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各个层面的互动日益增多:正在举行的第40届吉隆坡国际书展,主宾国中国带来的书籍吸引了大批马来西亚民众;刚结束的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一票难求的比赛在中企承建的柬埔寨国家体育场举行,东南亚体育健儿享受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硕果;今年前5个月,泰国已接待超过1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并有信心实现全年接待中国游客500万人次的目标;中国海军戚继光舰对越南、泰国、文莱、菲律宾四个东南亚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更是吸引了东南亚“军迷”的目光……无论是近年来的各种民调,还是《环球时报》记者实地采访,都表明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正日益成熟。

过去5年,美国在整个东南亚的影响力输给中国

今年2月,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3》集中分析了来自东南亚10个国家政商学界人士对中美两国的观感与信任度。该报告显示,中国仍是东南亚最具经济、政治和战略影响力的国家,59.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影响力最大”,认为“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最大”的有41.5%。相比,这两项调查中认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受访者分别为10.5%和31.9%。

此外,认为本国与中国关系“未来3年保持不变”和“向前推进”的受访者分别为44.2%与38.7%,认为“关系将恶化”的比例有所减少。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说,这些结果延续了自2019年首次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以来的趋势。2020年的报告公布时,《日经亚洲评论》曾报道说,“东盟国家中有7国更偏爱中国,而不是美国”。

4月20日,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尽管美国与中国相比在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关系仍要强劲得多,但中国过去5年在东南亚的总体影响力优势与美国相比又有所扩大。相关报道称,报告基于2018年以来为洛伊年度亚洲实力指数汇编的数据,该指数从经济关系、国防网络、外交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四个方面对影响力进行评估,每个方面都被赋予100分的评级。研究显示,中美两国在东南亚总体影响力指数2018年为52比48,2022年为54比46,中国在经济关系和外交影响上领先美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防务关系是美国在东南亚的强点,其中美国与菲律宾的防务关系最强,其次是泰国和新加坡。中国在军事关系上最为密切的是柬埔寨。研究结果显示,在文化方面,美国仍保持微弱优势,但对东南亚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化影响都在减弱,越南是个例外。通过媒体和人员交流,美国对菲律宾和越南的文化影响力明显大于中国。

洛伊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从国别看,中国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影响力最大,而美国对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影响力仍大于中国。尽管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仍领先于中国,但与自身相比影响也在下降,原因是“经济关系弱化”。2018年美国对泰国的影响力曾领先于中国,但2022年中国对泰国的影响力已反超美国。美国对马来西亚的总体影响力降幅最大,这是因为中国加强了与马来西亚军事和外交关系。美国对越南影响力降低则是因为中越防务关系提升,两国在2021年进行了更多的防务对话。

客观说,在一些国家的民调中,中国并非“首选”。菲律宾国际战略研究院今年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84%的民众希望与美国合作,“保卫其在海上主权”。该研究院创办者是2016年“南海仲裁案”闹剧发起人、时任外长德尔罗萨里奥,这位被认为是“亲美反华”的前外长今年4月18日死于赴美途中。去年6月,菲民调机构“亚洲脉搏”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9%的菲民众“信任”美国,其他受信任度较高的还有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不过,2017年1月“亚洲脉搏”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47%的菲民众支持政府探索加强菲律宾与中国及俄罗斯之间的安全与防务合作,仅有18%的民众表示不支持。分析人士认为,菲律宾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对美、对华的认知和态度。过去几年来,菲对美态度也经历过较大变化。菲“社会气象站”2019年第三季度民调显示,菲民众对美信任程度从2018年12月的67%下降到2019年7月的42%,而这期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以反美著称。

谈到东南亚国家民众在对华认识上存在的细微不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比越南、老挝、文莱、柬埔寨等在政治上与中国认同度高、互信度高的国家,新加坡、菲律宾这样在安全防务上依靠美国、在经济合作上依靠中国的国家的民众,普遍更认可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他表示,我们常说有“两个菲律宾”,一个对华亲近,一个对美亲近。从整体民意来看,菲民众亲美倾向比较明显,但他们仍然希望在经济层面与中国搞好关系。

增加与中国的交往,是东南亚民众共识

“不同利益需求、不同的阶层及价值观多样性都会让普通民众对某个国家形成认知差异,但中国是泛亚区域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多增加与中国的交往,这是柬埔寨人,也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普遍共识。”谈到柬埔寨受中国影响大的话题,柬埔寨山东商会顾问鲁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柬政府发言人帕西潘常说,“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柬埔寨人也知道中国,并对中国充满好感”。这是因为在湄公河流域的很多区域都有中国援建的道路、桥梁,如果某座桥是中国企业帮助修的,不管它的正式命名是什么,当地民众都会称这座桥为“中国桥”。鲁特说:“这样的桥多了,路多了,中国的正面形象就更鲜明了。同时,柬埔寨人认识到,中国崛起的标志就是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这种实力体现在一条条道路和一座座桥梁上,看得见,用得上。”

洪森首相去年12月26日出席中国援建柬埔寨41号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典礼时表示,柬中是铁杆朋友和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中国朋友帮助,柬埔寨的基建很难发展起来。对中国文物保护者多年参与帮助修复吴哥古迹,柬方也经常进行宣传和表彰。柬埔寨官方的态度加深了民众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来源国和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40岁的金边商人潘霍正在寻求与中国投资者合作水产养殖,他认为中国投资给柬埔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资本的力量随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投资不仅给柬商人带来无限商机,也把柬埔寨推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潘霍把最小的孩子送到一所华文学校读书。目前全柬有55所华文学校,在校生5万多。伴随一批又一批会中文的孩子走向社会,中柬友谊的纽带会更牢固。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和民间对泰国抗击疫情的帮助得到泰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许。2020年,泰国民调机构Super Poll做了一项“抗击疫情期间中泰友谊”的调查,在有关“抗疫期间泰国的至交好友是谁”的问答中,73.3%的人选择中国,选择日本、欧盟、美国的分别为8%、4.4%、3.4%,选择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的分别为0.5%、0.4%、0.2%。该民调机构负责人诺帕顿表示,从中可以看出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信任。调查结果还显示,85.7%的人希望中国从泰国进口各种农产品,以帮助泰国振兴经济。泰国舆论认为,近年来,泰国对华态度继续向正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泰国合作不断加深;中国产品的质量比以前提升很多,尤其高科技发展得到东南亚民众的钦佩;中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经常走访东南亚国家的《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菲律宾社会对美国的好感度远超其他东南亚邻国。而菲律宾民众对中国印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记者调查发现,菲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很大误解。这种误解跟菲部分媒体的刻意抹黑有一定关系。如今年初,菲外交部就美国彭博社所谓“中国在南海进行新的领土掠夺”的报道表示“严重关切”。但很快消息传出,这是一次乌龙报道,现在在南海忙着填海的其实是菲律宾的另一个“友好邻国”。

近年来,博彩问题成为菲对华负面舆论的另一来源。博彩在菲律宾是合法行业,前去参与博彩的中国人多了,菲媒随之报道他们抬高了马尼拉等地的房价、物价,导致一些民众对华好感度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菲律宾各界还是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自2016年以来,中菲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一直是菲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菲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今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在菲律宾生效,中菲贸易额增长还会进一步提速。TikTok等新社交媒体的存在,也让更多菲律宾民众看到中国真实的一面,并愿意增加与中国的交往。

“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国可更注重社会草根阶层”

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东南亚国家反对党的少数成员及个别非政府组织成员受西方影响,有时在谈论中国时会出现一些杂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许利平表示,西方的非政府组织、人权组织等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很深,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不够发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交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来推动,官方色彩浓厚,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

许利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南亚的普通老百姓并不会过多关注台海局势等政治事件,对潜在的军事紧张局势的担忧更多反映的是一些精英的看法。在老百姓眼中,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尤其是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当中国产品不断涌入东南亚市场时,他们会担心成为中国的“经济殖民地”,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谦卑。

许利平说,要减弱或改变东南亚民众对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对方的媒体宣传,要通过数据和研究成果来让东南亚民众认识到,中国与东南亚可以实现共赢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经济殖民”。他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是通过“第三只眼”看中国,即当地媒体涉华报道更多是转述西方媒体的内容,这很容易让东南亚民众对中国产生偏见。因此,中国可以多邀请对方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专栏作家和网红人士访问中国。

相关专家还表示,在越南、菲律宾的报纸上充斥着与中国岛礁争端的内容,受此影响,这些国家的一些老百姓认为“自己国家没有能力反抗中国”,所以内心比较提防中国。而他们接触的来过中国的越南或菲律宾民众更了解“不一样的”、真实的中国,所以这些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正面的,代表着进步和飞速发展。

许利平认为,随着东南亚民众对华了解程度、好感度和信任度增强,双方整体民间交流将会呈现以下亮点:一是民营企业将会推动双方经贸合作更加深化和紧密;二是随着疫情结束,中国游客将会为东南亚国家创造更多的旅游收入和商机;三是双方学术交流活动和来华留学人数增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鲁特建议,中柬还可以继续扩大贸易额,并在农业等领域多开展合作。他举例说,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与柬埔寨的贸易直接影响到上百万产业工人的生存。澳大利亚25年前就在柬埔寨搞农业科研,培训柬农业技术人员,帮助当地人提高水稻产量。鲁特相信,随着中国和柬埔寨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柬埔寨民众会更加亲近中国。

《环球时报》驻泰国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更加深入、更频繁,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华态度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有泰国媒体同行建议说,东南亚国家的普通民众更关注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可以更多地注重社会草根阶层。通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例如通过加大农业合作、加强人员培训、提供赴华奖学金,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物质和文化上的变化,从而在更广泛的东南亚社会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赢得更好声誉。

【环球时报驻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特派特约记者  孙广勇 思齐  严玉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各个层面的互动日益增多:正在举行的第40届吉隆坡国际书展,主宾国中国带来的书籍吸引了大批马来西亚民众;刚结束的第32届东南亚运动会,一票难求的比赛在中企承建的柬埔寨国家体育场举行,东南亚体育健儿享受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硕果;今年前5个月,泰国已接待超过1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并有信心实现全年接待中国游客500万人次的目标;中国海军戚继光舰对越南、泰国、文莱、菲律宾四个东南亚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更是吸引了东南亚“军迷”的目光……无论是近年来的各种民调,还是《环球时报》记者实地采访,都表明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正日益成熟。

过去5年,美国在整个东南亚的影响力输给中国

今年2月,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东盟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态势报告:2023》集中分析了来自东南亚10个国家政商学界人士对中美两国的观感与信任度。该报告显示,中国仍是东南亚最具经济、政治和战略影响力的国家,59.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对东南亚经济影响力最大”,认为“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最大”的有41.5%。相比,这两项调查中认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受访者分别为10.5%和31.9%。

此外,认为本国与中国关系“未来3年保持不变”和“向前推进”的受访者分别为44.2%与38.7%,认为“关系将恶化”的比例有所减少。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说,这些结果延续了自2019年首次发布东南亚态势报告以来的趋势。2020年的报告公布时,《日经亚洲评论》曾报道说,“东盟国家中有7国更偏爱中国,而不是美国”。

4月20日,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尽管美国与中国相比在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关系仍要强劲得多,但中国过去5年在东南亚的总体影响力优势与美国相比又有所扩大。相关报道称,报告基于2018年以来为洛伊年度亚洲实力指数汇编的数据,该指数从经济关系、国防网络、外交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四个方面对影响力进行评估,每个方面都被赋予100分的评级。研究显示,中美两国在东南亚总体影响力指数2018年为52比48,2022年为54比46,中国在经济关系和外交影响上领先美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防务关系是美国在东南亚的强点,其中美国与菲律宾的防务关系最强,其次是泰国和新加坡。中国在军事关系上最为密切的是柬埔寨。研究结果显示,在文化方面,美国仍保持微弱优势,但对东南亚几乎所有国家的文化影响都在减弱,越南是个例外。通过媒体和人员交流,美国对菲律宾和越南的文化影响力明显大于中国。

洛伊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从国别看,中国在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影响力最大,而美国对菲律宾和新加坡的影响力仍大于中国。尽管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仍领先于中国,但与自身相比影响也在下降,原因是“经济关系弱化”。2018年美国对泰国的影响力曾领先于中国,但2022年中国对泰国的影响力已反超美国。美国对马来西亚的总体影响力降幅最大,这是因为中国加强了与马来西亚军事和外交关系。美国对越南影响力降低则是因为中越防务关系提升,两国在2021年进行了更多的防务对话。

客观说,在一些国家的民调中,中国并非“首选”。菲律宾国际战略研究院今年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84%的民众希望与美国合作,“保卫其在海上主权”。该研究院创办者是2016年“南海仲裁案”闹剧发起人、时任外长德尔罗萨里奥,这位被认为是“亲美反华”的前外长今年4月18日死于赴美途中。去年6月,菲民调机构“亚洲脉搏”的一项调查也显示,89%的菲民众“信任”美国,其他受信任度较高的还有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不过,2017年1月“亚洲脉搏”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47%的菲民众支持政府探索加强菲律宾与中国及俄罗斯之间的安全与防务合作,仅有18%的民众表示不支持。分析人士认为,菲律宾政府的对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众对美、对华的认知和态度。过去几年来,菲对美态度也经历过较大变化。菲“社会气象站”2019年第三季度民调显示,菲民众对美信任程度从2018年12月的67%下降到2019年7月的42%,而这期间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以反美著称。

谈到东南亚国家民众在对华认识上存在的细微不同,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相比越南、老挝、文莱、柬埔寨等在政治上与中国认同度高、互信度高的国家,新加坡、菲律宾这样在安全防务上依靠美国、在经济合作上依靠中国的国家的民众,普遍更认可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功。他表示,我们常说有“两个菲律宾”,一个对华亲近,一个对美亲近。从整体民意来看,菲民众亲美倾向比较明显,但他们仍然希望在经济层面与中国搞好关系。

增加与中国的交往,是东南亚民众共识

“不同利益需求、不同的阶层及价值观多样性都会让普通民众对某个国家形成认知差异,但中国是泛亚区域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多增加与中国的交往,这是柬埔寨人,也是很多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的普遍共识。”谈到柬埔寨受中国影响大的话题,柬埔寨山东商会顾问鲁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柬政府发言人帕西潘常说,“即使在偏僻的乡村,柬埔寨人也知道中国,并对中国充满好感”。这是因为在湄公河流域的很多区域都有中国援建的道路、桥梁,如果某座桥是中国企业帮助修的,不管它的正式命名是什么,当地民众都会称这座桥为“中国桥”。鲁特说:“这样的桥多了,路多了,中国的正面形象就更鲜明了。同时,柬埔寨人认识到,中国崛起的标志就是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这种实力体现在一条条道路和一座座桥梁上,看得见,用得上。”

洪森首相去年12月26日出席中国援建柬埔寨41号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开工典礼时表示,柬中是铁杆朋友和命运共同体,如果没有中国朋友帮助,柬埔寨的基建很难发展起来。对中国文物保护者多年参与帮助修复吴哥古迹,柬方也经常进行宣传和表彰。柬埔寨官方的态度加深了民众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是柬埔寨最大投资来源国和最大游客来源国。今年40岁的金边商人潘霍正在寻求与中国投资者合作水产养殖,他认为中国投资给柬埔寨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资本的力量随处都能感受到。这些投资不仅给柬商人带来无限商机,也把柬埔寨推上高速发展的轨道。潘霍把最小的孩子送到一所华文学校读书。目前全柬有55所华文学校,在校生5万多。伴随一批又一批会中文的孩子走向社会,中柬友谊的纽带会更牢固。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和民间对泰国抗击疫情的帮助得到泰国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许。2020年,泰国民调机构Super Poll做了一项“抗击疫情期间中泰友谊”的调查,在有关“抗疫期间泰国的至交好友是谁”的问答中,73.3%的人选择中国,选择日本、欧盟、美国的分别为8%、4.4%、3.4%,选择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的分别为0.5%、0.4%、0.2%。该民调机构负责人诺帕顿表示,从中可以看出泰国民众对中国的信任。调查结果还显示,85.7%的人希望中国从泰国进口各种农产品,以帮助泰国振兴经济。泰国舆论认为,近年来,泰国对华态度继续向正面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泰国合作不断加深;中国产品的质量比以前提升很多,尤其高科技发展得到东南亚民众的钦佩;中国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经常走访东南亚国家的《环球时报》记者发现,无论是精英阶层还是普通民众,菲律宾社会对美国的好感度远超其他东南亚邻国。而菲律宾民众对中国印象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记者调查发现,菲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存在很大误解。这种误解跟菲部分媒体的刻意抹黑有一定关系。如今年初,菲外交部就美国彭博社所谓“中国在南海进行新的领土掠夺”的报道表示“严重关切”。但很快消息传出,这是一次乌龙报道,现在在南海忙着填海的其实是菲律宾的另一个“友好邻国”。

近年来,博彩问题成为菲对华负面舆论的另一来源。博彩在菲律宾是合法行业,前去参与博彩的中国人多了,菲媒随之报道他们抬高了马尼拉等地的房价、物价,导致一些民众对华好感度有所下降。尽管如此,菲律宾各界还是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自2016年以来,中菲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一直是菲最大贸易伙伴,也是菲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今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正式在菲律宾生效,中菲贸易额增长还会进一步提速。TikTok等新社交媒体的存在,也让更多菲律宾民众看到中国真实的一面,并愿意增加与中国的交往。

“与东南亚国家交往,中国可更注重社会草根阶层”

采访中,《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一些东南亚国家反对党的少数成员及个别非政府组织成员受西方影响,有时在谈论中国时会出现一些杂音也就不足为奇了。许利平表示,西方的非政府组织、人权组织等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很深,而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不够发达,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民间交流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来推动,官方色彩浓厚,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惕。

许利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东南亚的普通老百姓并不会过多关注台海局势等政治事件,对潜在的军事紧张局势的担忧更多反映的是一些精英的看法。在老百姓眼中,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尤其是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当中国产品不断涌入东南亚市场时,他们会担心成为中国的“经济殖民地”,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谦卑。

许利平说,要减弱或改变东南亚民众对中国“经济威胁论”的看法,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对方的媒体宣传,要通过数据和研究成果来让东南亚民众认识到,中国与东南亚可以实现共赢发展,而不是所谓的“经济殖民”。他认为,目前绝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都是通过“第三只眼”看中国,即当地媒体涉华报道更多是转述西方媒体的内容,这很容易让东南亚民众对中国产生偏见。因此,中国可以多邀请对方有影响力的媒体记者、专栏作家和网红人士访问中国。

相关专家还表示,在越南、菲律宾的报纸上充斥着与中国岛礁争端的内容,受此影响,这些国家的一些老百姓认为“自己国家没有能力反抗中国”,所以内心比较提防中国。而他们接触的来过中国的越南或菲律宾民众更了解“不一样的”、真实的中国,所以这些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正面的,代表着进步和飞速发展。

许利平认为,随着东南亚民众对华了解程度、好感度和信任度增强,双方整体民间交流将会呈现以下亮点:一是民营企业将会推动双方经贸合作更加深化和紧密;二是随着疫情结束,中国游客将会为东南亚国家创造更多的旅游收入和商机;三是双方学术交流活动和来华留学人数增多,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鲁特建议,中柬还可以继续扩大贸易额,并在农业等领域多开展合作。他举例说,美国等西方发达经济体与柬埔寨的贸易直接影响到上百万产业工人的生存。澳大利亚25年前就在柬埔寨搞农业科研,培训柬农业技术人员,帮助当地人提高水稻产量。鲁特相信,随着中国和柬埔寨在相关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柬埔寨民众会更加亲近中国。

《环球时报》驻泰国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更加深入、更频繁,当地不同年龄段的人对华态度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有泰国媒体同行建议说,东南亚国家的普通民众更关注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可以更多地注重社会草根阶层。通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合作,例如通过加大农业合作、加强人员培训、提供赴华奖学金,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感受到与中国合作带来的物质和文化上的变化,从而在更广泛的东南亚社会树立中国的大国形象,赢得更好声誉。

【环球时报驻泰国、菲律宾、柬埔寨特派特约记者  孙广勇 思齐  严玉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