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2月10日,白寺炉灯会在河南省浚县白寺镇白寺村盛大举行。作为第十七届中原(鹤壁)民俗文化节的民俗活动之一,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白寺炉灯会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浓厚的地方风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以及国际友人来到这座中国传统村落,共同见证这一民俗的璀璨绽放。
白寺村“炉灯会”发源于白寺寨外,每年正月十三夜幕降临,社员们聚集在火神庙前供引火种,巡游送福,世代相传,千年有余。一是祈福全家老小一生平平安安,二是期盼来年生活红红火火。作为当地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活动,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村民们祈福迎祥、庆祝新春的重要方式。
今年的白寺炉灯会,在夜幕低垂之时正式拉开序幕,整个白寺村被一盏盏火红的灯笼装点得喜气洋洋,村民们身着鲜艳的红衣,手持灯笼与火把,漫步在灯火阑珊的小径上,构成了一幅幅温馨而又壮观的画面。
首站在西头武会广场举行,主题为“供引火种”。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会首和传递手们手持礼花,按照预定线路将火种从西头武会传递至隆兴寺。在古老的仪式指引下,大家围绕着炉火,虔诚地许下新年的愿望,祈求家人安康、五谷丰登。第二站在隆兴寺广场进行,主题为“颂文祈福”。领诵人诵读了白寺村送麸(福)灯会颂文,将祈福活动推向高潮。
随后,“送福巡游”活动开启。巡游队伍按照预定路线,手持灯笼、火把等道具,浩浩荡荡地穿梭在白寺村的街头巷尾。巡游队伍中,既有传统的炉灯车、散炉灯人员,也有现代化的观光车“送福专列”。巡游过程气氛热烈,村民和游客们纷纷驻足观看,共同分享这份节日的喜悦。
白寺炉灯会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来自周边村庄的舞蹈队、文艺表演队等纷纷登台献艺,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现场,激昂的大鼓声、清脆的铙钹声交织在一起,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
灯会期间,村中火神庙、隆兴寺、中心广场、塘口、玉万仙洞等处人海和灯火遥相呼应,传统和现代完美交融。同时,村落内还设置了玻璃栈道、万星桥等景点,供游客观赏游玩。为确保景区安全,白寺村特别安排了专人值守,加强安全巡查和应急处置能力。
据白寺村老一辈村民介绍,白寺炉灯会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它见证了村子的兴衰变迁,承载着世代村民的记忆与情感。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许多传统习俗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白寺炉灯会却得以保留并传承至今,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
白寺村因背靠白寺山而得名。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之一,白寺村有着大片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众多的历史遗存,还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保留的项目有皮影戏、散路灯、舞狮等。此次白寺炉灯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与活态传承的生动实践。
随着夜色渐深,白寺炉灯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缓缓落下帷幕,但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却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