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演员温峥嵘和她的影视形象之间,就像她的姓氏和名字的含义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观众印象里的温峥嵘,是电视剧《错爱一生》里鸠占鹊巢的顾忆罗、《洪湖赤卫队》里智勇双全的韩英队长、《千山暮雪》中独断专行的慕咏飞,也是近期播出的《女士的品格》中的“狼性”管理者许雯……大多是性格凌厉、气场张扬的强势女性形象,既有明确的目标,也有达成目的的手段和能力。

虽然影视作品中的温峥嵘,擅长诠释强势女性,但私下里她却是个很随性的人。 受访者供图

但现实生活中,温峥嵘是从小就能跟人打成一片,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的“小太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依然保有轻松顽皮的心态,和新京报记者对话时常常未语先笑。她形容自己是个随性的人,不喜欢思前想后,更看重当下的感受。虽然她演的角色很多都是“一定要怎样”的,她却特别怕给自己定一个“一定要怎样”的目标。

她认为人生之中努力加运气缺一不可,而运气又充满了偶然性,所以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纠结,而是顺着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适应它;所以她一直没有年龄焦虑、主角焦虑——既然演员是一生的事业,那何必着急;她也不介意被观众评价“定型了”,因为她是个喜欢突出自己长项的人——“那我就定型好了,把这个类型演到非我不可。

”

职场VS生活

“这也做得好,那也做得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有所选择

近期播出的都市情感剧《女士的品格》刻画了不同人生阶段的职场女性群像,呈现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做出的选择。温峥嵘在剧中饰演了娱果公司商务部门主管许雯。她一切以业绩为先,不希望女员工因生育而影响工作,尽管在公司被称作“女魔头”,她照样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生活中,她和海外归来的儿子迈克之间关系紧张,职场上冷静自持的“许总”在儿子面前多次情绪崩溃,展露出她作为普通人真实的一面。

电视剧《女士的品格》中,温峥嵘饰演了事业成功,却与儿子关系不佳的女强人许雯。 受访者供图

温峥嵘眼中的许雯,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职场小白”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到高管位置的女强人,她吃过的苦是电视剧里看不到的。她对待下属的确严苛,但她对自己要求更严苛。“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某些方面来说是比较残酷的。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打拼,没有人会对你有特别的怜悯和照顾。”许雯就是把职场当成了舞台,要在上面展现自己最好最强大的一面,而不介意别人怎么说。这一点温峥嵘很有共鸣:“我这个人也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我而改变自己。

从小到大都很有自我,很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次重要的是什么,会有一个很好的排序。”

剧中,许雯提醒得力下属姚薇(万茜饰),如果选择生孩子就会失去事业晋升的机会。这样的“提醒”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但很现实,她希望姚薇能够冷静地考虑清楚,生育所带来的客观问题,并有所抉择。毕竟人生很多时候想要“这也做得好,那也做得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有所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温峥嵘也感慨:“这个世界特别希望把女生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但我真的觉得是做不到的。很多时候需要分清楚婚姻和事业在现阶段的主次地位,有所侧重地一样一样来做,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女士的品格》中,温峥嵘出演万茜的上司。 受访者供图

许雯对儿子迈克事事关心,迈克却指责她当年离婚抛弃自己,现在又试图用母爱来控制自己。“许雯十多年没跟儿子在一起生活,现在儿子在她面前展现出来的又是浪荡公子的一面,她很怕孩子走错路。人生路虽然很长,但年轻时那几步非常重要,作为母亲她肯定很关心。”温峥嵘理解许雯的担忧,她觉得所谓的“控制”其实在亲情和爱情里都存在,爱一个人才想去控制他,只不过需要把握尺度,好好沟通。“沟通很重要,如果大家都把话说开了,明白了彼此的心意,很多误解就不会发生。”

温峥嵘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妈妈。和许雯不同,她跟儿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儿子甚至把她当成无话不说的“姐姐”。关于孩子教育,她认为跟成绩、分数比起来,善良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反而更重要。

“善良就有底线,有底线就不会出大错。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很久,以后他走入社会还是要靠朋友,首先得招人喜欢才会有很多的朋友。”温峥嵘自己从小就是走到哪儿都招人喜欢的“小太阳”,自然希望儿子也拥有这样的能力。至于如何学习与人相处,她觉得讲大道理没有用,要有胆量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试错。她笑着说:“我是放手型妈妈。”

工厂子弟学了表演

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电

从贵州“三线厂”的工厂子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走上演员的道路,温峥嵘妈妈对她的影响和引导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温峥嵘”这个名字就是妈妈查字典起的,意喻“既温暖,又像高山一样坚强”。

当年温妈妈在制造飞机引擎的三线厂资料部上班,那里整理和存放了很多国外相关先进技术的资料,她身边的同事有不少都是从南京、上海等地来支援三线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耳濡目染之下,温妈妈很早就认同女孩子也应该从小多学一些东西,长大后自立自强。

“我妈妈觉得女孩子学学舞蹈、学学琴棋书画,可以修炼自己的气质。她认为学音乐的孩子都会比较善良,就让我去学习小提琴、钢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贵州,电话还没有普及,整个厂也就厂长家有一部。买钢琴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不敢想象的,让孩子去上钢琴课也是很贵的。温峥嵘当时才四五岁,只能集中10分钟的注意力,妈妈就把上课内容全部记下来,之后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教给女儿。“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没有中断过音乐的学习,到现在她的钢琴比我弹得好。这就是我妈妈,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她证明了不管在哪个年纪,只要你愿意学一样东西,坚持下去,就可以学得很好。

”

温妈妈喜欢看电影杂志《大众电影》,是刘晓庆的超级影迷。温峥嵘当了演员后有一次参加综艺节目跟刘晓庆同台,妈妈还专门前去探班。“她从来不爱看我工作,那次是想要去看自己的偶像。她带着四大本厚厚的剪报过去,晓庆姐看到好感动,还跟她合了影,我妈妈激动死了。”回想当年,温峥嵘正是在《大众电影》杂志的某一期上看到了豆腐块大小的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简章。她那会儿普通话都说得不是很标准,也不知道具体考试科目是什么,就决定报名试试,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温峥嵘说,上学时她其实是个很顽皮的孩子,经常给老师黄磊捣乱。 受访者供图

温峥嵘就读的北电表演系97班是黄磊留校任教带的第一届学生。黄磊对他们要求严格,几乎每天都加课,周末也不放过。温峥嵘不属于“乖小孩”类型,很顽皮,比如她会去踢黄磊停在表导楼门口的车,让车子发出“警报”的声音,导致黄磊没法继续在那儿停车,后来调监控才发现是她干的。

她的同班同学包括海清、曾晖等,互相之间都很团结。她回忆刚毕业那会儿,全班同学的简历被合订成了一大本,然后复印许多份,谁有机会去“见组”(去剧组面试),就顺便推荐同学。“很多机会都是这样来的。我们班选材很多元,并不都是美女帅哥类型的,也有市井气的、高知范儿的……各种类型都有。”

深厚的同学情谊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年恩师齐士龙的生日就是他们班聚会的由头,在北京的同学都会到场,“大家就是热闹热闹,看看老师,也看看同学”。但近些年大家逐渐有了家庭和孩子,身份也从刚毕业时爸妈的孩子变成了谁的丈夫、妻子,谁的爸爸、妈妈,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有时就无法分身。但聚会的传统还在,不能到场的同学会进行电话或者视频连线。温峥嵘笑着补充:“视频也是美的时候才视频呀,哈哈,乱七八糟的时候不好意思视频,现在不像20岁的时候怎么视频都是漂亮的。”

演员的蛋糕理论

“我就演巧克力味的,别的味道的都不要找我”

此前在一档表演综艺里,温峥嵘曾说过——导演与演员,就像枪手与枪,这把枪也许只有这个枪手打得最准。她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演员这一行有很多的偶然性,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枪还是这把枪,枪手有会用的、有不会用的,有瞄得准的、有瞄得不准的。就像有的演员因为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突然红了,并不意味着他之前就不会演戏。实际上他一直都是好演员,只是这一次碰到了非常合适的“枪手”和非常合适的剧本。“所以人生呢,努力加运气缺一不可,运气又充满了偶然性。”

回顾演艺生涯的开端,温峥嵘自认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刚毕业的时候哪有选择的机会,基本上是遇到什么戏就拍什么,而我一出道就遇到了《错爱一生》。”电视剧《错爱一生》里鸠占鹊巢的顾忆罗刁蛮跋扈、工于心计,和温峥嵘本人反差极大,但她靠着出色的演技将顾忆罗的形象刻进了观众的脑海里。可是演员的被动性就在于,一旦成功塑造了某个角色,找上门的就多是同类型的剧本,她此后接到不少跟顾忆罗相似的角色。妈妈建议她:“你是一个非常单纯可爱的女孩子,怎么老演这种坏女生啊,要接点别的。”

温峥嵘与韩雪(左)合作电视剧《错爱一生》。

随后,她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洪湖赤卫队》里出演智勇双全的队长韩英。这个角色也很受欢迎,但又陷入了之前的循环,一时之间很多韩英类型的角色找来。温峥嵘尝试了各种不同类型,却发现最容易被观众记住的还是那些有点坏的,比较凶也比较霸道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影视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行业内很多不熟悉的人会误以为她本人也是那样的性格。每到一个新的剧组,化妆间的工作人员没见到她之前都难免忐忑:“嵘姐要来了,好担心她不喜欢我给搭的衣服和做的造型,她一定很难搞吧……”见面几分钟之后就心情大逆转,发现“嵘姐”简单直接,很好相处。

对于影视形象与本人的巨大反差,温峥嵘想得很通透:自己外形条件就在这儿了,影视剧的投资方是需要赚钱的,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义务给演员机会去推翻过往的影视形象,因为改变是有风险的。“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演青椒、胡萝卜、苹果,演什么都可以,也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但试了一圈发现最出圈的、最能被观众记住的还是这一类角色。

那就是演员自身的外形条件、气质和角色结合所带来的效果了。后来我又一想,那也说明了我演这类角色是有优势的。”

温峥嵘是一个喜欢突出长项的人。比如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比数学好,她不会把所有时间扑在补数学上,而是会想办法让语文成绩更好。在她看来,演员其实就是“蛋糕理论”——一盘蛋糕里有甜有咸,有草莓、巧克力等各种口味,如果整盘蛋糕都可以演,反而没有了稀缺性。

“我就演巧克力味的,别的像草莓味的都不要找我,这就是稀缺性,干嘛不把自己的长项做到最优呢?”大家常说演员如果老演一类角色容易被定型,她对此并不在意,也不怕被定型。“那我就定型好了,就把这种类型演到非我不可。”

活得通透才快乐

“人生很简单,不要把它人为的复杂化了”

刚入行的时候,温峥嵘就注意到了化妆间的位置很有意思。最中间给女主角化妆的是首席化妆师,左边的化妆师也很有名但年纪比较大了,负责给女二号化妆,右边的是年轻化妆师。当时她就想,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从中间的位置换到左边去,而新生代演员会坐到中间来,更年轻的演员再坐到右边的位置,“感觉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她对行业里的新老更替看得很明白,很早就意识到女演员随着年纪的增长,角色会被边缘化的现实。

但真正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是在她生完孩子复出(2016年)之后。

当时整个市场都在改变——视频网站取代传统电视台成为了电视剧播出的主流渠道;互联网冲浪的年轻人取代了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父母辈,成为了电视剧的主体受众。“年轻人其实不会太关心中年人的故事,他们要看跟自己年纪差不太多的演员的戏。所以40多岁的女演员就很难有女主的戏拍了,更多的是演女主的妈妈、小姨,甚至女四、女五的角色。谁是主体就要为谁服务,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温峥嵘小时候很喜欢“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按年龄排序),会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戏,搜集他们住哪里、爱吃什么、最尴尬的事等趣闻,所以她也完全能够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选择。

从主角到配角的变化通常会给演员带来焦虑,温峥嵘却似乎跟这种焦虑绝缘。她一直认为,对人生中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纠结,而是要顺着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适应它。

“如果是能改变的事情,纠结一下还有意义,不能改变的干嘛去较劲呢?”既然很难拿到女主的戏份,那就演好配角;现在很多年轻观众没有看过她以前的作品,那也没关系,她可以从零开始,从头再来,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我因为喜欢才干了演员这一行,要是不喜欢早就不干了。既然是自己喜欢的要做一生的事业,那着什么急呢。”

已经40+的温峥嵘认为,人生无须听别人的建议,顺其自然,以当下的感受最为重要。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中年女性乘风破浪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时常有人请温峥嵘给现在的年轻女性,以及40岁以上的女性一些建议。她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想过要听从谁的建议、要以谁的人生为模板,现在也没办法给别人建议、没有资格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建议。

“我是个随性的人,什么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不喜欢思前想后,很多时候做决定都是凭感觉,我觉得当下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人生的选择主要看自己能不能承担,能承担都可以去做,承担不了就不要那么选,很简单。”

虽然她塑造的影视角色大多是“一定要怎样”的,温峥嵘却特别怕给自己定一个“一定要怎样”的目标。“我不会说一定要做到这个行业的什么位置,我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就行了。我不太喜欢跟人比,也不希望人家让我比。”她认为活得通透才会快乐,人生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自己定义的,就好像现在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已经很成功了——父母都很健康,丈夫非常支持自己,孩子又聪明可爱,更过分的是还做着自己钟爱的演员事业。“为什么非要天天跟别人比呢?其实人生很简单,很多时候大家把它人为的复杂化了。”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吴兴发

演员温峥嵘和她的影视形象之间,就像她的姓氏和名字的含义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观众印象里的温峥嵘,是电视剧《错爱一生》里鸠占鹊巢的顾忆罗、《洪湖赤卫队》里智勇双全的韩英队长、《千山暮雪》中独断专行的慕咏飞,也是近期播出的《女士的品格》中的“狼性”管理者许雯……大多是性格凌厉、气场张扬的强势女性形象,既有明确的目标,也有达成目的的手段和能力。

虽然影视作品中的温峥嵘,擅长诠释强势女性,但私下里她却是个很随性的人。 受访者供图

但现实生活中,温峥嵘是从小就能跟人打成一片,走到哪儿都很受欢迎的“小太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依然保有轻松顽皮的心态,和新京报记者对话时常常未语先笑。她形容自己是个随性的人,不喜欢思前想后,更看重当下的感受。虽然她演的角色很多都是“一定要怎样”的,她却特别怕给自己定一个“一定要怎样”的目标。

她认为人生之中努力加运气缺一不可,而运气又充满了偶然性,所以遇到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纠结,而是顺着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适应它;所以她一直没有年龄焦虑、主角焦虑——既然演员是一生的事业,那何必着急;她也不介意被观众评价“定型了”,因为她是个喜欢突出自己长项的人——“那我就定型好了,把这个类型演到非我不可。

”

职场VS生活

“这也做得好,那也做得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有所选择

近期播出的都市情感剧《女士的品格》刻画了不同人生阶段的职场女性群像,呈现她们在事业和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做出的选择。温峥嵘在剧中饰演了娱果公司商务部门主管许雯。她一切以业绩为先,不希望女员工因生育而影响工作,尽管在公司被称作“女魔头”,她照样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生活中,她和海外归来的儿子迈克之间关系紧张,职场上冷静自持的“许总”在儿子面前多次情绪崩溃,展露出她作为普通人真实的一面。

电视剧《女士的品格》中,温峥嵘饰演了事业成功,却与儿子关系不佳的女强人许雯。 受访者供图

温峥嵘眼中的许雯,是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职场小白”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到高管位置的女强人,她吃过的苦是电视剧里看不到的。她对待下属的确严苛,但她对自己要求更严苛。“现代社会讲究男女平等,某些方面来说是比较残酷的。女性在这个社会上打拼,没有人会对你有特别的怜悯和照顾。”许雯就是把职场当成了舞台,要在上面展现自己最好最强大的一面,而不介意别人怎么说。这一点温峥嵘很有共鸣:“我这个人也不太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我而改变自己。

从小到大都很有自我,很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是什么,次重要的是什么,会有一个很好的排序。”

剧中,许雯提醒得力下属姚薇(万茜饰),如果选择生孩子就会失去事业晋升的机会。这样的“提醒”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但很现实,她希望姚薇能够冷静地考虑清楚,生育所带来的客观问题,并有所抉择。毕竟人生很多时候想要“这也做得好,那也做得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有所选择并承担选择的结果。温峥嵘也感慨:“这个世界特别希望把女生变成无所不能的孙悟空,但我真的觉得是做不到的。很多时候需要分清楚婚姻和事业在现阶段的主次地位,有所侧重地一样一样来做,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女士的品格》中,温峥嵘出演万茜的上司。 受访者供图

许雯对儿子迈克事事关心,迈克却指责她当年离婚抛弃自己,现在又试图用母爱来控制自己。“许雯十多年没跟儿子在一起生活,现在儿子在她面前展现出来的又是浪荡公子的一面,她很怕孩子走错路。人生路虽然很长,但年轻时那几步非常重要,作为母亲她肯定很关心。”温峥嵘理解许雯的担忧,她觉得所谓的“控制”其实在亲情和爱情里都存在,爱一个人才想去控制他,只不过需要把握尺度,好好沟通。“沟通很重要,如果大家都把话说开了,明白了彼此的心意,很多误解就不会发生。”

温峥嵘在生活中也是一位妈妈。和许雯不同,她跟儿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儿子甚至把她当成无话不说的“姐姐”。关于孩子教育,她认为跟成绩、分数比起来,善良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反而更重要。

“善良就有底线,有底线就不会出大错。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很久,以后他走入社会还是要靠朋友,首先得招人喜欢才会有很多的朋友。”温峥嵘自己从小就是走到哪儿都招人喜欢的“小太阳”,自然希望儿子也拥有这样的能力。至于如何学习与人相处,她觉得讲大道理没有用,要有胆量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试错。她笑着说:“我是放手型妈妈。”

工厂子弟学了表演

普通话都说不标准的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北电

从贵州“三线厂”的工厂子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走上演员的道路,温峥嵘妈妈对她的影响和引导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温峥嵘”这个名字就是妈妈查字典起的,意喻“既温暖,又像高山一样坚强”。

当年温妈妈在制造飞机引擎的三线厂资料部上班,那里整理和存放了很多国外相关先进技术的资料,她身边的同事有不少都是从南京、上海等地来支援三线建设的高级知识分子。耳濡目染之下,温妈妈很早就认同女孩子也应该从小多学一些东西,长大后自立自强。

“我妈妈觉得女孩子学学舞蹈、学学琴棋书画,可以修炼自己的气质。她认为学音乐的孩子都会比较善良,就让我去学习小提琴、钢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贵州,电话还没有普及,整个厂也就厂长家有一部。买钢琴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不敢想象的,让孩子去上钢琴课也是很贵的。温峥嵘当时才四五岁,只能集中10分钟的注意力,妈妈就把上课内容全部记下来,之后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慢慢教给女儿。“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没有中断过音乐的学习,到现在她的钢琴比我弹得好。这就是我妈妈,一个非常执着的人。她证明了不管在哪个年纪,只要你愿意学一样东西,坚持下去,就可以学得很好。

”

温妈妈喜欢看电影杂志《大众电影》,是刘晓庆的超级影迷。温峥嵘当了演员后有一次参加综艺节目跟刘晓庆同台,妈妈还专门前去探班。“她从来不爱看我工作,那次是想要去看自己的偶像。她带着四大本厚厚的剪报过去,晓庆姐看到好感动,还跟她合了影,我妈妈激动死了。”回想当年,温峥嵘正是在《大众电影》杂志的某一期上看到了豆腐块大小的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简章。她那会儿普通话都说得不是很标准,也不知道具体考试科目是什么,就决定报名试试,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温峥嵘说,上学时她其实是个很顽皮的孩子,经常给老师黄磊捣乱。 受访者供图

温峥嵘就读的北电表演系97班是黄磊留校任教带的第一届学生。黄磊对他们要求严格,几乎每天都加课,周末也不放过。温峥嵘不属于“乖小孩”类型,很顽皮,比如她会去踢黄磊停在表导楼门口的车,让车子发出“警报”的声音,导致黄磊没法继续在那儿停车,后来调监控才发现是她干的。

她的同班同学包括海清、曾晖等,互相之间都很团结。她回忆刚毕业那会儿,全班同学的简历被合订成了一大本,然后复印许多份,谁有机会去“见组”(去剧组面试),就顺便推荐同学。“很多机会都是这样来的。我们班选材很多元,并不都是美女帅哥类型的,也有市井气的、高知范儿的……各种类型都有。”

深厚的同学情谊一直延续到现在。每年恩师齐士龙的生日就是他们班聚会的由头,在北京的同学都会到场,“大家就是热闹热闹,看看老师,也看看同学”。但近些年大家逐渐有了家庭和孩子,身份也从刚毕业时爸妈的孩子变成了谁的丈夫、妻子,谁的爸爸、妈妈,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有时就无法分身。但聚会的传统还在,不能到场的同学会进行电话或者视频连线。温峥嵘笑着补充:“视频也是美的时候才视频呀,哈哈,乱七八糟的时候不好意思视频,现在不像20岁的时候怎么视频都是漂亮的。”

演员的蛋糕理论

“我就演巧克力味的,别的味道的都不要找我”

此前在一档表演综艺里,温峥嵘曾说过——导演与演员,就像枪手与枪,这把枪也许只有这个枪手打得最准。她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演员这一行有很多的偶然性,除了努力还需要运气。枪还是这把枪,枪手有会用的、有不会用的,有瞄得准的、有瞄得不准的。就像有的演员因为某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突然红了,并不意味着他之前就不会演戏。实际上他一直都是好演员,只是这一次碰到了非常合适的“枪手”和非常合适的剧本。“所以人生呢,努力加运气缺一不可,运气又充满了偶然性。”

回顾演艺生涯的开端,温峥嵘自认是属于比较幸运的。“刚毕业的时候哪有选择的机会,基本上是遇到什么戏就拍什么,而我一出道就遇到了《错爱一生》。”电视剧《错爱一生》里鸠占鹊巢的顾忆罗刁蛮跋扈、工于心计,和温峥嵘本人反差极大,但她靠着出色的演技将顾忆罗的形象刻进了观众的脑海里。可是演员的被动性就在于,一旦成功塑造了某个角色,找上门的就多是同类型的剧本,她此后接到不少跟顾忆罗相似的角色。妈妈建议她:“你是一个非常单纯可爱的女孩子,怎么老演这种坏女生啊,要接点别的。”

温峥嵘与韩雪(左)合作电视剧《错爱一生》。

随后,她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洪湖赤卫队》里出演智勇双全的队长韩英。这个角色也很受欢迎,但又陷入了之前的循环,一时之间很多韩英类型的角色找来。温峥嵘尝试了各种不同类型,却发现最容易被观众记住的还是那些有点坏的,比较凶也比较霸道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影视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行业内很多不熟悉的人会误以为她本人也是那样的性格。每到一个新的剧组,化妆间的工作人员没见到她之前都难免忐忑:“嵘姐要来了,好担心她不喜欢我给搭的衣服和做的造型,她一定很难搞吧……”见面几分钟之后就心情大逆转,发现“嵘姐”简单直接,很好相处。

对于影视形象与本人的巨大反差,温峥嵘想得很通透:自己外形条件就在这儿了,影视剧的投资方是需要赚钱的,他们没有兴趣也没有义务给演员机会去推翻过往的影视形象,因为改变是有风险的。“更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演青椒、胡萝卜、苹果,演什么都可以,也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但试了一圈发现最出圈的、最能被观众记住的还是这一类角色。

那就是演员自身的外形条件、气质和角色结合所带来的效果了。后来我又一想,那也说明了我演这类角色是有优势的。”

温峥嵘是一个喜欢突出长项的人。比如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比数学好,她不会把所有时间扑在补数学上,而是会想办法让语文成绩更好。在她看来,演员其实就是“蛋糕理论”——一盘蛋糕里有甜有咸,有草莓、巧克力等各种口味,如果整盘蛋糕都可以演,反而没有了稀缺性。

“我就演巧克力味的,别的像草莓味的都不要找我,这就是稀缺性,干嘛不把自己的长项做到最优呢?”大家常说演员如果老演一类角色容易被定型,她对此并不在意,也不怕被定型。“那我就定型好了,就把这种类型演到非我不可。”

活得通透才快乐

“人生很简单,不要把它人为的复杂化了”

刚入行的时候,温峥嵘就注意到了化妆间的位置很有意思。最中间给女主角化妆的是首席化妆师,左边的化妆师也很有名但年纪比较大了,负责给女二号化妆,右边的是年轻化妆师。当时她就想,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从中间的位置换到左边去,而新生代演员会坐到中间来,更年轻的演员再坐到右边的位置,“感觉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她对行业里的新老更替看得很明白,很早就意识到女演员随着年纪的增长,角色会被边缘化的现实。

但真正切身感受到这种变化,是在她生完孩子复出(2016年)之后。

当时整个市场都在改变——视频网站取代传统电视台成为了电视剧播出的主流渠道;互联网冲浪的年轻人取代了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的父母辈,成为了电视剧的主体受众。“年轻人其实不会太关心中年人的故事,他们要看跟自己年纪差不太多的演员的戏。所以40多岁的女演员就很难有女主的戏拍了,更多的是演女主的妈妈、小姨,甚至女四、女五的角色。谁是主体就要为谁服务,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温峥嵘小时候很喜欢“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按年龄排序),会听他们的歌、看他们的戏,搜集他们住哪里、爱吃什么、最尴尬的事等趣闻,所以她也完全能够理解现在年轻人的选择。

从主角到配角的变化通常会给演员带来焦虑,温峥嵘却似乎跟这种焦虑绝缘。她一直认为,对人生中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纠结,而是要顺着它,改变自己的想法去适应它。

“如果是能改变的事情,纠结一下还有意义,不能改变的干嘛去较劲呢?”既然很难拿到女主的戏份,那就演好配角;现在很多年轻观众没有看过她以前的作品,那也没关系,她可以从零开始,从头再来,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我因为喜欢才干了演员这一行,要是不喜欢早就不干了。既然是自己喜欢的要做一生的事业,那着什么急呢。”

已经40+的温峥嵘认为,人生无须听别人的建议,顺其自然,以当下的感受最为重要。 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中年女性乘风破浪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时常有人请温峥嵘给现在的年轻女性,以及40岁以上的女性一些建议。她觉得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想过要听从谁的建议、要以谁的人生为模板,现在也没办法给别人建议、没有资格让别人听从自己的建议。

“我是个随性的人,什么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不喜欢思前想后,很多时候做决定都是凭感觉,我觉得当下的感受是最重要的。人生的选择主要看自己能不能承担,能承担都可以去做,承担不了就不要那么选,很简单。”

虽然她塑造的影视角色大多是“一定要怎样”的,温峥嵘却特别怕给自己定一个“一定要怎样”的目标。“我不会说一定要做到这个行业的什么位置,我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就行了。我不太喜欢跟人比,也不希望人家让我比。”她认为活得通透才会快乐,人生的成功与否很多时候是自己定义的,就好像现在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已经很成功了——父母都很健康,丈夫非常支持自己,孩子又聪明可爱,更过分的是还做着自己钟爱的演员事业。“为什么非要天天跟别人比呢?其实人生很简单,很多时候大家把它人为的复杂化了。”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吴兴发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