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路沿着稻田向内延伸,马路两旁的田野里油菜花开得金黄,微风吹过,泛起金灿灿的浪涛。几十栋砖墙青瓦小楼被花海簇拥,错落有致。稻草制作的人偶、树枝搭成的房子等就地取材、充满创意的艺术作品随处可见,油菜花田、乡村美术馆、咖啡厅内不时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
这里就是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的莲花穴院落。然而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空心村”,由于环境脏乱、产业空虚,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留下一片片长满茅草的撂荒地、一栋栋破落不堪的空房子。
环境美、文化兴
擦亮农文旅融合“新底色”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农文旅”融合的支撑点和落脚点,也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
为了激活乡村活力,唤醒农村的“沉睡资产”。2019年,璧山区与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市雕塑学会接洽,碰撞出“艺术乡建”的思路,即通过艺术激活沉寂的乡村。2021年初,莲花穴院落“艺术活化”项目正式动工。新建了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打造了艺术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十大主题核心艺术区,并配套了餐厅、咖啡馆、民宿等食宿配套设施。
让人惊奇的是,通过艺术性的“微更新”,这里不但保留了乡土风貌,也让破旧的院落焕然一新,处处散发着人文气息和创意馨香。在这里,艺术家、设计师、大学教授、青春学子,与荷锄挎篮的农夫农妇、咿呀学语的乡童村娃自然相处,实现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有机结合,彰显了艺术活化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文化魅力。
在这种融合中改变中,村庄的产业格局、村里男女老少的精神世界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据七塘镇文化宣传干部佘林川介绍,如今每周末,莲花穴院落接待游客可达5千-6千人,节假日来打卡的人更是络绎不绝。而游客的增多也带动了当地产业振兴,过去一年,莲花穴院落接待8万多人,营收15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100余户,促进周边果园、家禽等产业收入800多万元,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艺术的‘活化’改造不仅吸引了外地、周边群众前来观光游览,同时也为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村民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开始愿意学习新的技术,有了自主经营意识,也更愿意回村创业了”佘林川说道。
在距莲花穴院落十分钟车程处,将军村的另一个项目“花仙子万花园”项目也正在悄然成形,即将惊艳众人。据负责人介绍,花仙子万花园项目总占地约300亩,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将打造成为集游、学、购为一体的璧山最大的花卉景点,建成后游客不仅可以在这里赏花、游玩、水果采摘、露营烧烤,还可以科普教学、购买花卉及种子。
目前,项目一期部分花卉种子交易区已基本完工,周末会有不少游客入园观赏,规划区域也已全部种上花苗,预计4、5月份将迎来首个集中赏花期。
据璧山现代农业专班相关负责人吴希茜介绍,莲花穴艺术院落、花仙子万花园项目均是璧山“云雾花涧”片区的重要子项目,未来将通过璧北河亲水步道将其与云雾山樱桃谷、喜观昆虫王国、乡愁幺滩等连成一片。
这些项目也是璧山现代农业专班立足璧山实际,在“农”字上做文章,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的有效举措,通过艺术项目活化农村,打造了系列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强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园项目。
未来璧山还将打造以“农”为底色,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优质彩色农作物种植的“万亩彩色梯田”项目;以及以儿童主题游乐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一体的“乡愁二郎岗”乡村休闲观光项目;依托品质农产品培育、种植及景观化打造,植入田园动漫艺术公园、田园度假民宿群、中英智慧研学基地等业态的乡村休闲康养综合体“重庆九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依托八塘镇阳龙村临时防火隔离带景观改造,并结合历史人文、抗火救灾等文化,规划森林博物馆、科普教育中心、星野民宿、星野营地等产业的最美隔离带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产业旺、百姓富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引擎”
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产业就是谋未来。
在通过美化环境、激活文化力量提升璧山农文旅融合“新颜值”、擦亮农文旅融合“新底色”的同时,璧山现代农业专班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将现有优势农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突出精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加强与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大力进行农产品等深加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创新打造了多个绿色农产品深加工项目。
“目前项目预征地公告已经发布,预计今年园区将开工建设项目3个,包括道路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包含水、电、气)、占地1200亩的场平工程项目,以及污水处理厂项目”璧山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和资源分布情况,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将园区规划集聚区形成“一体两翼七片区”的空间结构布局。
其中“一体”是以绿色主餐为主体,建设以中央厨房为核心,建立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的预制菜生产加工体系;“两翼”是农产品流通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七片区则是综合服务区、农产品交易区、绿色主餐区、调味品区、功能食品区、央厨区、生活配套区七个主要功能区。
项目将以预制菜加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核心平台型企业为牵引,促进预制菜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研发创新、商贸服务、展示示范、检验检疫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打造集“工业化生产、集中化采购、标准化制作、集合化仓配、多元化营销”于一体的“预制菜+N”运营模式,高起点、高标准打造本土预制菜发展先行区,为全市预制菜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预计到2030年,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将实现年工业总产值达143.66亿元,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达1.08万人。
除此之外,璧山还将打造总投资1.2亿,集渔业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智慧渔业项目”;将农业种植、肉兔养殖、屠宰分割、冷鲜储存、饲料加工、生物有机肥生产等有机结合的肉兔优良品种繁育及养殖基地“肉兔智能化循环养殖项目”。
吴希茜表示,只有立足全区发展大局,聚焦目标任务,找准问题症结、弄清矛盾原因、拿出有效对策,加强统筹协调、聚力攻坚克难,才能切实推动璧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现阶段,璧山正着力在狠抓项目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上下功夫,研究制定了系列适合于区域发展的产业规划、配套产业政策,旨在培育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式发展。
开新局、谱新篇
现代农业专班助力拓宽新型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璧山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主线,不断夯实产业之基、挖掘生态之美、铸就精神之魂、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我们将重点围绕云雾花涧、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等项目,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推动全产业链条升级,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提升,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做强农业经营主体和品牌,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行动,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城乡融合新范例。”吴希茜介绍道。
下一步,现代农业专班将继续围绕“识变之智”“求变之法”“应变之能”展开工作,探索璧山区现代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途径。
一是全面梳理全国优质农业种植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文旅融合发展企业情况,调研我区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跟踪掌握国家、市级产业政策,分析主流行业发展趋势,找准璧山现代农业变革锚点。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高质量建设云雾花涧、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等重点农业项目,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制定璧山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和配套产业政策,逐步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攻克现代农业变革难点。
三是在璧山农业现代化变革的大趋势中,围绕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全区的布局中思考和行动,步步为营优化璧山产业服务机制和管理制度,疏通璧山现代农业变革堵点。
依托璧山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重点筛选一批建设内容、规模大小、用地配套、前期进展和合作方式等明确的项目,建立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坚持将璧山现有优势农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突出精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引进先进种子种苗、种养技术,发展高档设施农业和优质安全、特色高端农产品;研究现代农业产业链图谱,重点围绕云雾花涧、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引进一批全国影响力较大的农文旅项目助力璧山乡村振兴。
招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璧山,不断拓宽璧山兴农进阶路,为实现乡村美、百姓富、生态美的总体目标不断发力,为新征程上实现璧山农业农村新崛起增添新引擎、提供新动力。(文/图 阳鑫 郭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