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凭借精彩的剧情和层出不穷的“硬科技”持续热映。即便看不懂《流浪地球2》设定中行星发动机所依赖的重核聚变、月球坠落危机时的洛希极限等硬核概念,影片中展示的太空电梯、机器狗、量子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也依然充满新奇。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其中很多高科技产品都有现实基础,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太空电梯的长镜头是《流浪地球2》开头部分最震撼的一幕:一条条缆绳直通天际,方形轿舱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速度向太空攀升。其实这一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已经被提出。19世纪末期,被誉为“航天之父”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太空电梯的设想,他建议在地面上建设一座直抵地球同步轨道的超高型铁塔,以架设电梯的方式进入外层空间。太空电梯专家、加拿大凡尼尔学院物理学教授史蒂芬·科恩2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太空电梯是一种“革命性”的地球-太空运输系统。根据设想,太空电梯的主体是一条长达3.6万公里的缆绳,它将把赤道附近的浮动平台与同步卫星相连。科恩说,相比当前使用的火箭,太空电梯有着若干优点。例如火箭发射需要携带大量燃料,如果使用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太空电梯,那么执行太空任务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对于航天员而言,太空电梯也将比一次次火箭发射更加安全。
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彼得·斯旺去年曾介绍称,根据目前设计,太空电梯轿厢重约20吨,攀爬速度约为每小时200公里。未来,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同步轨道。
尽管如此,太空电梯的设计和建造仍然面临大量挑战,其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需要承受极大拉力的缆绳材料。当前最接近太空电梯缆绳要求的材料是碳纳米管,这是由碳原子组成的管状结构纳米材料。科恩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各方已经展开关于太空电梯的一些初步研究,包括总体设计、动力学以及该系统建成后可执行的任务等。但目前仍难以预测太空电梯何时能成为现实。
《流浪地球2》中另一种高科技产品是550W智能量子计算机,也就是影迷们猜测的“幕后黑手”——人工智能“莫斯”。相对于传统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数字0或1,量子计算机使用的量子比特以一种0和1复杂混合的量子态表示和存储信息,并利用诸如叠加和纠缠等量子现象进行计算,能实现经典计算技术无法比拟的巨大信息携带量和超强并行计算处理能力。互联网专家郭涛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量子计算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相关核心技术还远未成熟,可扩展的、商用级的量子计算机还没有研制出来。
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目前处于第一梯队。2020年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学者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处理高斯玻色取样问题上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2021年,潘建伟团队又成功构建“九章二号”和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条技术路线上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
在电影中,“莫斯”不仅拥有超强算力,也有着自主意识,在业界被称为“强人工智能”,与当前的“弱人工智能”相对应。郭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弱人工智能必须高度依赖人类对实际问题的建模,缺乏真正的语言理解能力,仅能处理较为单一的问题,局限性非常大。
郭涛预测,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以及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真正能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可能出现,或将产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不少专家也警告,未来人工智能是否要采用和人的智能一样的工作原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层影响等,都是业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赵觉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