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上,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LMS)被称为教育技术大规模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据咨询公司QYResearch预测,预计到2025年,全球LMS市场规模将从2020年的134亿美元增长到257亿美元,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4.0%。
越来越多人认为,通过新型LMS,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实现教与学数字化和教学评一体化,最终指向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新型LMS也很契合我们国家倡导的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LMS,有助于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一、什么是LMS?
LMS的一般定义是:能有效对学习资源、学习者、助学者进行管理的网络系统,在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核心是在强调管理。时至今日,教育领域的知识观、课程形态、学习规律、教与学的关系等都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LMS自然也有了新的内涵与价值。LMS应用程度由浅入深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基本的应用:教与学实施和管理效率。LMS可以大幅度提升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管理效率,作业和课外实践的管理效率,以及评价与过程性数据的管理效率,大幅度改善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实施和管理的繁琐复杂的问题。
深度的应用:核心素养课程实施效果。LMS可以大幅度提高核心素养课程实施的效果,践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混合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对话协作学习,大幅度改善教学评一致性的复杂环境及其实施的压力。
极限的应用:个性化学习、终身全人发展。LMS能够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幅度提升正式课程和(网络)开放精品课程、非正式课程的融通性与个性化的育人效果,以多种学习范式赋能学习者终身发展、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的LMS产品
最早的LMS可以回溯到1990-2000年左右,英国开放大学使用由美国SoftArt公司开发的FirstClass在欧洲开展在线教育,但LMS最知名的企业却并非FirstClass。
1997年,Blackboard于美国华盛顿创立,此时没有人知道这家公司未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教育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成为LMS的代表企业,也没有人知道它将占据全球著名高等院校70%以上的市场。通过Blackboard,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内容资源管理、在线交流、在线考核、管理和统计,直观的界面和简单易用的工具属性或许是Blackboard被快速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
Moodle是一个用于制作网络课程或网站的软件包,也是一个免费的开源学习的平台,在国内被亲切地称为“魔灯”,它于2002年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被开发。Moodle是基于课程的内容管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管理中长期采用的“班主任+固定班级”的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与交流。Moodle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多样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丰富的课程环境中,它的交互功能也为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美国Instructure旗下最著名的产品Canvas于2011年上线,虽入局较晚,但发展迅速,截至2020年,Canvas已有超过3000所大学、72万学生在使用。Canvas以课程为单位,每一个课程都可以自定义重新设计,管理者在课程中有绝对控制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anvas具备强大的整合功能,支持大量教育工具嵌入式使用。
相较于传统的LMS和国外的LMS,中国的 ClassIn LMS有一些明显的优势。第一,支持移动式学习;第二,让合作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替代简单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习的核心动作;第三,具备各种在线协同的功能,比如可以流畅地协同编辑文档;最后,最重要的是,它以个人为中心的,真正满足个人纵贯一生的发展需求,使之成为终身学习者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社群中心与评价中心。
三、回应“终身学习”和“核心素养”
通过混合式的教与学,回应“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社会,至少要是满足混合学习环境下的社会。这里的混合,包含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包含线上线下的混合,包含校内校外的混合,更包含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混合。
通过数字化的教学评,回应“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是2022年教育领域的绝对大事件,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但新课标虽已颁布,想要真正落地却绝非易事。课程蓝图最终必须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学科核心素养上,落实到贴合实际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通过ClassIn LMS,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创建单元主题,开展课堂、作业、测验、资料、录播课、讨论六种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开始学习之旅。ClassIn LMS可以实现:1)从课堂设计到课程设计;2)从教的设计到学的设计;3)学生都有个性化的学习路径;4)学习过程有完善的数据体系;5)实现线上线下混合的合作、探究、实践以及PBL。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科实践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倡,用学科方法来学习学科知识,这也要求各个学科都要突出实践。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PBL在“做中学”,真正实现学科实践。进而,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这都需要课程设计来满足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