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自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消息发布后,全球汽车业界对此举将对全球贸易及产业链造成的冲击深表担忧,多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措施应对关税政策影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特朗普希望通过此举促使汽车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颇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多国汽车产业面临“沉重打击”

美国政府这一政策预计将对多国汽车产业造成强烈冲击。据韩国《首尔经济》报道,汽车是韩国对美出口的第一大商品,美国也是韩国汽车业最大出口市场,去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47亿美元。若关税正式实施,将削弱韩企竞争力,导致出口额下降。花旗集团称,受汽车关税影响,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能会下降0.12%。

韩联社称,韩国通用汽车集团将受到沉重打击,去年该集团生产的83.8%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市场。现代汽车集团同样承压。《首尔经济》称,即使现代汽车计划扩大美国工厂产能至每年100万辆,仍无法抵消关税的影响。

此外,关税还可能影响韩国汽车产业的就业。韩国《京乡新闻》称,若出口减少导致生产受阻,韩国汽车业的就业率可能大幅下降。随着现代汽车等韩企将工厂迁往海外,韩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制造业从业人数已连续十年停滞不前。

日本舆论也高度关注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一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为133万辆左右,占日本乘用车出口总量的1/3。

日本NHK电视台称,汽车产业覆盖面广,加征关税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汽车制造商。一辆汽油车大约有3万个零部件,钢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就业都将受到影响。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测算,美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将导致日本GDP下降约0.2%。

加拿大“The Logic”网站报道称,汽车关税将损害加拿大第二大出口行业,2023年该行业出口额为51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贡献了93%。报道还称,很难预测特朗普具体会采取什么措施。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多次威胁加征关税。这些威胁对安大略省数千名工人造成了严重打击,汽车行业是该省最大的就业岗位来源之一。

加拿大环球新闻电视台报道称,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经济主管加蒂埃里表示,加拿大经济将面临中度衰退的风险,失业率也可能从6.6%升高至8%。

墨西哥各界同样对汽车关税深感担忧。“尽管美国总统的加税目标是全世界,但关税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因为我们与美国的经济融合程度很深。”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日前公开表示。墨西哥4.5%的GDP依赖于汽车产业。法国《世界报》称,墨西哥汽车行业7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为该国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可能会使墨西哥在2025年陷入经济衰退。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汽车关税对德国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去年德国汽车公司向美国交付了44.5万辆汽车,价值248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50%至60%是在国外生产的。对于保时捷和奥迪来说,情况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出口美国的汽车都是在欧洲生产的。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布拉泽尔表示,惩罚性关税可能会严重打击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在美国将不再具有竞争力。

美国《财富》杂志称,已在美设厂的德国车企及其供应商也认为此举是“致命信号”,将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与繁荣。

美国《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关税,不仅会扰乱供应链,还会令盟友愤怒并疏远关系,增加他们采取报复措施的可能。受新关税影响最大的国家,如韩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加拿大,都为这种无视自由贸易协定或伙伴关系的做法感到震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加征汽车关税等政策影响,短期内,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将面临信任危机、经济摩擦和市场动荡;长期来看,合作裂痕可能扩大,促使其贸易伙伴调整战略,减少对美依赖,双边关系或将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博弈的新阶段。

“没有企业能承受不转嫁关税的后果”

“我们不会退缩:多国领导人威胁将对特朗普的汽车关税予以反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前以此为题报道称,加拿大总理卡尼此前表示,该国将设立20亿加元(约合10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应对基金”,以保护受到关税威胁的汽车业。他还表示,加拿大将以报复性贸易行动回应美国的汽车关税。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隆巴尔也表示,欧盟对美反制清单正在制定中,相关举措将从4月中旬开始实施,希望在此之前能与美方通过对话尽快走上“和平之路”。

《世界报》称,墨西哥一些政商界人士仍希望特朗普能在3日之前撤回他的决定,就像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措施生效前所做的那样。不过该报称,“特朗普似乎打算坚定不移地迫使制造商从墨西哥转至美国。”辛鲍姆表示,她将在4月3日下令采取“全面”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她还邀请一些汽车集团的负责人,尤其是与白宫有沟通渠道的美国企业CEO会面,以形成与特朗普谈判的“统一战线”。

日韩则紧急商讨应对措施,试图降低对本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韩国经济新闻网称,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1日表示,政府将紧急制定支持措施,以帮助可能受到较大冲击的汽车等产业,并通过与美国各界进行全方位沟通减轻影响。据彭博社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日表示,强烈要求将日本排除在美国加征关税对象之外。他还强调,“将调查此举对日本汽车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也不得不考虑涨价等应对措施。韩联社称,韩国现代汽车北美分公司近日告诉美国经销商,或于本周提高现代汽车产品在美批发销售价格。现代汽车集团旗下起亚汽车公司日前也表示,为应对美国关税可能造成的短期财务压力,该公司正在权衡定价策略和调整生产方案。韩国通用汽车集团则强调将继续维持韩国工厂的运营,同时要注意合规管理和削减不必要的成本。

德国《慕尼黑水星报》1日称,面对关税,欧洲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意大利豪华车品牌法拉利率先做出回应,宣布从4月2日起将部分车型在美国的售价提高约10%。法国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提价。一位业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没有企业能够承受不转嫁关税的后果。”然而,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仍持谨慎态度,这些公司担心此时宣布涨价可能激怒特朗普。

澳大利亚“MoveFM”网站1日称,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准备应对美国新一轮关税的影响。虽然沃尔沃、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已表示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但企业高管们认为这可能是“临时政策”,他们对相关重大投资持谨慎态度。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矶野生茂认为,“随着美国政策动向变得不透明,企业投资决策将变得困难,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供应链分离。”

消费者可能不会“被迫”购买美国车

特朗普日前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表示,他“不在乎”汽车制造商是否会因为被加征关税而提高价格。他称,如果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就会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

“特朗普似乎不懂汽车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日称,影响汽车价格的不仅是关税,还有供求关系。这将影响美国市场所有汽车的价格——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新车还是二手车。一旦关税政策实施,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汽车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上涨。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去年美国消费者购买了约1600万辆轿车、SUV和轻型卡车,其中一半是进口的。关税肯定会推高进口汽车的价格,因为进口商通常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的汽车也将大幅涨价,因为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将因为关税而提高,而且随着更多消费者寻求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市场需求将上升。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预测,受关税影响,美国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价格每辆将上涨5000至1万美元。康奈尔大学交通运输业专家阿特·惠顿认为,美国车价可能上涨1万至2万美元。

余翔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如福特、通用)也依赖全球供应链,许多关键零部件从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进口。关税将推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在美国通胀已然高企的背景下,许多美国消费者可能推迟购车或转向二手车市场,而非购买更贵的美国汽车。

多家美媒分析认为,汽车价格上涨还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将推高汽车维修价格;维修成本升高将推高保险费,因为任何涉及更换新零件的汽车事故,后续维修费用都会更高。

余翔还表示,美国消费者青睐一些进口汽车,不仅因为价格合适,还有品牌忠诚度、质量和多样性等因素。例如,在墨西哥生产的皮卡(如福特Maverick、通用Silverado)在美国农村地区广受欢迎,而这些地区的选民恰恰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关税若推高上述车型价格,可能引发这些选民不满。同时,美国本土车企的产能有限,无法迅速填补进口车退出后的市场空缺。因此,消费者可能不会“被迫”购买美国车,而是减少购车频率或转向其他替代品。

《日经亚洲评论》1日报道称,关税将使美国经济遭受打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估计,2027年美国GDP将下降2.7%。汽车关税预计将在收入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汽车价格飙升将导致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少。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仅汽车关税一项就可能导致美国每个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下降492美元至615美元。

特朗普在宣布加征汽车关税时表示,新关税将有助于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创造就业机会。但制造商回流美国并非易事。余翔分析称,企业建厂涉及巨额资本投入、土地审批、劳动力培训等,周期长达数年,且美国劳动力成本远高于墨西哥或东南亚。“许多车企已在欧洲等地建立成熟生产基地,面对美国关税,它们可能选择深耕这些市场,而非冒险回流美国。”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陈在田 昭东 卓然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任伊然 王辉 王逸】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自4月3日起,对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消息发布后,全球汽车业界对此举将对全球贸易及产业链造成的冲击深表担忧,多国政府表示将采取措施应对关税政策影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虽然特朗普希望通过此举促使汽车制造业回流美国,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颇高,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多国汽车产业面临“沉重打击”

美国政府这一政策预计将对多国汽车产业造成强烈冲击。据韩国《首尔经济》报道,汽车是韩国对美出口的第一大商品,美国也是韩国汽车业最大出口市场,去年韩国对美汽车出口额达347亿美元。若关税正式实施,将削弱韩企竞争力,导致出口额下降。花旗集团称,受汽车关税影响,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能会下降0.12%。

韩联社称,韩国通用汽车集团将受到沉重打击,去年该集团生产的83.8%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市场。现代汽车集团同样承压。《首尔经济》称,即使现代汽车计划扩大美国工厂产能至每年100万辆,仍无法抵消关税的影响。

此外,关税还可能影响韩国汽车产业的就业。韩国《京乡新闻》称,若出口减少导致生产受阻,韩国汽车业的就业率可能大幅下降。随着现代汽车等韩企将工厂迁往海外,韩国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峻,制造业从业人数已连续十年停滞不前。

日本舆论也高度关注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一事。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数量为133万辆左右,占日本乘用车出口总量的1/3。

日本NHK电视台称,汽车产业覆盖面广,加征关税的影响可能不仅局限于汽车制造商。一辆汽油车大约有3万个零部件,钢铁、有色金属、电气机械等行业的生产和就业都将受到影响。据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测算,美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将导致日本GDP下降约0.2%。

加拿大“The Logic”网站报道称,汽车关税将损害加拿大第二大出口行业,2023年该行业出口额为510亿美元,其中对美出口贡献了93%。报道还称,很难预测特朗普具体会采取什么措施。自上任以来,特朗普多次威胁加征关税。这些威胁对安大略省数千名工人造成了严重打击,汽车行业是该省最大的就业岗位来源之一。

加拿大环球新闻电视台报道称,蒙特利尔银行高级经济主管加蒂埃里表示,加拿大经济将面临中度衰退的风险,失业率也可能从6.6%升高至8%。

墨西哥各界同样对汽车关税深感担忧。“尽管美国总统的加税目标是全世界,但关税对我们的影响更大,因为我们与美国的经济融合程度很深。”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日前公开表示。墨西哥4.5%的GDP依赖于汽车产业。法国《世界报》称,墨西哥汽车行业70%的产品出口到美国,为该国创造了400万个就业机会,汽车行业增长放缓可能会使墨西哥在2025年陷入经济衰退。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汽车关税对德国汽车公司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去年德国汽车公司向美国交付了44.5万辆汽车,价值248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50%至60%是在国外生产的。对于保时捷和奥迪来说,情况更加困难,因为它们出口美国的汽车都是在欧洲生产的。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布拉泽尔表示,惩罚性关税可能会严重打击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在美国将不再具有竞争力。

美国《财富》杂志称,已在美设厂的德国车企及其供应商也认为此举是“致命信号”,将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与繁荣。

美国《纽约时报》称,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和零部件加征关税,不仅会扰乱供应链,还会令盟友愤怒并疏远关系,增加他们采取报复措施的可能。受新关税影响最大的国家,如韩国、日本、德国、墨西哥、加拿大,都为这种无视自由贸易协定或伙伴关系的做法感到震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余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加征汽车关税等政策影响,短期内,美国与其贸易伙伴将面临信任危机、经济摩擦和市场动荡;长期来看,合作裂痕可能扩大,促使其贸易伙伴调整战略,减少对美依赖,双边关系或将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博弈的新阶段。

“没有企业能承受不转嫁关税的后果”

“我们不会退缩:多国领导人威胁将对特朗普的汽车关税予以反击。”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前以此为题报道称,加拿大总理卡尼此前表示,该国将设立20亿加元(约合101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应对基金”,以保护受到关税威胁的汽车业。他还表示,加拿大将以报复性贸易行动回应美国的汽车关税。法国经济与财政部长隆巴尔也表示,欧盟对美反制清单正在制定中,相关举措将从4月中旬开始实施,希望在此之前能与美方通过对话尽快走上“和平之路”。

《世界报》称,墨西哥一些政商界人士仍希望特朗普能在3日之前撤回他的决定,就像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措施生效前所做的那样。不过该报称,“特朗普似乎打算坚定不移地迫使制造商从墨西哥转至美国。”辛鲍姆表示,她将在4月3日下令采取“全面”应对措施。与此同时,她还邀请一些汽车集团的负责人,尤其是与白宫有沟通渠道的美国企业CEO会面,以形成与特朗普谈判的“统一战线”。

日韩则紧急商讨应对措施,试图降低对本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韩国经济新闻网称,代行总统职权的国务总理韩德洙1日表示,政府将紧急制定支持措施,以帮助可能受到较大冲击的汽车等产业,并通过与美国各界进行全方位沟通减轻影响。据彭博社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1日表示,强烈要求将日本排除在美国加征关税对象之外。他还强调,“将调查此举对日本汽车产业和就业的影响,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与此同时,汽车企业也不得不考虑涨价等应对措施。韩联社称,韩国现代汽车北美分公司近日告诉美国经销商,或于本周提高现代汽车产品在美批发销售价格。现代汽车集团旗下起亚汽车公司日前也表示,为应对美国关税可能造成的短期财务压力,该公司正在权衡定价策略和调整生产方案。韩国通用汽车集团则强调将继续维持韩国工厂的运营,同时要注意合规管理和削减不必要的成本。

德国《慕尼黑水星报》1日称,面对关税,欧洲汽车制造商举步维艰。意大利豪华车品牌法拉利率先做出回应,宣布从4月2日起将部分车型在美国的售价提高约10%。法国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表示,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提价。一位业内人士向路透社表示:“没有企业能够承受不转嫁关税的后果。”然而,大多数汽车制造商仍持谨慎态度,这些公司担心此时宣布涨价可能激怒特朗普。

澳大利亚“MoveFM”网站1日称,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准备应对美国新一轮关税的影响。虽然沃尔沃、奥迪等汽车制造商已表示考虑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但企业高管们认为这可能是“临时政策”,他们对相关重大投资持谨慎态度。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矶野生茂认为,“随着美国政策动向变得不透明,企业投资决策将变得困难,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关税措施很可能会导致美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供应链分离。”

消费者可能不会“被迫”购买美国车

特朗普日前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表示,他“不在乎”汽车制造商是否会因为被加征关税而提高价格。他称,如果进口汽车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就会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

“特朗普似乎不懂汽车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日称,影响汽车价格的不仅是关税,还有供求关系。这将影响美国市场所有汽车的价格——无论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新车还是二手车。一旦关税政策实施,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汽车价格预计将进一步上涨。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去年美国消费者购买了约1600万辆轿车、SUV和轻型卡车,其中一半是进口的。关税肯定会推高进口汽车的价格,因为进口商通常会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的汽车也将大幅涨价,因为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将因为关税而提高,而且随着更多消费者寻求购买本国制造的汽车,市场需求将上升。韦德布什证券分析师丹·艾夫斯预测,受关税影响,美国消费者购买的汽车价格每辆将上涨5000至1万美元。康奈尔大学交通运输业专家阿特·惠顿认为,美国车价可能上涨1万至2万美元。

余翔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如福特、通用)也依赖全球供应链,许多关键零部件从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进口。关税将推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其价格竞争力。在美国通胀已然高企的背景下,许多美国消费者可能推迟购车或转向二手车市场,而非购买更贵的美国汽车。

多家美媒分析认为,汽车价格上涨还将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汽车零部件价格上涨将推高汽车维修价格;维修成本升高将推高保险费,因为任何涉及更换新零件的汽车事故,后续维修费用都会更高。

余翔还表示,美国消费者青睐一些进口汽车,不仅因为价格合适,还有品牌忠诚度、质量和多样性等因素。例如,在墨西哥生产的皮卡(如福特Maverick、通用Silverado)在美国农村地区广受欢迎,而这些地区的选民恰恰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关税若推高上述车型价格,可能引发这些选民不满。同时,美国本土车企的产能有限,无法迅速填补进口车退出后的市场空缺。因此,消费者可能不会“被迫”购买美国车,而是减少购车频率或转向其他替代品。

《日经亚洲评论》1日报道称,关税将使美国经济遭受打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估计,2027年美国GDP将下降2.7%。汽车关税预计将在收入下降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汽车价格飙升将导致消费者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减少。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上周发布的一份报告估计,仅汽车关税一项就可能导致美国每个家庭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下降492美元至615美元。

特朗普在宣布加征汽车关税时表示,新关税将有助于重振美国制造业,并创造就业机会。但制造商回流美国并非易事。余翔分析称,企业建厂涉及巨额资本投入、土地审批、劳动力培训等,周期长达数年,且美国劳动力成本远高于墨西哥或东南亚。“许多车企已在欧洲等地建立成熟生产基地,面对美国关税,它们可能选择深耕这些市场,而非冒险回流美国。”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陈在田 昭东 卓然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任伊然 王辉 王逸】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