源新图景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①

福建电力“双满意” 数字绿动山海间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②

智慧乡村建设是推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③

构建农村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巨大┃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④

智慧能源催动数字乡村蝶变┃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⑤

“光储微网”:偏远山区高质量用能新方案┃ 绿色智慧乡村建设专题报道⑥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