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抠抠搜搜花了很多9块9”

“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不敢花1000块

但敢花一百个9块9”......

近日

有关年轻人“矛盾消费观”的视频

频频冲上社交平台热门

不少网友看完直呼

“照镜子”“是我本人了”

“又抠又大方”的年轻人都把钱花哪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主张。这届年轻人既任性又理性的消费主张,看似矛盾,又有着在物质丰富年代的自我与张扬。

4月29日,中国青年报社通过对青年群体的调查、记者的深入采访,利用AI工具,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给春日经济里年轻消费一族“画像”,也记录时代中的青春脚步。

既为兴趣花钱,又会节俭生活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02%受访者认同“再省不能省兴趣”,日常生活可以节省,省下来的钱花在兴趣爱好上。89.41%受访者会为小众爱好消费,其中33.99%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增加了,10.10%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5.32%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此外,受访者会为旅游(92.41%)、潮玩周边(77.34%)、演出(58.11%)、体育户外(84.14%)、游戏(73.61%)、宠物(53.27%)等买单。

受访者是否曾在一些兴趣爱好领域消费

既品质社交,又私下低耗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3.20%受访者认同自己一个人的消费可以节省,但在社交方面该花的钱要花 。79.11%受访者会为社交娱乐消费,近一年中,28.90%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86%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34.3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没变化。

96.57%受访者会在和朋友聚餐上消费,近一年中,52.0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更多了,11.08%受访者消费更少了,33.44%受访者表示没变化。

受访者近一年来消费情况变化

既自我投资,又精简日常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5.55%受访者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88.06%受访者曾为知识或技能提升付费,近一年来,36.56%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0.5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97%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84.14%受访者曾为体育运动、户外消费,近一年来,28.35%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4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36%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受访者是否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

既有养生焦虑,又会适度释放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5.89%受访者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83.76%受访者曾为养生健康消费,近一年来,32.88%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9.06%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1.82%受访者消费没有变化。95.84%受访者会购买零食,95.77%受访者曾消费咖啡、奶茶等。

受访者是否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既打造人设,又注重实用

消费中的个性显现,是当下年轻人消费的特点之一。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近一年中,55.17%受访者在服饰鞋子方面的消费更多了,11.88%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48.74%受访者在美妆护肤方面消费提升了,10.72%受访者表示这方面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在有些领域的消费,年轻人又以实用为先。

调查显示,受访者会在基础服饰(70.36%)、日常用品(44.15%)、日常餐饮(38.33%)、美妆/护肤产品(26.76%)等领域选择平替,仅6.43%受访者从不选择平替。

受访者是否会在一些消费领域选择平替

既付费省时,又耗时节支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5.59%受访者会花时间研究如何省钱,11.64%受访者会花很多时间,39.68%受访者会花较多时间,44.27%受访者会花较少时间。受访者省钱的方式包括和朋友拼单、分摊会员(45.93%),在线上、线下不同平台或店铺货比三家(42.44%)等。

与此同时,95.29%受访者会为省时而花钱,21.74%受访者经常会,49.30%受访者有时会,24.25%受访者偶尔会。他们省时的操作包括购买视频网站免广告会员(37.78%)、选择外卖优先配送(32.76%)、快递上门取件(30.50%)等。

受访者是否会付费省时或耗时省钱

大学生谈消费里的“矛盾美学”

“每天少吃一个鸡腿换来一个‘趁手的家伙’,我感觉挺值的。”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昊天,每个月都会在自己的小爱好——游戏上投入200-300元。作为游戏达人,前不久张昊天在观看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评测视频后,花800元买了一款鼠标,“改善自己的游戏手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手部健康着想。”

进入实习阶段后,张昊天直言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希望尽可能获得最好的游戏体验,扫除工作给我带来的疲劳。而购买一些虚拟产品,的确能丰富我的视听感受。”他说。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抠抠搜搜花大钱”的年轻人有更多元的定义和理解。巢湖学院的闫国侠认为,相比起日常买衣服和护肤品,将钱花在旅游上更加值得,“旅游消费其实是对自身眼界的投资”。

去年,闫国侠和朋友到广西旅游,正好赶上当地举办“三月三”文化活动。在柳州,她花十几元品尝到了心心念念的螺蛳粉;在桂林,她见识到从未见过的山水交融;在南宁,当地人载歌载舞的场景也让她印象深刻。“这些体验比直播间抢购更有获得感。”闫国侠的旅行账本显示,五天三城的“特种兵之旅”总花费两千多元,其中体验型消费占了一大半。

同样注重精神刚需、选择体验消费的还有就读于安徽大学的赵雨晨。他的旅游地图是高中毕业时班主任制作的“蹭饭地图”。“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走亲访友。”赵雨晨说,白天和自己高中时要好的玩伴边聊边逛,晚上在当地的特色小馆叙叙旧情,这样的“探亲式旅游”不仅实现了他的旅游目标,更满足了他的情感需要。

既能省就省,又能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许多年轻人的消费观是理性与感性并存,是质价双优。

“长期主义这个词最近讨论很多,消费也该评估长期价值。”面对商家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闫国侠还总结出“三不原则”:不参与复杂满减的购物节、不信奉“拍一发十”的捆绑销售、不开启任何消费信贷功能。“真正的省钱不是耗费精力比价,而是认清真实需求。”

如今,闫国侠会把心动商品放进购物车“冷静两周”,超过七成会被最终删除。她在朋友圈写下:“真正的自由,是拥有不被物欲绑架的选择权。”

调查显示,70.36%受访者会在T恤、袜子、运动服等基础服饰上选择平替,44.15%受访者会在洗护用品、纸巾等日常用品上选择平替,38.33%受访者会在日常饮品和餐饮上选择平替。

这意味着,寻找同源、同厂、同工艺和同材质商品的年轻人,不再过于追求品牌的高溢价,不再被消费主义所惑,他们回归物品本身。在主动参与消费决策的“优化”中,年轻消费者正寻找多重需求的平衡点。

中国青年报(04月29日 05版 记者 毕若旭 王军利 卞心怡 朱彩云 实习生 田韵鸽 整理 陈茜)

“抠抠搜搜花了很多9块9”

“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

“不敢花1000块

但敢花一百个9块9”......

近日

有关年轻人“矛盾消费观”的视频

频频冲上社交平台热门

不少网友看完直呼

“照镜子”“是我本人了”

“又抠又大方”的年轻人都把钱花哪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消费主张。这届年轻人既任性又理性的消费主张,看似矛盾,又有着在物质丰富年代的自我与张扬。

4月29日,中国青年报社通过对青年群体的调查、记者的深入采访,利用AI工具,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给春日经济里年轻消费一族“画像”,也记录时代中的青春脚步。

既为兴趣花钱,又会节俭生活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1.02%受访者认同“再省不能省兴趣”,日常生活可以节省,省下来的钱花在兴趣爱好上。89.41%受访者会为小众爱好消费,其中33.99%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增加了,10.10%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5.32%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此外,受访者会为旅游(92.41%)、潮玩周边(77.34%)、演出(58.11%)、体育户外(84.14%)、游戏(73.61%)、宠物(53.27%)等买单。

受访者是否曾在一些兴趣爱好领域消费

既品质社交,又私下低耗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3.20%受访者认同自己一个人的消费可以节省,但在社交方面该花的钱要花 。79.11%受访者会为社交娱乐消费,近一年中,28.90%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86%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34.3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没变化。

96.57%受访者会在和朋友聚餐上消费,近一年中,52.05%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更多了,11.08%受访者消费更少了,33.44%受访者表示没变化。

受访者近一年来消费情况变化

既自我投资,又精简日常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5.55%受访者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88.06%受访者曾为知识或技能提升付费,近一年来,36.56%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0.5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97%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84.14%受访者曾为体育运动、户外消费,近一年来,28.35%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15.43%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0.36%受访者表示没有变化。

受访者是否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平时可以节省一些,提升自我的钱该花得花”

既有养生焦虑,又会适度释放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65.89%受访者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83.76%受访者曾为养生健康消费,近一年来,32.88%受访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提升了,9.06%受访者消费减少了,41.82%受访者消费没有变化。95.84%受访者会购买零食,95.77%受访者曾消费咖啡、奶茶等。

受访者是否会担心亚健康而购买养生、保健产品,又忍不住偶尔为不太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

既打造人设,又注重实用

消费中的个性显现,是当下年轻人消费的特点之一。中青校媒调查显示,近一年中,55.17%受访者在服饰鞋子方面的消费更多了,11.88%受访者在这方面消费减少了。48.74%受访者在美妆护肤方面消费提升了,10.72%受访者表示这方面消费减少。另一方面,在有些领域的消费,年轻人又以实用为先。

调查显示,受访者会在基础服饰(70.36%)、日常用品(44.15%)、日常餐饮(38.33%)、美妆/护肤产品(26.76%)等领域选择平替,仅6.43%受访者从不选择平替。

受访者是否会在一些消费领域选择平替

既付费省时,又耗时节支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95.59%受访者会花时间研究如何省钱,11.64%受访者会花很多时间,39.68%受访者会花较多时间,44.27%受访者会花较少时间。受访者省钱的方式包括和朋友拼单、分摊会员(45.93%),在线上、线下不同平台或店铺货比三家(42.44%)等。

与此同时,95.29%受访者会为省时而花钱,21.74%受访者经常会,49.30%受访者有时会,24.25%受访者偶尔会。他们省时的操作包括购买视频网站免广告会员(37.78%)、选择外卖优先配送(32.76%)、快递上门取件(30.50%)等。

受访者是否会付费省时或耗时省钱

大学生谈消费里的“矛盾美学”

“每天少吃一个鸡腿换来一个‘趁手的家伙’,我感觉挺值的。”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昊天,每个月都会在自己的小爱好——游戏上投入200-300元。作为游戏达人,前不久张昊天在观看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评测视频后,花800元买了一款鼠标,“改善自己的游戏手感仅仅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手部健康着想。”

进入实习阶段后,张昊天直言休闲娱乐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希望尽可能获得最好的游戏体验,扫除工作给我带来的疲劳。而购买一些虚拟产品,的确能丰富我的视听感受。”他说。

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抠抠搜搜花大钱”的年轻人有更多元的定义和理解。巢湖学院的闫国侠认为,相比起日常买衣服和护肤品,将钱花在旅游上更加值得,“旅游消费其实是对自身眼界的投资”。

去年,闫国侠和朋友到广西旅游,正好赶上当地举办“三月三”文化活动。在柳州,她花十几元品尝到了心心念念的螺蛳粉;在桂林,她见识到从未见过的山水交融;在南宁,当地人载歌载舞的场景也让她印象深刻。“这些体验比直播间抢购更有获得感。”闫国侠的旅行账本显示,五天三城的“特种兵之旅”总花费两千多元,其中体验型消费占了一大半。

同样注重精神刚需、选择体验消费的还有就读于安徽大学的赵雨晨。他的旅游地图是高中毕业时班主任制作的“蹭饭地图”。“与其说是旅游,不如说是走亲访友。”赵雨晨说,白天和自己高中时要好的玩伴边聊边逛,晚上在当地的特色小馆叙叙旧情,这样的“探亲式旅游”不仅实现了他的旅游目标,更满足了他的情感需要。

既能省就省,又能为兴趣爱好和情绪价值买单,许多年轻人的消费观是理性与感性并存,是质价双优。

“长期主义这个词最近讨论很多,消费也该评估长期价值。”面对商家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闫国侠还总结出“三不原则”:不参与复杂满减的购物节、不信奉“拍一发十”的捆绑销售、不开启任何消费信贷功能。“真正的省钱不是耗费精力比价,而是认清真实需求。”

如今,闫国侠会把心动商品放进购物车“冷静两周”,超过七成会被最终删除。她在朋友圈写下:“真正的自由,是拥有不被物欲绑架的选择权。”

调查显示,70.36%受访者会在T恤、袜子、运动服等基础服饰上选择平替,44.15%受访者会在洗护用品、纸巾等日常用品上选择平替,38.33%受访者会在日常饮品和餐饮上选择平替。

这意味着,寻找同源、同厂、同工艺和同材质商品的年轻人,不再过于追求品牌的高溢价,不再被消费主义所惑,他们回归物品本身。在主动参与消费决策的“优化”中,年轻消费者正寻找多重需求的平衡点。

中国青年报(04月29日 05版 记者 毕若旭 王军利 卞心怡 朱彩云 实习生 田韵鸽 整理 陈茜)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