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林聿】1月4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
本次6家单位新增发布古籍资源6786部(件),不仅有明清版刻、稿抄本古籍,还有碑帖拓本等特色资源,为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开展利用和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达到13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先后联合39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2.8万部(件)。
“中华古籍资源库”是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建设的综合性古籍特藏数字资源发布共享平台,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重要成果。该平台遵循边建设、边服务原则,目前在线发布资源包括国家图书馆藏善本和普通古籍、甲骨、敦煌文献、碑帖拓片、西夏文献、赵城金藏、地方志、家谱、年画、老照片等,以及馆外和海外征集资源,在线发布古籍资源超过10.2万部(件),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栏目或“中国古籍保护网”,无需注册登录,即可以进行单库检索和多库检索、全文阅览。
本次在“数字古籍”子库新增发布国家图书馆藏古籍数字资源1075部19.2万叶,主要为年谱类、目录类古籍,从版本类型上看,包括明刻本19部、清刻本801部、清稿本11部、清抄本154部,石印本、铅印本及其他版本90部。其中发布的年谱类古籍中版刻最早者为明成化刻本《临川吴文正公年谱》,为危素所编,是书为研究吴澄生平的重要资料。
另外,天津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稿抄本文献165种655册。该批稿抄本文献内容包括诗文集、日记、奏折、书札等,一批未经整理、出版的历史文献。其特色在于版本丰富、内容多样、史料价值高。南京图书馆的“清人文集数据库”目前共收录清人文集399种,以全本彩色扫描的方式制作成数字影像,并进行全网发布。云南省图书馆发布资源为馆藏善本63部381册,图像50604拍,以史部为主,包括断代史、云南方志和地方文献等。
截至目前,苏州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古籍1496部,829640页,容量达16.12TB。同时,图书馆还建立起了包含苏州古代地方文献、馆藏珍贵古籍、苏州地区家谱以及苏州文人别集等内容的“苏州图书馆古籍库”,并实现了远程登录、图文对照、全文检索、繁简字转换等功能。中山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现收录馆藏碑帖4196种1万余幅,类型主要有碑碣、画像石、石经、墓志、造像、摩崖等,读者可以通过题名、责任者、刻石年代、出土地点等检索相关碑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