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10月10-13日,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简称“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消防展”)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
此次中国国际消防展主题为“助力产业发展,服务消防救援”,备受国内外消防界关注,吸引了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广大生产厂商、检测机构、科研单位报名,最终确定1000余家单位、12000余件展品参展,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境内外展商、展品规模空前,境外应邀观展嘉宾创新高,并带来了数量可观的买家团。
展会现场,天津市消防救援总队西青支队高级工程师、中国消防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李绍宁接受了环球网专访。据悉,李绍宁现任技术二级指挥长,主要从事石油化工、槽罐车、新能源汽车等三类火灾的组织应对。
李绍宁强调,对于消防救援装备来说,实战性和实用性是首要原则,相关国产装备必须要和一线消防救援队伍的实际处置作业保持“同频共振”。从这一维度来看,本届展会上的不少产品都颇具价值。例如,华夏创维带来的侦检设备,一款能在现场第一时间有效发现有毒有害或易燃气体,另一款则能尽快发现有塌方可能的建筑结构。此外,上海天本出品的“五合一”消防空间炮,可以保证低倍数、中倍数及高倍数泡沫的同步喷射,在有效抑制初期火灾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复燃复爆现象出现。李绍宁也告诉记者,能较好吻合一线实用需求的产品,很可能就出自“消防老兵”之手。
近年来,全灾种大应急的消防救援工作理念持续深化,特别是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两局合并”之后,消防指战员的职能从传统的灭火向救援转移,也不得不应对更复杂更多元的处置情况。据李绍宁介绍,在地震救灾、洪涝灾害处置、井下救援等新业务中,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高精尖装备已经大量投入应用,为消防救援队伍的日常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下一步的研发创新方向,应该聚焦于无人机续航时间、侦检设备易损坏等问题之上。
而在应对新能源汽车火灾时,常见的传统装备不仅无法达到灭火效果,甚至可能连基本的冷却效果都实现不了,必须要有穿刺水枪等新型灭火装备出场。但穿刺水枪也可能因为震动而引发不必要的爆炸,消防员在处置过程中也会时常遇到电击问题,因此自我保护设备同样是重要需求,这类产品都反映了一定的市场空缺。从需求范围来讲,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处置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也是全世界消防人员面前的共同难题,这是相关设备研发、制造企业应该瞄准的全新方向。
回忆起首次参加中国国际消防展的经历,李绍宁笑言自己那时还是2006年刚入警的新兵,一晃十来年过去,他和中国消防行业都成长了不少,“当时吸引眼球的产品基本都是进口装备,但现在国产化自主研发的装备已经可以在展会上‘唱主角’。作为中国消防员,我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