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15日,抗议者于示威间隙在塔克西姆广场踢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布卡罩袍对抗紧身牛仔裤!”土耳其政府从15日夜开始,对占据了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近20天的示威者进行清场,而当天支持政府的土耳其民众举行的大规模集会让众多国际媒体认为,宗教和世俗在土耳其的争斗仍将使抗议浪潮持续下去。土耳其是中东最早实现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其引入的西方式自由、民主等世俗体制一直被认为是土耳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不过,随着中东一轮又一轮的政治及意识形态冲击,特别是宗教回潮借助民主形式正在从另一个方向撕扯着世俗的土耳其。近些年来,诸如限酒法令、头巾事件,甚至不让空姐涂艳色口红,每桩“小事”都曾引发不成比例的抗议和争论。实际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伊斯兰政党“正义与发展党”也得到超过半数选民的支持。德国《图片报》称,这场“50%对抗50%”的示威浪潮,展示的是这个中东国家在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徘徊。它是一场复杂的文化战争,却会给土耳其带来难以设想的政治结果。

在塔克西姆广场感受“不满”

土耳其政府15日晚动用2000多名防暴警察对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进行清场,采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驱散数千示威者,在清场行动中共有29人受伤,没有重伤人员。这次清场行动是在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向抗议者发出最后通牒后进行的。

对于此次清场行动,《泰晤士报》16日称,土耳其官方的驱散方式,显然无法将这场已经在土耳其全境不断延烧的示威怒火扑灭,相反却让土耳其在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虽然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埃尔多安之后通过网络呼吁示威的国民“回家”,但塔克西姆广场仍将继续是反政府抗议的中心,使埃尔多安面临执政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近些天来,塔克西姆广场成为国际媒体报道土耳其的中心。塔克西姆广场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广场南面矗立着独立纪念碑,建于1928年,用以纪念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国父凯末尔。该广场同时也是土耳其最负盛名的旅游和购物中心,周边聚集着众多高档酒店和商场。《环球时报》记者就住在广场周边的一家酒店。近几天来,塔克西姆广场一到晚上呐喊等各种声音不断,令人彻夜难眠。不少示威者晚上去广场参加抗议,第二天白天照常去上班。记者注意到,这些示威人群平时都很温和,在游行结束后还会将广场和公园范围内所有的垃圾打扫干净。15日的清场行动后,有示威者称,当局在镇压恐怖集团时也未曾使用如此高压的措施,这种强硬的做法使老百姓非常心寒,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在伊斯坦布尔,当地人说,塔克西姆广场已经被示威者们建成了一个“微型共和国”。这个“微型共和国”没有领袖、没有宪法,但是,他们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方式都是埃尔多安不愿意给的。一位示威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购物中心了,公园是大家的,政府这么做,我们很不高兴”。他说,实际上青年人对政府的许多禁令都非常不满,这次就是“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不满。埃尔多安在强迫我们把他的思想当做我们自己的思想”。

也有少数土耳其人对游行示威活动表示不理解。在采访中,有当地市民说:“土耳其的坏人,不喜欢现在的政府,不管政府做什么,他们都不喜欢”。他对记者说:“你们这些外国记者在乱写,夸大了很多事实。”

99%穆斯林的“最世俗国家”

在伊斯坦布尔,《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流光溢彩的街道,衣着光鲜时髦的女孩儿,这里和世界上其他的大都市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清真寺的宣礼塔,你很难想象到这个国家99%的人是穆斯林。尽管如此,土耳其女性喜欢裸露头发,呈现出靓丽和自然的美来,这让周边的伊斯兰国家的女性羡慕不已。本报驻开罗记者的女邻居,家境较殷实,近两年每年都要去土耳其旅游,她曾用充满羡慕的口气对记者说:“那里太好了,女孩子都不用戴面纱,还可以穿牛仔裤和紧身衣。”

在土耳其的大都市里,夜生活的绚丽多彩也丝毫不逊于欧美国家。塔克西姆广场所在的贝依奥卢区充斥着各种形态的酒吧,是伊斯坦布尔娱乐行业的心脏。因为政府的保守倾向,他们对未来的经营表示担心。Momo酒吧老板梅尔孔尼在这里经营多年。他表示,“当地政府将不允许酒吧和餐馆在室外摆放座椅。目的很明确,他们想把这里变成无酒精街区。”一名叫克勒奇的小伙子在网上抱怨称,“虽然我不饮酒,但是也不反对饮酒的人。政府有那么多的国事要处理,却企图通过禁令来限制人的自由。”

1923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土耳其共和国,奠定了土耳其世俗化的基石和现代化的方向。时至今日,土耳其还在为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而不懈努力。不过,近年来,土耳其境内的伊斯兰思想有回潮和上升的明显势头。这当然与国家执政党和领导人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约旦《宪章报》称,土“正义与发展党”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浓郁宗教色彩的政党,而埃尔多安的身上也弥漫着宗教的气息。埃尔多安曾在多个场合引述一首古诗:“宣礼塔是我们的宝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士兵,”以此表明其宗教立场取向。因此,许多媒体认为,埃尔多安虽然西装革履,但骨子里却属于伊斯兰保守派。一位土耳其记者称,“感觉现在的土耳其,正把摘下的头巾慢慢戴上。”

此前,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6月10日报道,在埃尔多安的大力推动下,土耳其总统居尔当天晚上正式签署“限酒令”法案。根据这一政府法案,头天晚上10时至翌日清晨6时禁止售酒,所有酒类广告也在被禁之列。“限酒令”被认为干涉公民生活方式而饱受诟病和争议,也是引爆此次反政府抗议示威浪潮的“引信”之一。同时,土耳其还禁止空姐涂口红,这被当地媒体视为“伊斯兰思潮的回归”。

“50%对50%”的对抗

几乎在反对者抗议的同时,数万名埃尔多安政府的支持者15日也走上安卡拉街头,他们高喊口号,如“我们与你在一起,埃尔多安”,“不要睡觉,伊斯坦布尔,捍卫你的领导”等。实际上,埃尔多安这次对抗议示威如此强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部分选民的支持。据称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选民支持率超过50%。德国《图片报》称,土耳其的这场动荡是“50%对50%”的对抗,穿着紧身牛仔裤的年轻人想要展示新的土耳其,而穿戴罩袍的虔诚的穆斯林则希望维持宗教传统。德国《焦点》周刊16日称,土耳其正在为未来而战。这里包含很多对抗:农村和城市之争;富裕和贫穷之争;支持政府的保守派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者之争等。

中东亚述国际通讯社称,当前土耳其社会中的断层线非常明显。最典型的是被称作“白色土耳其人”和“黑色土耳其人”之间的斗争。前者是一个世俗的精英阶层,绝大多数是城市的白领,生活更加富有,接受西式教育,过着西式生活;后者是更加传统的和宗教信仰意识更强烈的大众。埃尔多安本人曾公开说过:“你们的兄弟埃尔多安属于黑色土耳其人。”6月15日埃尔多安发表讲话,称赞那些并未怎么出声的“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土耳其的真实形象”。

在伊斯坦布尔,当地穆斯林卡里对记者说,“土耳其的多数地区都是有着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信仰传统的,这就是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土耳其早就不该再指望凭借伊斯坦布尔欧亚的交接地理位置来做欧洲梦。“这些年,土耳其已经开放得过了头,社会风气差了很多,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偷盗行为多了很多,而这在以往是不可能想见的”。他认为,这些示威者应该回家想一想,就算埃尔多安政府下台,土耳其究竟又能变成怎样一个不同的国家?

德国电视台称,现在,宗教信徒和世俗抗议者都走上街。塔克西姆广场不仅有打扮入时的亲西方者,也有反资本主义的穆斯林。埃尔多安就像一个搅拌器,他把土耳其成为“伊斯兰民主国家”的问题提前摆在了土耳其人面前。土耳其必须进行选择。尽管土耳其政府15日对广场的示威者进行清场,但众多国际媒体认为,土耳其境内的抗议潮没有结束的迹象,而背后的深层缘由,则是土耳其宗教与世俗,现代与保守之间的“观念交锋”和“利益碰撞”。 埃及《周报》评论说,“这一交锋所碰撞出的火花正在烧疼和灼伤土耳其整个社会的肌体”。【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汤剑昆 黄培昭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陈一】

15日,抗议者于示威间隙在塔克西姆广场踢球。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布卡罩袍对抗紧身牛仔裤!”土耳其政府从15日夜开始,对占据了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近20天的示威者进行清场,而当天支持政府的土耳其民众举行的大规模集会让众多国际媒体认为,宗教和世俗在土耳其的争斗仍将使抗议浪潮持续下去。土耳其是中东最早实现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其引入的西方式自由、民主等世俗体制一直被认为是土耳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不过,随着中东一轮又一轮的政治及意识形态冲击,特别是宗教回潮借助民主形式正在从另一个方向撕扯着世俗的土耳其。近些年来,诸如限酒法令、头巾事件,甚至不让空姐涂艳色口红,每桩“小事”都曾引发不成比例的抗议和争论。实际上,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的伊斯兰政党“正义与发展党”也得到超过半数选民的支持。德国《图片报》称,这场“50%对抗50%”的示威浪潮,展示的是这个中东国家在宗教与世俗之间的徘徊。它是一场复杂的文化战争,却会给土耳其带来难以设想的政治结果。

在塔克西姆广场感受“不满”

土耳其政府15日晚动用2000多名防暴警察对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塔克西姆广场进行清场,采用催泪瓦斯和高压水枪驱散数千示威者,在清场行动中共有29人受伤,没有重伤人员。这次清场行动是在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向抗议者发出最后通牒后进行的。

对于此次清场行动,《泰晤士报》16日称,土耳其官方的驱散方式,显然无法将这场已经在土耳其全境不断延烧的示威怒火扑灭,相反却让土耳其在宗教与世俗化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虽然土耳其总统居尔在埃尔多安之后通过网络呼吁示威的国民“回家”,但塔克西姆广场仍将继续是反政府抗议的中心,使埃尔多安面临执政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挑战。

近些天来,塔克西姆广场成为国际媒体报道土耳其的中心。塔克西姆广场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广场南面矗立着独立纪念碑,建于1928年,用以纪念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国父凯末尔。该广场同时也是土耳其最负盛名的旅游和购物中心,周边聚集着众多高档酒店和商场。《环球时报》记者就住在广场周边的一家酒店。近几天来,塔克西姆广场一到晚上呐喊等各种声音不断,令人彻夜难眠。不少示威者晚上去广场参加抗议,第二天白天照常去上班。记者注意到,这些示威人群平时都很温和,在游行结束后还会将广场和公园范围内所有的垃圾打扫干净。15日的清场行动后,有示威者称,当局在镇压恐怖集团时也未曾使用如此高压的措施,这种强硬的做法使老百姓非常心寒,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在伊斯坦布尔,当地人说,塔克西姆广场已经被示威者们建成了一个“微型共和国”。这个“微型共和国”没有领袖、没有宪法,但是,他们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方式都是埃尔多安不愿意给的。一位示威者对《环球时报》记者称,“我们已经有足够多的购物中心了,公园是大家的,政府这么做,我们很不高兴”。他说,实际上青年人对政府的许多禁令都非常不满,这次就是“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不满。埃尔多安在强迫我们把他的思想当做我们自己的思想”。

也有少数土耳其人对游行示威活动表示不理解。在采访中,有当地市民说:“土耳其的坏人,不喜欢现在的政府,不管政府做什么,他们都不喜欢”。他对记者说:“你们这些外国记者在乱写,夸大了很多事实。”

99%穆斯林的“最世俗国家”

在伊斯坦布尔,《环球时报》记者看到流光溢彩的街道,衣着光鲜时髦的女孩儿,这里和世界上其他的大都市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清真寺的宣礼塔,你很难想象到这个国家99%的人是穆斯林。尽管如此,土耳其女性喜欢裸露头发,呈现出靓丽和自然的美来,这让周边的伊斯兰国家的女性羡慕不已。本报驻开罗记者的女邻居,家境较殷实,近两年每年都要去土耳其旅游,她曾用充满羡慕的口气对记者说:“那里太好了,女孩子都不用戴面纱,还可以穿牛仔裤和紧身衣。”

在土耳其的大都市里,夜生活的绚丽多彩也丝毫不逊于欧美国家。塔克西姆广场所在的贝依奥卢区充斥着各种形态的酒吧,是伊斯坦布尔娱乐行业的心脏。因为政府的保守倾向,他们对未来的经营表示担心。Momo酒吧老板梅尔孔尼在这里经营多年。他表示,“当地政府将不允许酒吧和餐馆在室外摆放座椅。目的很明确,他们想把这里变成无酒精街区。”一名叫克勒奇的小伙子在网上抱怨称,“虽然我不饮酒,但是也不反对饮酒的人。政府有那么多的国事要处理,却企图通过禁令来限制人的自由。”

1923年,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建立了一个政教分离的土耳其共和国,奠定了土耳其世俗化的基石和现代化的方向。时至今日,土耳其还在为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而不懈努力。不过,近年来,土耳其境内的伊斯兰思想有回潮和上升的明显势头。这当然与国家执政党和领导人的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约旦《宪章报》称,土“正义与发展党”本身就是一个有着浓郁宗教色彩的政党,而埃尔多安的身上也弥漫着宗教的气息。埃尔多安曾在多个场合引述一首古诗:“宣礼塔是我们的宝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士兵,”以此表明其宗教立场取向。因此,许多媒体认为,埃尔多安虽然西装革履,但骨子里却属于伊斯兰保守派。一位土耳其记者称,“感觉现在的土耳其,正把摘下的头巾慢慢戴上。”

此前,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6月10日报道,在埃尔多安的大力推动下,土耳其总统居尔当天晚上正式签署“限酒令”法案。根据这一政府法案,头天晚上10时至翌日清晨6时禁止售酒,所有酒类广告也在被禁之列。“限酒令”被认为干涉公民生活方式而饱受诟病和争议,也是引爆此次反政府抗议示威浪潮的“引信”之一。同时,土耳其还禁止空姐涂口红,这被当地媒体视为“伊斯兰思潮的回归”。

“50%对50%”的对抗

几乎在反对者抗议的同时,数万名埃尔多安政府的支持者15日也走上安卡拉街头,他们高喊口号,如“我们与你在一起,埃尔多安”,“不要睡觉,伊斯坦布尔,捍卫你的领导”等。实际上,埃尔多安这次对抗议示威如此强硬,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部分选民的支持。据称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的选民支持率超过50%。德国《图片报》称,土耳其的这场动荡是“50%对50%”的对抗,穿着紧身牛仔裤的年轻人想要展示新的土耳其,而穿戴罩袍的虔诚的穆斯林则希望维持宗教传统。德国《焦点》周刊16日称,土耳其正在为未来而战。这里包含很多对抗:农村和城市之争;富裕和贫穷之争;支持政府的保守派和西方式的自由主义者之争等。

中东亚述国际通讯社称,当前土耳其社会中的断层线非常明显。最典型的是被称作“白色土耳其人”和“黑色土耳其人”之间的斗争。前者是一个世俗的精英阶层,绝大多数是城市的白领,生活更加富有,接受西式教育,过着西式生活;后者是更加传统的和宗教信仰意识更强烈的大众。埃尔多安本人曾公开说过:“你们的兄弟埃尔多安属于黑色土耳其人。”6月15日埃尔多安发表讲话,称赞那些并未怎么出声的“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土耳其的真实形象”。

在伊斯坦布尔,当地穆斯林卡里对记者说,“土耳其的多数地区都是有着悠久的伊斯兰文化信仰传统的,这就是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土耳其早就不该再指望凭借伊斯坦布尔欧亚的交接地理位置来做欧洲梦。“这些年,土耳其已经开放得过了头,社会风气差了很多,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偷盗行为多了很多,而这在以往是不可能想见的”。他认为,这些示威者应该回家想一想,就算埃尔多安政府下台,土耳其究竟又能变成怎样一个不同的国家?

德国电视台称,现在,宗教信徒和世俗抗议者都走上街。塔克西姆广场不仅有打扮入时的亲西方者,也有反资本主义的穆斯林。埃尔多安就像一个搅拌器,他把土耳其成为“伊斯兰民主国家”的问题提前摆在了土耳其人面前。土耳其必须进行选择。尽管土耳其政府15日对广场的示威者进行清场,但众多国际媒体认为,土耳其境内的抗议潮没有结束的迹象,而背后的深层缘由,则是土耳其宗教与世俗,现代与保守之间的“观念交锋”和“利益碰撞”。 埃及《周报》评论说,“这一交锋所碰撞出的火花正在烧疼和灼伤土耳其整个社会的肌体”。【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汤剑昆 黄培昭 纪双城 青木 陶短房 陈一】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