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今天这个关键时点,中国的医药创新在全世界被越来越多地看到,越来越得到认可,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源头创新是产业通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加速创新的最佳路径。”11月8日,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在2025第三届浦江生物医药源头创新大会上表示。
本届大会由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闵行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上海市工商联生物医药商会主办。大会以“源头创新 智药未来”为主题,来自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科学家、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等各界代表齐聚上海,围绕创新药现状与挑战、全球合作路径、AI赋能、跨界融合等热点话题,共同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上海是复星的深耕之地,更是复星创新的启航之地。”郭广昌表示,从早年创业起步,到如今将大健康、智能制造等核心产业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复星始终与上海同频共振。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以上海为创新基地,复星医药构建了辐射全球的研发与运营网络。“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卓越的营商环境、富集的人才资源与完整的产业链条,正是创新企业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创新永远应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
郭广昌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永远应该从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出发”。
他进一步阐释:“当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作为企业,我们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每一个技术都去做,去投资,所以我们要对不同的创新研发方向充分评估,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去寻找最适合的、最有潜力的创新方向,当然,核心还是看疗效,是治愈的可能性,是提升患者的体验和生活质量。”
今年以来,围绕临床需求,复星在创新药领域实现多点破局。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H药汉斯状已在中国、欧盟、英国、新加坡、印度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惠及全球逾11万名患者。10月9日,H药胃癌围手术期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支持提前申报上市,将开创胃癌治疗“无化疗时代”。
除了H药,复宏汉霖的研发管线中还有多款具备巨大潜力的创新产品。其中,靶向PD-L1抗体偶联药物(ADC)HLX43正在中、美、日、澳等国家开展非小细胞肺癌、胸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研究。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PD-L1 ADC获批上市,HLX43有潜力成为高效、安全的“广谱抗癌药”。
围绕肿瘤“治愈”目标,复星凯瑞打造的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持续推进淋巴瘤治疗“可及可愈”。继奕凯达之后,复星凯瑞第二款CAR-T产品布瑞基奥仑赛注射液也取得重大突破,注册申请已于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我们的创新能力已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这些成果,都是坚守‘患者受益是第一原则’的具体实践。”郭广昌说。
近年来,复星在生物医药领域保持稳健发展态势,该业务板块核心子公司复星医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持续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93.93亿元、归母净利润25.23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创新药收入超67亿元,同比增长18%。
“创新药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如今已经成为复星医药的核心增长引擎,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深耕源头创新的决心。”郭广昌说。
“AI在医药创新领域将带来跨越式、颠覆式发展”
“AI重塑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范式”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对此,郭广昌认为,“医药健康是AI应用的重要领域,创新的未来一定是拥抱AI。”
围绕AI应用,复星从2022起便开始前瞻性布局,并逐步构建起覆盖研发、运营以及产品应用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体系。
在行业内,复星医药率先打造的PharmAID决策智能体平台,深度融合DeepSeek等领先大模型技术,在药物商业决策、临床试验预测、毒理优化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跃升。
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复星健康探索AI在辅助诊断、诊疗质量控制和主动健康管理方面的深入应用,构建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国际化服务平台,已为来自日本、孟加拉国、印尼、秘鲁等国的患者提供从远程咨询到全程陪护的一站式服务。
在医疗美容科技领域,复锐医疗科技打造了革命性智能皮肤分析与咨询服务解决方案Alma IQ以及在北美首发的Universkin——该系统是世界首款AI辅助的医疗级护肤系列,为个性化治疗树立新标杆。
“我相信,AI在医药创新领域还有更多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一定是跨越式、颠覆式的发展。”郭广昌说。
“创新从不是闭门造车,要加强开放合作”
“创新从不是孤军奋战、闭门造车,而是资源整合与能力协同的结果。”在郭广昌看来,创新要利用系统性能力,加强开放合作。
他表示,复星有着丰富的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这样的系统性整合能力,要通过开放合作释放最大价值。一方面,复星持续深化与全球科研院校、顶尖院所的协同,让学术创新成果更快走向临床、惠及患者。同时,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保障,通过“政府+科研+企业”的多方协同,加速创新的进程。
另一方面,复星依托全球产业生态能力,在跨界融合中探索创新路径。例如,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与瑞金医院联手打造的“瑞星保”产品,以“健康管理前置化”为核心理念,将瑞金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数智化健康管理深度嵌入保险服务,依托复云健康的数字手表结合瑞金医院数据驱动的健康档案及AI大模型智能问询诊疗,把“瑞金医院的健康管理科”装在手腕上,放进口袋里。
“这样的创新健康险产品,未来也希望与更多的大医院合作,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一流大医院的健康服务。”郭广昌表示。
“创新,一定要坚持面向全球、走向全球”
“全球化”是复星的鲜明标签,郭广昌强调,“我们的创新,一定要坚持面向全球、走向全球。”
一方面,复星持续引进全球领先的企业和产品。例如,复星与直观医疗合作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不仅引进产品,还在上海张江建设了直观医疗在亚洲最大的研发、生产、培训一体化基地,迅速实现前沿产品国产化落地。再如,复星与医视特合作的全球尖端无创治疗技术——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脑部治疗系统(“磁波刀”),一年时间已进驻国内10余家医疗机构,近千名患者获益。
本届源头创新大会恰逢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复星连续八年“全勤”参展。郭广昌说:“依托进博会,复星这些年合作的全球创新成果持续落地,从‘展品’变为‘商品’,众多海外合作伙伴也从‘展商’变为‘投资商’。”
除了“引进来”,郭广昌认为“走出去”也是复星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全球BD(业务发展)方面,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BD合同现金流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280%。今年8月,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两款小分子抑制剂也连续实现License-out(对外授权),潜在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郭广昌认为,中国药企要在全球市场形成竞争力,除了在研发管线上积累成果,通过BD实现收获,还必须建立起自身的全球临床能力、注册能力、销售能力。
经过十多年积累,复星医药逐步构建起全球化的研发、注册、BD和营销能力,未来还将持续加强。“我相信,这条道路一定会很难,但这是复星医药,也是中国创新药想要持续保持长期竞争力,与世界大药企去竞争的必由之路。”郭广昌说。
面向未来,郭广昌表示:“复星希望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以上海这片创新热土为根基,以解决全球患者的需求为己任,共同打造源自中国的世界级医药企业,努力实现让更多人健康快乐地活到121岁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