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黔东大地的山间清风中,一场跨越千里的盛夏之约正在温暖上演。苏州工学院“非遗筑梦,黔苏同心”支教团 8 名师生奔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希望班,以非遗技艺为纽带,以民族团结为桥梁,为乡村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红色教育: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支教团将红色教育作为育人基石,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观。聚焦“遵义会议精神”,支教团成员深入浅出地阐释 16 字精神内涵。在讲解“坚定信念”时,以孩子们日常学习为例:“大家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听课,相信努力就能学好知识,这和红军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是一样的,这就是‘坚定信念’。”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懵懂的眼神逐渐清亮,家国情怀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

退伍大学生士兵成员带来的国防教育课别开生面。他通过讲述“解放军叔叔守边疆”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军人的奉献与担当。随后,带领孩子们体验军训动作——匍匐前进,孩子们积极参与,一个小男孩身姿灵巧、动作标准,眼神专注而坚定,宛如一名真正的小战士。在“歌声里的中国”课堂上,成员们先领唱国歌,再详细讲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让孩子们明白这首歌诞生于民族危亡时刻,饱含着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孩子们静静聆听,对国歌多了份庄重与敬畏。

非遗传承:指尖技艺,延续文化根脉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教团精心开设了非遗体验课程。“虞山篆刻”课堂上,支教团带来的刻刀和石头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成员耐心指导孩子们从描轮廓开始,一步步学习篆刻技巧。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正”字在石上显现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石屑纷飞间,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发芽。

传统书法非遗体验课温馨而有趣。支教团成员从毛笔握法和控笔基础教起,孩子们像抓棉花糖一样握笔,写“点”画时墨汁晕成小墨团,天真可爱的模样让成员们忍俊不禁。在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书写技巧,当“苏州”“铜仁”等地名在一幅幅扇子上慢慢成型,黔苏两地的文化联结在笔墨流转中愈发紧密。

苏州泥塑体验课上,彩色橡皮泥在支教团成员手中变成了灵动的小老虎,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揉、捏、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了憨态可掬的小猪、灵动的小鱼等作品。最后,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送给老师,小小的橡皮泥承载着满满的心意与童真。

双语教学:拓展视野,开启世界之窗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宽国际视野。在低年级课堂上,成员通过轻快的歌谣、生动的字母教学和有趣的卡片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孩子们认真模仿书写字母,跟着念单词,声音清脆悦耳,“小猫、小狗”等具象词汇的联想,让单词记忆变得轻松有趣。

高年级的《乡村比赛》绘本课上,支教团成员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新词汇,理解绘本内容。孩子们积极参与,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还爱上了绘本里的奇妙世界。“国家与旅行”双语文化课上,孩子们轮流扮演“文化小使者”,用简单的话语介绍自己了解的国家标志性建筑,如“我来自中国,这是万里长城!”“我来自法国,这是埃菲尔铁塔!”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文化碰撞在课堂上擦出别样火花。

活力陪伴:运动欢歌,共筑成长梦想

除了课堂教学,支教团还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陪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篮球比赛时,孩子们拍着球冲向篮筐,成员们在一旁加油呐喊,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乒乓球台前,小小的身影踮着脚接球,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乐此不疲。晨跑时,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超过小老师们,把欢笑撒在跑道的每一个角落。

作业辅导课上,面对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成员们俯身耐心讲解,直到孩子们完全理解。当听到“哦,我懂了!”的声音时,成就感在师生间悄悄传递。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带着孩子们合唱《稻香》,拍手的节奏和欢快的歌声让教室变成了音乐的海洋,孩子们边唱边晃脑袋,快乐洋溢在脸上。

“这段时光里的欢笑与成长,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愿希望班的孩子们带着这份温暖与收获,在未来继续闪闪发光!”支教团成员感慨地说。一周的支教时间虽短,但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和教育帮扶的种子早已深深种下。支教团表示,将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让黔苏同心的温暖跨越山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力量汇聚,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高莹、李欣桐)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黔东大地的山间清风中,一场跨越千里的盛夏之约正在温暖上演。苏州工学院“非遗筑梦,黔苏同心”支教团 8 名师生奔赴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希望班,以非遗技艺为纽带,以民族团结为桥梁,为乡村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红色教育:铸魂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支教团将红色教育作为育人基石,引领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观。聚焦“遵义会议精神”,支教团成员深入浅出地阐释 16 字精神内涵。在讲解“坚定信念”时,以孩子们日常学习为例:“大家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听课,相信努力就能学好知识,这和红军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是一样的,这就是‘坚定信念’。”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孩子们懵懂的眼神逐渐清亮,家国情怀的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

退伍大学生士兵成员带来的国防教育课别开生面。他通过讲述“解放军叔叔守边疆”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军人的奉献与担当。随后,带领孩子们体验军训动作——匍匐前进,孩子们积极参与,一个小男孩身姿灵巧、动作标准,眼神专注而坚定,宛如一名真正的小战士。在“歌声里的中国”课堂上,成员们先领唱国歌,再详细讲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让孩子们明白这首歌诞生于民族危亡时刻,饱含着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孩子们静静聆听,对国歌多了份庄重与敬畏。

非遗传承:指尖技艺,延续文化根脉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教团精心开设了非遗体验课程。“虞山篆刻”课堂上,支教团带来的刻刀和石头引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成员耐心指导孩子们从描轮廓开始,一步步学习篆刻技巧。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正”字在石上显现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石屑纷飞间,文化传承的种子悄然发芽。

传统书法非遗体验课温馨而有趣。支教团成员从毛笔握法和控笔基础教起,孩子们像抓棉花糖一样握笔,写“点”画时墨汁晕成小墨团,天真可爱的模样让成员们忍俊不禁。在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书写技巧,当“苏州”“铜仁”等地名在一幅幅扇子上慢慢成型,黔苏两地的文化联结在笔墨流转中愈发紧密。

苏州泥塑体验课上,彩色橡皮泥在支教团成员手中变成了灵动的小老虎,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揉、捏、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了憨态可掬的小猪、灵动的小鱼等作品。最后,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送给老师,小小的橡皮泥承载着满满的心意与童真。

双语教学:拓展视野,开启世界之窗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拓宽国际视野。在低年级课堂上,成员通过轻快的歌谣、生动的字母教学和有趣的卡片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孩子们认真模仿书写字母,跟着念单词,声音清脆悦耳,“小猫、小狗”等具象词汇的联想,让单词记忆变得轻松有趣。

高年级的《乡村比赛》绘本课上,支教团成员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认识新词汇,理解绘本内容。孩子们积极参与,不仅认识了各种蔬菜,还爱上了绘本里的奇妙世界。“国家与旅行”双语文化课上,孩子们轮流扮演“文化小使者”,用简单的话语介绍自己了解的国家标志性建筑,如“我来自中国,这是万里长城!”“我来自法国,这是埃菲尔铁塔!”孩子们眼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文化碰撞在课堂上擦出别样火花。

活力陪伴:运动欢歌,共筑成长梦想

除了课堂教学,支教团还注重与孩子们的互动陪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篮球比赛时,孩子们拍着球冲向篮筐,成员们在一旁加油呐喊,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乒乓球台前,小小的身影踮着脚接球,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依然乐此不疲。晨跑时,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超过小老师们,把欢笑撒在跑道的每一个角落。

作业辅导课上,面对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成员们俯身耐心讲解,直到孩子们完全理解。当听到“哦,我懂了!”的声音时,成就感在师生间悄悄传递。课余时间,支教团成员带着孩子们合唱《稻香》,拍手的节奏和欢快的歌声让教室变成了音乐的海洋,孩子们边唱边晃脑袋,快乐洋溢在脸上。

“这段时光里的欢笑与成长,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愿希望班的孩子们带着这份温暖与收获,在未来继续闪闪发光!”支教团成员感慨地说。一周的支教时间虽短,但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和教育帮扶的种子早已深深种下。支教团表示,将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让黔苏同心的温暖跨越山海,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力量汇聚,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成长之路。(高莹、李欣桐)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