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以“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为关键词的微短剧,不讲逻辑,主打情绪“爽点”。一分钟三个大爆点、每集一个极限钩子、一个小“爽点”之后马上一个大落差,付费点往往就设在这里。解锁一集只需两元,但“追剧”上瘾,账单“滚雪球”。

同质低俗微短剧如何快速抢占市场,吸引观众不断点击观看并付费追更的?对此,总台记者深入微短剧行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

微短剧“野蛮生长” 跟风盛行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发展迅猛。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

人物设定浮夸的“总裁”“首富”,情节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袭”,故事进展毫无逻辑可言,却让人“上头”。记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大量微短剧的“上游”是网络小说,也就是将网文的经典“吸睛”套路进行浓缩式的可视化翻译,通过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设定,力图在每一分钟踩中观众的情绪“爽点”,吸引他们反复点击观看。

这些剧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剧是如何诞生并快速进入市场的?当记者走进一家古风造景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发现这里一天内共有10个微短剧剧组同时进行取景拍摄,他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据悉,一部60集微短剧从内容到上线,大约用时一个月。

就拿古装剧来说,记者了解到拍摄制作成本大概在70万元左右,剧组工作人员约40位。相比长剧,微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使得大量影视制作团队持续涌入微短剧行业。

截至11月底,今年仅横店影视城的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900个。微短剧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也让低质剧集的“野蛮生长”有了可乘之机,跟风复制,层出不穷。

解锁一集只需两元

“追剧”上瘾 账单“滚雪球”

市面上的微短剧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但市场需求的旺盛依旧让行业沸腾。面对空前庞大的内容和主体规模,微短剧的制作方是如何不断吸引观众点击并付费追更的呢?

记者随机体验了多款观看微短剧的软件,微短剧单集付费的金额有的只需要两元,可观众一旦“上瘾”,后续往往是近百集的付费剧情,看完一部微短剧有时需要支付上百元。而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年费会员价格,甚至会高于长视频平台。

业内人士张聪聪认为,短剧属于即时充值享乐型,即“瓜子效应”。看短剧就像是嗑瓜子,嗑一个瓜子吃一个仁,看一部充一部的钱。

通过不断设置情绪冲突和剧情悬念打造付费点,是微短剧吸引用户持续订阅,获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已经总结出了微短剧的拍摄公式,通常是15—20秒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这是最快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法。

投流或取代创作成为核心

占全剧宣发成本八至九成

不过,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仅依靠剧情设计有时也难以“出圈”触达观众。一段时间,一种效益周转率更高的模式出现,其中的核心玩法就是投流。所谓投流,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流量广告投放,以此增加短剧的曝光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投流已经成为部分微短剧上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起较低的制作成本,一部微短剧的投流费用甚至能占据全剧宣发成本的八成至九成。不少微短剧的制作方也由此格外关注“投流”的回报率。

“分类分层审核” 专业影视团队入局

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

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剧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过度追求流量爆点等问题。为实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对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这种行业性的管理提示,并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行业的正常发展,而是为了给目前涉嫌霸总等恶趣味、低俗趣味的微短剧去狗血、去毛病,最终指向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的高质量发展。

不少专业影视团队入局微短剧行业,推动微短剧内容制作精品化,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的优秀微短剧作品正在走进观众视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付晓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微短剧应该把创作重心进一步地前移,更多地结合社会现实,去体现生活的深度,去探索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下,更多人性的闪光点。”

记者手记

短时长、快节奏、小体量不应该是微短剧的“原罪”,重点并非是剧集的长短和成本的高低,而是在剧情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业态,微短剧不能因“微”而“短”放弃对作品制作质量和内容深度的追求,只有“微而不弱,短而不浅”,“走心”制作,才能频出精品,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总监制丨胡作华

监制丨温露 侯军 高珧

制片人丨王率 陈莹

记者|夏周 刘小月 方可圆 严逸伦

摄像|姚文利 吴经伟

主编丨任乐天

编导丨邵天凤 杨宇 剪辑丨苏丹 沈佳琪

包装丨王龙 陈正旭 视觉丨申珅

以“总裁”“首富”“重生”“逆袭”为关键词的微短剧,不讲逻辑,主打情绪“爽点”。一分钟三个大爆点、每集一个极限钩子、一个小“爽点”之后马上一个大落差,付费点往往就设在这里。解锁一集只需两元,但“追剧”上瘾,账单“滚雪球”。

同质低俗微短剧如何快速抢占市场,吸引观众不断点击观看并付费追更的?对此,总台记者深入微短剧行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

微短剧“野蛮生长” 跟风盛行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发展迅猛。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截至今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

人物设定浮夸的“总裁”“首富”,情节土味十足的“重生”“逆袭”,故事进展毫无逻辑可言,却让人“上头”。记者从业内人士处得知,大量微短剧的“上游”是网络小说,也就是将网文的经典“吸睛”套路进行浓缩式的可视化翻译,通过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设定,力图在每一分钟踩中观众的情绪“爽点”,吸引他们反复点击观看。

这些剧情“跌宕起伏”的微短剧是如何诞生并快速进入市场的?当记者走进一家古风造景的微短剧拍摄基地,发现这里一天内共有10个微短剧剧组同时进行取景拍摄,他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拍摄任务。据悉,一部60集微短剧从内容到上线,大约用时一个月。

就拿古装剧来说,记者了解到拍摄制作成本大概在70万元左右,剧组工作人员约40位。相比长剧,微短剧拍摄周期短、成本低、变现快,使得大量影视制作团队持续涌入微短剧行业。

截至11月底,今年仅横店影视城的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900个。微短剧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也让低质剧集的“野蛮生长”有了可乘之机,跟风复制,层出不穷。

解锁一集只需两元

“追剧”上瘾 账单“滚雪球”

市面上的微短剧作品质量良莠不齐,但市场需求的旺盛依旧让行业沸腾。面对空前庞大的内容和主体规模,微短剧的制作方是如何不断吸引观众点击并付费追更的呢?

记者随机体验了多款观看微短剧的软件,微短剧单集付费的金额有的只需要两元,可观众一旦“上瘾”,后续往往是近百集的付费剧情,看完一部微短剧有时需要支付上百元。而这些短视频平台的年费会员价格,甚至会高于长视频平台。

业内人士张聪聪认为,短剧属于即时充值享乐型,即“瓜子效应”。看短剧就像是嗑瓜子,嗑一个瓜子吃一个仁,看一部充一部的钱。

通过不断设置情绪冲突和剧情悬念打造付费点,是微短剧吸引用户持续订阅,获得收益的主要模式之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已经总结出了微短剧的拍摄公式,通常是15—20秒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这是最快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法。

投流或取代创作成为核心

占全剧宣发成本八至九成

不过,微短剧市场竞争激烈,仅依靠剧情设计有时也难以“出圈”触达观众。一段时间,一种效益周转率更高的模式出现,其中的核心玩法就是投流。所谓投流,是指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流量广告投放,以此增加短剧的曝光度。

据业内人士介绍,投流已经成为部分微短剧上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比起较低的制作成本,一部微短剧的投流费用甚至能占据全剧宣发成本的八成至九成。不少微短剧的制作方也由此格外关注“投流”的回报率。

“分类分层审核” 专业影视团队入局

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

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剧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过度追求流量爆点等问题。为实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从2024年6月1日起,微短剧施行分类分层审核,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投资额度在100万元以上的“重点微短剧”归广电总局管理,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普通微短剧”归省级广电部门管理,30万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剧”归平台管理。

对此,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这种行业性的管理提示,并不是为了限制微短剧行业的正常发展,而是为了给目前涉嫌霸总等恶趣味、低俗趣味的微短剧去狗血、去毛病,最终指向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良性的高质量发展。

不少专业影视团队入局微短剧行业,推动微短剧内容制作精品化,大量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特色鲜明的优秀微短剧作品正在走进观众视野。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付晓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微短剧应该把创作重心进一步地前移,更多地结合社会现实,去体现生活的深度,去探索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下,更多人性的闪光点。”

记者手记

短时长、快节奏、小体量不应该是微短剧的“原罪”,重点并非是剧集的长短和成本的高低,而是在剧情背后,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新兴业态,微短剧不能因“微”而“短”放弃对作品制作质量和内容深度的追求,只有“微而不弱,短而不浅”,“走心”制作,才能频出精品,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点赞。

总监制丨胡作华

监制丨温露 侯军 高珧

制片人丨王率 陈莹

记者|夏周 刘小月 方可圆 严逸伦

摄像|姚文利 吴经伟

主编丨任乐天

编导丨邵天凤 杨宇 剪辑丨苏丹 沈佳琪

包装丨王龙 陈正旭 视觉丨申珅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