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成都龙泉山脚下,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所在地东安湖公园波光粼粼,花鸟相闻,已经成为市民休息、锻炼、游玩的热门目的地,东安湖畔傲立的主火炬塔流光溢彩,静待盛会的到来。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6月15-16日,“实力建造 ‘筑’梦青春——中国五冶集团企业开放日”在四川成都举办,新华社等30家国内主流媒体走进中国五冶集团打造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所在地成都东安湖公园、成都熊猫基地改扩建工程、成都独角兽岛园区六批次项目以及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工厂),实地感受了中国五冶集团作为四川省建筑业龙头企业和成都市建筑业首强,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生生不息的建筑转型升级的步伐、打造大运会绿色生态“名片”背后的央企力量。
匠心打造盛会风景 扮靓“城市名片”
时值仲夏,世界自然保护濒危物种骨顶鸡、白眼潜鸭和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现身”东安湖,它们的到来是对东安湖公园生态成效的有力认可。
而在成都城北的凤凰山,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主会场露天音乐公园早已火爆出圈,成为各大热门演唱会、音乐节的“首选之地”。
露天音乐公园不远处的熊猫基地内,一颗会“发芽”的“竹笋”矗立在高处,呈现出春笋破土,层层叠错的生机,已经成为熊猫基地的网红“打卡点”。
成都东安湖公园位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会场核心区域,为了以最完美状态向世界青年呈现特色十足的盛会风景,在建设过程中,中国五冶集团汇聚行业顶尖资源,在六千亩热土上白纸作画,攻坚克难,精心雕琢最美容颜。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五冶集团始终以品质为先,在方案设计上,项目团队组建了包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艺术大师、国内设计大师、院所学科带头人和外籍知名专家的强大团队,为项目打造规划、建筑、景观、产业、文创、水生态和水动力等一揽子高标准的产品方案;为确保景观效果,项目团队层层筛选出10万余株苗木并精心栽植培育;为保障东安湖水质,项目团队通过河湖分流将自然水系从湖边引流而过,并结合独特的控源截污技术,对片区雨污水进行全面收集,并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改良湖区底质,补充微生物、增加浮游动物、种植水草等,形成了优良的水生态系统。
通过创新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东安湖公园项目形成了包括专利、工法、国际先进成果等在内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还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并荣获鲁班奖等重磅荣誉。当前,“一湖一环 七岛十二景”的巴蜀山水画卷已从蓝图变成现实。
数字建造赋予项目“智慧大脑”
从高空俯瞰独角兽岛,数个高低不一,大小不同的圆弧形建筑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梓州大道两侧,鹿溪河、兴隆湖环抱四周。
独角兽岛(又名“成都科创生态岛”)位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成都市天府新区,是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其中,由中国五冶集团承建的独角兽岛园区六批次项目是区域的地标建筑。
在项目智慧指挥中心,数字沙盘、多个监测大屏、BIM体验、VR防火体验等数字化应用成果让人目不暇接。据项目负责人崔刚介绍,根据企业数字化大脑建设要求,项目以成都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为契机,从BIM深度应用、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平台建设三个维度实施项目数字化建设。智慧指挥中心主要集成了数字沙盘、智慧监管、数字化应用等28个模块,建立了项目管理数字化“智慧大脑”,能高效地指导项目全过程履约管理。
智慧指挥中心里面最重要的是指挥中心平台,通过数据联网,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进度管理、安全监督、质量管理等15个模块,借助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高效高质量履约。
独角兽岛单体建筑N1单元灰色的外架外观看似普通,但实则是一套非常智能化的系统。“项目最高楼N1单元核心筒4层以上墙体采用ZPM100智能控制全钢液压爬模施工。相比传统爬模系统需要人工爬上爬模进行爬升操作,智能液压爬模可以实现一键多机位远程自动同步爬升,还可以通过手机APP、PC端及控制中心进行远程查看和控制,安全可靠,施工效率可以提高一倍。”项目负责人崔刚介绍。
据了解,项目部在智能建造和智慧工地方面还运用了智能机械、物联网技术等手段,作用于动臂塔吊远程操控、液压爬模远程自动爬升、测量机器人放线、钢结构智能焊接等方面,对推动行业智能建造具有积极意义。
在工厂里造“地标建筑”
中国五冶建筑科技产业园内部,机器轰鸣,焊花四溅,桥式起重设备在空中循环往复,来料、下料、拼装、总装各工序井然有序。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火炬塔,闭幕式主会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的世界最大全景声半室内半露天双面舞台,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等当地的地标建筑均出自这里。
“我们还正在为拥有三项世界之最的金简仁跨沱江特大桥加班加点生产钢构件。”钢构基地生产负责人魏建峰介绍,世界最高倾斜桥塔、世界最大跨径非对称曲线形扭索面独塔斜拉桥、世界最宽桥面大桥,这个享有三项世界之最的大桥——成都金(金堂)简(简阳)仁(仁寿)快速路跨沱江特大桥正在加速建设中。
一个个建筑的“零件”,如何在这座工厂里变成造型百变的城市地标?答案就在产业园内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上。该基地厂房规模达6.7万平方米,通过钢结构预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等离子数控切割机等一系列工厂化、自动化设备,在“拉满”科技感的同时大大提升生产效率。“以我们的钢板预处理生产线为例,可以在30秒内实现上料、清理、除尘等近10项预处理工序。”魏建峰介绍,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变“现场建造”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突破12万吨。
在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基地一旁,还坐落着装配式混凝土(简称“PC”)生产基地,这是一座“智能工厂”,大部分工序都能在数字化设备的支撑下自动完成,智造信息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项生产数据和各个工位生产情况。
该基地专注于装配式预制工厂的智能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工厂的应用,为工厂提供基于云端、数据驱动、灵活可配置的多平台实时协同系统,通过一物一码、生产溯源、移动协同、堆场管控、自动报表,用轻量高效的方式帮助工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工厂无纸化信息化管理。
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备成品质量优、现场拼装快、环境污染低等优点。据统计,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减少建筑垃圾排放70%、节约木材60%、节约水泥砂浆55%、减少水资源消耗25%、制造与建造综合降低碳排放18%,有效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标,充分贯彻了国家“双碳”战略。
工厂预制,再到现场进行拼装组建,像搭积木一样的地标背后,就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生生不息的建筑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展现了中国五冶集团在钢结构及装配式领域强劲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