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陈全】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
当日,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在这股文博热潮中,越来越多服务于大学教育和研究的高校博物馆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在高校实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养目标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又一类可供探索、打卡的文博之旅目的地。
在河南工程学院龙湖校区龙湖校区,依托该校纺织服装优势特色学科,纺织服饰博物馆于2020年建成开放。据该校服装学院教师、纺织服饰博物馆负责人常卓介绍,博物馆旨在收藏、展示、研究和传播中原纺织服饰历史文化,目前拥有1500平米专题展区,设有科普馆和主题馆。科普馆常设“纤维、面料、印染、服装”六个展区,通过实物、模型、视频等多维度展示中原古代纺织染服装发展脉络。近三百件服装、服饰、面料文物及相关复制品,以“衣冠楚楚、纺织纷纷、生活智慧、丹青华裾、纹镂天地、爱心捐赠、花天锦地”为主题进行陈列展示。
博物馆以该校纺织服装学科特色为轴心,深耕中原纺织服饰文化领域,有着“小而精”、“专而美”的特点。作为服务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平台,博物馆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馆储备的大量纺织服饰藏品都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实践教学、专业研究的重要资源库,同时通过院系合作、知识共享,助力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专业协同发展。
博物馆一方面为学科建设提供专业化程度高、直观性强、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平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专业自主学习和探究提供优质的辅助学习资源。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均由大学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担任,此类实践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情感,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以该馆为载体,河南工程学院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纺织服装学科的文化、教育内涵,积极鼓励博物馆文化的理论研究、作品创作和产品开发。通过多样性的宣传活动,推动优秀文化“走出去”,扩大纺织服饰博物馆文化的受益群体和育人效应。目前,博物馆的建设运行初见成效,被评为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宝贵资源和重要阵地。
2024年4月起,河南工程学院纺织服饰博物馆面向社会大众开放,主动承担起科教兴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等责任。目前,“经纬天地,衣尚千秋”中原纺织服饰历史文化展正在展出,多维度展现了中原纺织服饰文明,从专业角度为观众鲜活地讲述了“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近代发展繁荣的中原时尚故事。
据常卓介绍,博物馆积极探索“校地共建,社会共享”的良性运行模式,一方面与本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接,按照国有公立博物馆的要求,在专业化、规范化、开放度等方面逐步完善自身;另一方面,着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展览、讲座等活动加大博物馆影响力,通过原创纺织服饰文创产品、数字化博物馆等扩大文化传播力,力求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常卓向记者表示,未来该馆也将积极策划不同选题,为中原纺织服饰文化的研究、传播、传承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