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编者的话:7月20日,日本将迎来国会参议院选举,而大米价格以及相关政策成为此次选举的关键话题。从去年夏天开始,日本就出现“米荒”,进而导致米价飙升,一度引发政坛动荡。虽然不少媒体将高温天气、游客增加等列为日本出现“天价米”的因素,但也有不少人对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提出批评,认为该组织应该为民众吃不起大米负责。日本农协成立于二战之后,曾为保障该国的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实力的增强,该组织与日本一些议员和官员形成“政—官—农”的铁三角权力机制,成为该国农业改革的阻碍者之一。

“这哪是改革,简直是要搞垮农协”

“预计在参议院选举中,各政党的大米价格管理政策、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的政策、农民支援政策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将成为焦点。”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4日报道,虽然相较于此前的峰值,日本米价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法新社7月10日称,“大米政治”给日本首相石破茂增加了风险,其执政联盟在去年10月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席位,他们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类似惨败,而这可能促使石破茂辞职。

从去年夏天开始的“米荒”加剧了日本的政治动荡。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18日,日本时任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因表示自己“从未买过大米”而遭到各方谴责,他不得不于3天后辞职。因为应对米价高涨不力,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5月降至27.4%,环比下降5.2个百分点。

不少媒体将高温天气、农民减少等列为日本“米荒”的原因,但也有专家和不少民众认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难辞其咎,因为该组织不仅是日本实施了数十年的减反政策(通过限制水稻耕种面积以维持大米价格的政策——编者注)的坚定支持者,还在日本政府多次投放储备大米后囤积居奇。在这一背景下,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在走马上任后采取多项措施,矛头直指日本农协。

“日本政府为降米价‘下猛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迎接参议院选举,石破茂政府采取了跳过日本农协的方法,以期快速平息消费者的不满。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宣布取消由日本农协组织竞标的一贯做法,改为通过自由合同的方式出售储备米。截至5月中旬,日本政府已3次累计投放31.2万吨储备米,而农协通过竞标收购了其中的95%。日本共同社称,6月20日,小泉进次郎表示,计划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大米,而现在的主流方式是农户委托农协代为销售大米,在交货时以“概算金”的名义提前收取一部分销售款。7月1日,石破茂表示日本将转变政策,支持农民增加大米产量。几十年来,日本农协一直对这一政策持反对立场。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日本昭和女子大学经济学教授八代尚宏(音)表示,农协拥有强大力量,希望保持米价高企。

日本政府针对农协的行动已经引发不满。日本《每日新闻》称,7月7日,该国主要大米产地之一山形县鹤冈市举行农业促进委员会大会。会上,农民代表谴责了政府扩大大米生产的政策。6月底,日本农协福冈县分支的一名重量级人物表示,搞不懂小泉进次郎要进行农协改革的想法和行动,“我认为他完全不了解现在农民的心情,只在意消费者的价格问题。这哪是改革,简直是要搞垮农协”。对此,小泉进次郎回应说,自己一直在会见农协方面的代表,自己也没有试图搞垮农协,“农协是否会被淘汰,只取决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选择它。如果农协能继续成为农民需要的存在,那就足以证明其价值所在”。

“政—官—农”铁三角组成利益小圈子

在此次大米危机中,遭到多方指责的日本农协是什么样的组织?日本独立智库东京财团网站发表的文章显示,日本农协的前身是由地主和富农自愿组成的产业合作社,其作用仅限于信贷领域。在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的农林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合作社,这些组织不仅能够作为信用合作社运营,而且能提供物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等综合农业服务。

《农协的阴谋》一书的作者、曾在日本农林水产省长期负责农业政策的山下一仁此前在网上发文介绍说,二战后日本出现了粮荒,如果不采取措施,大米就会以高价流入黑市。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采取了从农户收集并销售大米的方法,为此改组成立了农协。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日本农协成立于1948年,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经济地位。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改革,以低价将土地从地主手中买过来重新分配给农民,这增加了日本拥有土地农民的数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英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农协成立的初衷是为农民提供互助合作的平台,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多年来,日本农协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通过集中资源和资金,为农民提供技术、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其次,农协在农产品流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连接政府与农户,传递政策信息并反馈农户需求,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再次,农协还通过提供大型农业设施的共用服务,如农机具、育苗设施等,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协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并遭到不少批评,其中之一便是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社,而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运作的强大金融机构。

山下一仁认为,不管是在日本的各类法人中,还是在其他国家的类似生产合作社中,日本农协都是很另类的存在。他解释说,在日本,银行一般被禁止兼营其他业务,而欧美的农业合作社一般都只从事某项特定业务,比如农产品销售或农业金融等。相较之下,日本农协是个开展综合业务的机构,它既开展银行业务,也从事寿险与财险业务;既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又销售农产品,还为其会员提供生活物资和其他服务。

据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截至2023年3月,日本农协银行体系的存款超过了100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占该国个人储蓄总额的10%。农协拥有超过1000万会员,其中400万人是从事农业活动的正式会员,600万人是准会员。准会员是投资农协以利用其服务的非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农协的许多正式成员实际上并不全职从事农业活动。日本《农业白皮书》显示,该国2023年以农业为主要工作的“骨干农民”共有116.4万人。

因为拥有广大会员以及雄厚财力,日本农协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与农林水产省官员以及“农林族”议员(维护农民集团利益的国会议员——编者注)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圈子。山下一仁此前多次发文称,在选举中,农协因为拥有大量会员,能够帮助候选人当选,“农林族”议员帮助农林水产省获得政府预算,农林水产省赋予农协高昂米价和补贴等利益,而从农协获得丰厚演讲费的农学家们,则以“貌似中立的立场提出符合这个小圈子利益的主张”。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佐佐田博教在NHK电视台的节目中也提到了“农政三角”权力架构。在这个结构中,自民党、农林水产省和农业团体三方紧密合作,制定出有利于彼此利益的政策。此外,日本农林水产省与农协还存在“旋转门”。据日本《周刊文春》报道,2009年到今年3月,从农林水产省退休后再到农协相关团体就业的,达到28人。

日本农协长期支持减反政策。2018年,该政策虽然被废除,但相关实践并未停止。山下一仁表示,如果彻底根除该政策,日本一年的大米产量能够达到1000万吨,而该国每年的大米消耗量为700万吨。他批评说,农协通过使农业陷入衰退才得以发展。

东京财团网站发表的文章认为,日本农协通过其强大影响力阻碍了日本的农业改革。在政府根据主食控制体系设定大米价格的那些年里,日本农协成功地将大米价格保持在高位,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大米价格平均每年上涨近10%。

日本农协还对该国的对外政策施加巨大影响。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报道,农协此前反对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现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自民党籍的国会议员中,有半数以上加入了该党内部的反TPP议员联盟。2013年,该组织展开了一场反对日本参加TPP的政治运动,征集到了上千万人的签名。

“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吴英杰对记者表示,日本农协的发展历史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支持和法律规范,以确保其健康发展;其次,此类组织应逐步去垄断化,增强其服务功能和代表农民利益的能力;最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避免过度干预市场,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认识到日本农协的负面影响后,日本政府曾多次希望对其进行改革。据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多次提出改革方案,试图将农协在国家一级的组织转变为法人,但只进行了一半,因为农协拒绝了政府减少该组织税收减免等特权的提议。2015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豪地提到,其内阁对农协进行了“全面改革”,但安倍政府这一年4月提交给国会的改革方案,相较于2014年5月日本监管改革委员会农业工作组提出的方案,已经大幅缩水。

虽然石破茂政府希望对农协进行改革,但鉴于后者的强大政治动员力,日本政府也在竭力保护本国农民和农业的利益。法新社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要求“被宠坏的”日本进口更多美国大米,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日本共同社表示,石破茂7月9日对此回应说,在无法让步的事情上不能退让,绝对不会牺牲农业。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民党与农协的利益紧密相连,该党离不开农协的支持。如果日本政府试图绕开农协直接制定农业政策,就意味着自民党要与农协割席,这无疑是一种自残行为。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此前对《读卖新闻》表示,决定该国参议院选举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关税,二是米价。现在的关税问题已经与米价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自民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日本《东方新报》称,自民党将小泉进次郎视为此次选举的“最后一张牌”。他此前采取的相关措施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今年5月,日本超市5公斤大米的均价达到4268日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7月上旬,同样重量的大米均价在3600日元左右。

小泉进次郎取得的成绩能否让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增加胜算?对此,吴英杰称,短期内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的支持率确实可能得到提升,但长期效果需视政策延续性和其他因素而定,尤其是绕过农协竞拍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在自民党传统票仓的农村选区埋下隐患。廉德瑰则表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米价和农协的问题,那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编者的话:7月20日,日本将迎来国会参议院选举,而大米价格以及相关政策成为此次选举的关键话题。从去年夏天开始,日本就出现“米荒”,进而导致米价飙升,一度引发政坛动荡。虽然不少媒体将高温天气、游客增加等列为日本出现“天价米”的因素,但也有不少人对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提出批评,认为该组织应该为民众吃不起大米负责。日本农协成立于二战之后,曾为保障该国的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实力的增强,该组织与日本一些议员和官员形成“政—官—农”的铁三角权力机制,成为该国农业改革的阻碍者之一。

“这哪是改革,简直是要搞垮农协”

“预计在参议院选举中,各政党的大米价格管理政策、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的政策、农民支援政策和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将成为焦点。”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4日报道,虽然相较于此前的峰值,日本米价有所下降,但仍然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法新社7月10日称,“大米政治”给日本首相石破茂增加了风险,其执政联盟在去年10月的国会众议院选举中失去了多数席位,他们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参议院选举中遭遇类似惨败,而这可能促使石破茂辞职。

从去年夏天开始的“米荒”加剧了日本的政治动荡。据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18日,日本时任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因表示自己“从未买过大米”而遭到各方谴责,他不得不于3天后辞职。因为应对米价高涨不力,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5月降至27.4%,环比下降5.2个百分点。

不少媒体将高温天气、农民减少等列为日本“米荒”的原因,但也有专家和不少民众认为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难辞其咎,因为该组织不仅是日本实施了数十年的减反政策(通过限制水稻耕种面积以维持大米价格的政策——编者注)的坚定支持者,还在日本政府多次投放储备大米后囤积居奇。在这一背景下,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在走马上任后采取多项措施,矛头直指日本农协。

“日本政府为降米价‘下猛药’”,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为了迎接参议院选举,石破茂政府采取了跳过日本农协的方法,以期快速平息消费者的不满。小泉进次郎5月下旬宣布取消由日本农协组织竞标的一贯做法,改为通过自由合同的方式出售储备米。截至5月中旬,日本政府已3次累计投放31.2万吨储备米,而农协通过竞标收购了其中的95%。日本共同社称,6月20日,小泉进次郎表示,计划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大米,而现在的主流方式是农户委托农协代为销售大米,在交货时以“概算金”的名义提前收取一部分销售款。7月1日,石破茂表示日本将转变政策,支持农民增加大米产量。几十年来,日本农协一直对这一政策持反对立场。据《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日本昭和女子大学经济学教授八代尚宏(音)表示,农协拥有强大力量,希望保持米价高企。

日本政府针对农协的行动已经引发不满。日本《每日新闻》称,7月7日,该国主要大米产地之一山形县鹤冈市举行农业促进委员会大会。会上,农民代表谴责了政府扩大大米生产的政策。6月底,日本农协福冈县分支的一名重量级人物表示,搞不懂小泉进次郎要进行农协改革的想法和行动,“我认为他完全不了解现在农民的心情,只在意消费者的价格问题。这哪是改革,简直是要搞垮农协”。对此,小泉进次郎回应说,自己一直在会见农协方面的代表,自己也没有试图搞垮农协,“农协是否会被淘汰,只取决于农民是否愿意继续选择它。如果农协能继续成为农民需要的存在,那就足以证明其价值所在”。

“政—官—农”铁三角组成利益小圈子

在此次大米危机中,遭到多方指责的日本农协是什么样的组织?日本独立智库东京财团网站发表的文章显示,日本农协的前身是由地主和富农自愿组成的产业合作社,其作用仅限于信贷领域。在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的农林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合作社,这些组织不仅能够作为信用合作社运营,而且能提供物资采购、农产品销售等综合农业服务。

《农协的阴谋》一书的作者、曾在日本农林水产省长期负责农业政策的山下一仁此前在网上发文介绍说,二战后日本出现了粮荒,如果不采取措施,大米就会以高价流入黑市。在这一背景下,政府采取了从农户收集并销售大米的方法,为此改组成立了农协。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日本农协成立于1948年,旨在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和经济地位。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通过改革,以低价将土地从地主手中买过来重新分配给农民,这增加了日本拥有土地农民的数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英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农协成立的初衷是为农民提供互助合作的平台,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多年来,日本农协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它通过集中资源和资金,为农民提供技术、种子、补贴等优惠政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其次,农协在农产品流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连接政府与农户,传递政策信息并反馈农户需求,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再次,农协还通过提供大型农业设施的共用服务,如农机具、育苗设施等,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市场交易效率。

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农协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并遭到不少批评,其中之一便是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合作社,而是一个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运作的强大金融机构。

山下一仁认为,不管是在日本的各类法人中,还是在其他国家的类似生产合作社中,日本农协都是很另类的存在。他解释说,在日本,银行一般被禁止兼营其他业务,而欧美的农业合作社一般都只从事某项特定业务,比如农产品销售或农业金融等。相较之下,日本农协是个开展综合业务的机构,它既开展银行业务,也从事寿险与财险业务;既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又销售农产品,还为其会员提供生活物资和其他服务。

据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截至2023年3月,日本农协银行体系的存款超过了100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元人民币),占该国个人储蓄总额的10%。农协拥有超过1000万会员,其中400万人是从事农业活动的正式会员,600万人是准会员。准会员是投资农协以利用其服务的非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农协的许多正式成员实际上并不全职从事农业活动。日本《农业白皮书》显示,该国2023年以农业为主要工作的“骨干农民”共有116.4万人。

因为拥有广大会员以及雄厚财力,日本农协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并与农林水产省官员以及“农林族”议员(维护农民集团利益的国会议员——编者注)形成了一个利益小圈子。山下一仁此前多次发文称,在选举中,农协因为拥有大量会员,能够帮助候选人当选,“农林族”议员帮助农林水产省获得政府预算,农林水产省赋予农协高昂米价和补贴等利益,而从农协获得丰厚演讲费的农学家们,则以“貌似中立的立场提出符合这个小圈子利益的主张”。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佐佐田博教在NHK电视台的节目中也提到了“农政三角”权力架构。在这个结构中,自民党、农林水产省和农业团体三方紧密合作,制定出有利于彼此利益的政策。此外,日本农林水产省与农协还存在“旋转门”。据日本《周刊文春》报道,2009年到今年3月,从农林水产省退休后再到农协相关团体就业的,达到28人。

日本农协长期支持减反政策。2018年,该政策虽然被废除,但相关实践并未停止。山下一仁表示,如果彻底根除该政策,日本一年的大米产量能够达到1000万吨,而该国每年的大米消耗量为700万吨。他批评说,农协通过使农业陷入衰退才得以发展。

东京财团网站发表的文章认为,日本农协通过其强大影响力阻碍了日本的农业改革。在政府根据主食控制体系设定大米价格的那些年里,日本农协成功地将大米价格保持在高位,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大米价格平均每年上涨近10%。

日本农协还对该国的对外政策施加巨大影响。据日本共同社等媒体报道,农协此前反对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现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2年,自民党籍的国会议员中,有半数以上加入了该党内部的反TPP议员联盟。2013年,该组织展开了一场反对日本参加TPP的政治运动,征集到了上千万人的签名。

“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

吴英杰对记者表示,日本农协的发展历史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政府支持和法律规范,以确保其健康发展;其次,此类组织应逐步去垄断化,增强其服务功能和代表农民利益的能力;最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避免过度干预市场,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认识到日本农协的负面影响后,日本政府曾多次希望对其进行改革。据东亚论坛网站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多次提出改革方案,试图将农协在国家一级的组织转变为法人,但只进行了一半,因为农协拒绝了政府减少该组织税收减免等特权的提议。2015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豪地提到,其内阁对农协进行了“全面改革”,但安倍政府这一年4月提交给国会的改革方案,相较于2014年5月日本监管改革委员会农业工作组提出的方案,已经大幅缩水。

虽然石破茂政府希望对农协进行改革,但鉴于后者的强大政治动员力,日本政府也在竭力保护本国农民和农业的利益。法新社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要求“被宠坏的”日本进口更多美国大米,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日本共同社表示,石破茂7月9日对此回应说,在无法让步的事情上不能退让,绝对不会牺牲农业。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民党与农协的利益紧密相连,该党离不开农协的支持。如果日本政府试图绕开农协直接制定农业政策,就意味着自民党要与农协割席,这无疑是一种自残行为。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此前对《读卖新闻》表示,决定该国参议院选举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关税,二是米价。现在的关税问题已经与米价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自民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日本《东方新报》称,自民党将小泉进次郎视为此次选举的“最后一张牌”。他此前采取的相关措施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今年5月,日本超市5公斤大米的均价达到4268日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7月上旬,同样重量的大米均价在3600日元左右。

小泉进次郎取得的成绩能否让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增加胜算?对此,吴英杰称,短期内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的支持率确实可能得到提升,但长期效果需视政策延续性和其他因素而定,尤其是绕过农协竞拍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在自民党传统票仓的农村选区埋下隐患。廉德瑰则表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米价和农协的问题,那么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