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蓝图下,未来产业正加速从“蓝图”迈向“实景”。近日,环球网记者随调研团深入广州南沙,走访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天院”)及中科智城三家创新先锋,探秘其如何以硬核科技突破与场景化应用,为广东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深海智人:深海装备“破局者”,打造中国海洋科技国际名片
在几千米深的海底,深海智人自主研发的“金牛座”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正以平均250~350米/小时的速度精准开沟。作为国内首台全自主研制、供应链100%国产化的深海装备,这台功率达1600马力、工作深度可达6000米甚至11000米的“钢铁巨兽”,用大约50%的功率便轻松实现3-3.5米的埋深。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海洋工程分公司总经理黄成介绍:“这台深海工作机器人所有的零部件是我们自己设计、自己研发、自己制造,然后再由零部件组成了我们“金牛座”的整机,也是目前为止亚洲最大功率的一台设备。”凭借全自主技术链与国际一流团队,深海智人成为国产深海装备的“破局者”,助力中国海上风电迈入高端装备时代。
广天院:空天科技“国家队”,领航全空间无人体系
在广天院飞演指控中心的大屏上,一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协同救援演练正在上演:无人机快速定位报送位置,无人车地面运输物资,无人船同步赶往事发地采集样本。这套全空间无人体系管理服务系统,通过多类型无人设备协同作业实现快速响应,助力广州打造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区。
此外,广天院依托一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的空天创新谷,半年内集聚万虹科技、西安八阵图等十余家科创企业,形成“研发-测试-孵化-投资”全链条生态,现已初具空天科技产业的集聚效应。广东科力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涛表示:“广天院既有应用场景又有公共技术服务的能力。我们希望在空天科技领域的相关企业能够被这样的条件来吸引,助推企业共同打造首试首用的场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中科智城:智慧城市“神经中枢”,AI点亮未来城市之光
在南沙街头,看似普通的智慧灯杆实则“暗藏玄机”——集成5G基站、气象监测、车路协同等多项功能,正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关键载体,为无人驾驶、车路协同、低空经济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和服务支撑。中科智城自研“鸿系列” 产品通过“2G + 2B + 2C”模式,为政府、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建设与运营服务,能够有效破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从国内首个智慧灯杆到数据湖、政务协同调度、最小应急单元(群防共治)等,中科智城以“城市运营+AI”模式,成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神经中枢”。中科智城董事长袁峰强调:“智慧城市需从顶层设计统筹新基建与无人系统,让‘一杆多用’释放集约化效能。”中科智城正以本地化AI大模型为核心,打通政务、交通、应急等数据孤岛,让城市像人一样“会思考”。
从深海智人实现技术突破,到广天院定义空天标准,再到中科智城重塑城市治理,广东正以“12218”体系为牵引,勾勒出“海陆空全域协同”的未来产业图谱。这场面向未来的产业变革,正以“湾区速度”全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