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一个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一个在家自杀了,现场还有一地木屑,为什么?”

“他俩闹矛盾了?”“木屑上有血吗?”

暑假前,福建泉州市一所小学的五六名同学围在一起,热烈讨论着谜题。这不是偶然的插曲,而是一种正悄然席卷小学的流行游戏——“血色海龟汤”。

在这个情境推理游戏中,猜题人可自由提问,出题人仅回答“是”或“不是”。它简单猎奇,层层反转又夹杂惊悚,迅速成为孩子们的新宠。

这是什么游戏?为何能击中孩子们的神经?在校园的一角,这碗“血色海龟汤”正在上演一场怎样的童年天真与暗黑猎奇相较量的故事?

“海龟汤”流入校园

有孩子专门搜集“血色题库”

“海龟汤”的谜面被称为“汤面”,谜底被称为“汤底”。而汤底又根据恐怖等级,分为清汤、红汤、黑汤,其中偏血腥、重口味的红汤与黑汤明显更受欢迎。

图片来源:网店商品展示截图

“有次玩了一个特别恐怖的‘汤面’之后,我做了一晚上的噩梦,现在想想还会起鸡皮疙瘩。”

福建泉州市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欣(化名)是一名重度“海龟汤”爱好者,经常在课余时间与朋友们玩这个游戏,甚至上课时也会用传纸条的方式来继续推理未揭开的谜底。

玩过该游戏的人评价,它像是故事接龙,又像侦探推理,还糅合了“剧本杀”的叙事味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由孩子们自己创作、演绎、传播。

有些孩子擅长设计题目,故意埋下多重反转的线索;有些孩子擅长“演”,用起伏的语调引导听众沉浸其中;还有的孩子在小红书、知乎甚至某些悬疑论坛潜水,专门搜集“血色题库”。

嘉兴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小杰(化名)是班中创作“海龟汤”的主力军。他的故事中常常出现怪物或者变异人等恐怖元素,“我感觉自己创作能带来更强的新奇感。”

小杰展示了自己创作的“汤面”:一天,我被迷晕后来到一个小岛,我手上有一封信,上面写道:“你被困于这座荒岛,而且你永远逃不出去的!你的盟友,小埃。”我看完后,大惊失色,因为小埃已经死了很久了,我正想继续思索时,化成了一摊血水了。

死亡暴力情节屡现

“吓坏”老师家长

杨柳(化名)是某培训机构辅导班的班主任。一次课间,学生向她借用手机,想要上网查找“汤面”,她才意识到,“海龟汤”早已悄然渗透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杨柳并不完全反对学生接触“海龟汤”。“我一般会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些不带恐怖元素的‘清汤’来玩,只要内容把控得当,推理过程其实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杨柳说,但观察下来,“血色海龟汤”对学生明显更有吸引力。

嘉兴某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林月(化名)的妈妈提到,在班级里刚开始流行“海龟汤”的时候,女儿几乎每天都会和她分享玩“海龟汤”的经历,有时还会热情地邀请她一起参与。

她说,母女俩曾玩过“海龟汤”中的“清汤”与“红汤”,“清汤”多为轻松有趣的脑筋急转弯式谜题,不涉及死亡或暴力情节,但“红汤”则完全相反。

陪女儿玩过几次之后,林月的妈妈开始对“红汤”中一些血腥、恐怖的元素感到担忧。“这些死亡都是非正常死亡,有些谜底甚至带有极端暴力或心理扭曲的设定,作为家长难免会担心,怕影响孩子尚未完全建立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图片来源:网店商品展示截图

另有家长向本报记者坦言,孩子突然开始讲死人、杀人,起初以为是看恐怖片的后遗症,后来才知道是课间游戏。她试图查找这些谜题,却发现部分“题库”内容难辨真假,甚至涉及性暗示、暴力意象。“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讽刺,什么是猎奇,只是觉得‘吓人又好玩’。”

这股“海龟汤之风”从何而来?为何带有成人化、暗黑色彩的游戏,会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李世佳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刚开始接触生命与死亡的概念,对这类话题天然充满好奇。而血色‘海龟汤’的题材往往与死亡、悬疑有关,自然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有趣的故事未必恐怖

引导孩子健康游戏需多方发力

“lenbo”是一位“海龟汤”创作者,他在故事中往往聚焦悬疑与意外性,通过案件推理让玩家体验“侦探破案”的沉浸感。

对于受众,“lenbo”也颇为谨慎,他在账号显眼处标注“内容适宜成年受众”,对于“海龟汤可能危害未成年人心理”的批评,他坦诚接受,“确实存在这样的风险,创作者有责任划清受众边界”。

博主“清语”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发现“海龟汤”能快速聚拢孩子,让他们在互动中专注推理,发散思维。但由于现在市面上不少素材夹杂暴力血腥,或逻辑生硬,并不适合小学生。于是,她开始从名著中汲取灵感创作,创作出更适合小学生的“清汤”,让孩子在推理中感受文学与逻辑的乐趣,“对孩子来说,‘海龟汤’不该是猎奇,而该是贴近生活、充满善意的互动”。

记者注意到,当下“海龟汤”的卡牌也颇为热销,有的网店销量达2000+,并会特意标注“重恐”“惊悚”“恐怖”等类型。甚至有部分卡牌厂家会将未经授权的原创故事批量印刷后,售往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湖北黄石港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辖区部分学校周边文具店商家售卖各类“海龟汤”游戏卡牌,其暴力血腥恐怖情节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他们发现“海龟汤”及其他含暴力恐怖情节的问题游戏卡牌22套,对2家商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海龟汤’是否有负面影响,关键不在游戏本身,而在孩子是否建立了基本的是非观。”李世佳强调,如果孩子在接触这类游戏前,已经明白“生命值得珍视”“伤害他人不对”,那么即使故事里有死亡、犯罪,也很难动摇他们的价值观;反之,若缺乏引导,孩子可能会模糊善恶边界,甚至出现伤害、霸凌别人的外化行为表现。

李世佳提醒,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警惕,这可能是游戏中的负面元素冲击了未成年人尚未成熟的认知,此时应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而对于游戏创作者,李世佳认为游戏可以猎奇、刺激、恐怖,但是整个传递的是非观是不容混淆的。在刺激的背后,希望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建立一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实习生 汤琦轩 马彩霞 陈雨昕

“一个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一个在家自杀了,现场还有一地木屑,为什么?”

“他俩闹矛盾了?”“木屑上有血吗?”

暑假前,福建泉州市一所小学的五六名同学围在一起,热烈讨论着谜题。这不是偶然的插曲,而是一种正悄然席卷小学的流行游戏——“血色海龟汤”。

在这个情境推理游戏中,猜题人可自由提问,出题人仅回答“是”或“不是”。它简单猎奇,层层反转又夹杂惊悚,迅速成为孩子们的新宠。

这是什么游戏?为何能击中孩子们的神经?在校园的一角,这碗“血色海龟汤”正在上演一场怎样的童年天真与暗黑猎奇相较量的故事?

“海龟汤”流入校园

有孩子专门搜集“血色题库”

“海龟汤”的谜面被称为“汤面”,谜底被称为“汤底”。而汤底又根据恐怖等级,分为清汤、红汤、黑汤,其中偏血腥、重口味的红汤与黑汤明显更受欢迎。

图片来源:网店商品展示截图

“有次玩了一个特别恐怖的‘汤面’之后,我做了一晚上的噩梦,现在想想还会起鸡皮疙瘩。”

福建泉州市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欣(化名)是一名重度“海龟汤”爱好者,经常在课余时间与朋友们玩这个游戏,甚至上课时也会用传纸条的方式来继续推理未揭开的谜底。

玩过该游戏的人评价,它像是故事接龙,又像侦探推理,还糅合了“剧本杀”的叙事味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由孩子们自己创作、演绎、传播。

有些孩子擅长设计题目,故意埋下多重反转的线索;有些孩子擅长“演”,用起伏的语调引导听众沉浸其中;还有的孩子在小红书、知乎甚至某些悬疑论坛潜水,专门搜集“血色题库”。

嘉兴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小杰(化名)是班中创作“海龟汤”的主力军。他的故事中常常出现怪物或者变异人等恐怖元素,“我感觉自己创作能带来更强的新奇感。”

小杰展示了自己创作的“汤面”:一天,我被迷晕后来到一个小岛,我手上有一封信,上面写道:“你被困于这座荒岛,而且你永远逃不出去的!你的盟友,小埃。”我看完后,大惊失色,因为小埃已经死了很久了,我正想继续思索时,化成了一摊血水了。

死亡暴力情节屡现

“吓坏”老师家长

杨柳(化名)是某培训机构辅导班的班主任。一次课间,学生向她借用手机,想要上网查找“汤面”,她才意识到,“海龟汤”早已悄然渗透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杨柳并不完全反对学生接触“海龟汤”。“我一般会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些不带恐怖元素的‘清汤’来玩,只要内容把控得当,推理过程其实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杨柳说,但观察下来,“血色海龟汤”对学生明显更有吸引力。

嘉兴某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林月(化名)的妈妈提到,在班级里刚开始流行“海龟汤”的时候,女儿几乎每天都会和她分享玩“海龟汤”的经历,有时还会热情地邀请她一起参与。

她说,母女俩曾玩过“海龟汤”中的“清汤”与“红汤”,“清汤”多为轻松有趣的脑筋急转弯式谜题,不涉及死亡或暴力情节,但“红汤”则完全相反。

陪女儿玩过几次之后,林月的妈妈开始对“红汤”中一些血腥、恐怖的元素感到担忧。“这些死亡都是非正常死亡,有些谜底甚至带有极端暴力或心理扭曲的设定,作为家长难免会担心,怕影响孩子尚未完全建立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能力。”

图片来源:网店商品展示截图

另有家长向本报记者坦言,孩子突然开始讲死人、杀人,起初以为是看恐怖片的后遗症,后来才知道是课间游戏。她试图查找这些谜题,却发现部分“题库”内容难辨真假,甚至涉及性暗示、暴力意象。“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讽刺,什么是猎奇,只是觉得‘吓人又好玩’。”

这股“海龟汤之风”从何而来?为何带有成人化、暗黑色彩的游戏,会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李世佳认为,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刚开始接触生命与死亡的概念,对这类话题天然充满好奇。而血色‘海龟汤’的题材往往与死亡、悬疑有关,自然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

有趣的故事未必恐怖

引导孩子健康游戏需多方发力

“lenbo”是一位“海龟汤”创作者,他在故事中往往聚焦悬疑与意外性,通过案件推理让玩家体验“侦探破案”的沉浸感。

对于受众,“lenbo”也颇为谨慎,他在账号显眼处标注“内容适宜成年受众”,对于“海龟汤可能危害未成年人心理”的批评,他坦诚接受,“确实存在这样的风险,创作者有责任划清受众边界”。

博主“清语”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发现“海龟汤”能快速聚拢孩子,让他们在互动中专注推理,发散思维。但由于现在市面上不少素材夹杂暴力血腥,或逻辑生硬,并不适合小学生。于是,她开始从名著中汲取灵感创作,创作出更适合小学生的“清汤”,让孩子在推理中感受文学与逻辑的乐趣,“对孩子来说,‘海龟汤’不该是猎奇,而该是贴近生活、充满善意的互动”。

记者注意到,当下“海龟汤”的卡牌也颇为热销,有的网店销量达2000+,并会特意标注“重恐”“惊悚”“恐怖”等类型。甚至有部分卡牌厂家会将未经授权的原创故事批量印刷后,售往中小学附近的文具店。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湖北黄石港区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辖区部分学校周边文具店商家售卖各类“海龟汤”游戏卡牌,其暴力血腥恐怖情节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他们发现“海龟汤”及其他含暴力恐怖情节的问题游戏卡牌22套,对2家商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海龟汤’是否有负面影响,关键不在游戏本身,而在孩子是否建立了基本的是非观。”李世佳强调,如果孩子在接触这类游戏前,已经明白“生命值得珍视”“伤害他人不对”,那么即使故事里有死亡、犯罪,也很难动摇他们的价值观;反之,若缺乏引导,孩子可能会模糊善恶边界,甚至出现伤害、霸凌别人的外化行为表现。

李世佳提醒,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警惕,这可能是游戏中的负面元素冲击了未成年人尚未成熟的认知,此时应及时寻求心理老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而对于游戏创作者,李世佳认为游戏可以猎奇、刺激、恐怖,但是整个传递的是非观是不容混淆的。在刺激的背后,希望能够帮助未成年人建立一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潮新闻记者 朱高祥 实习生 汤琦轩 马彩霞 陈雨昕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