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北京时间6月27日,2013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暨移动互联网(北京)峰会在京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变局2013——选择·重构·路径”为主题,共同探讨运营商区域性政策、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及移动互联网安全等问题。

上午的开放式论坛以“工具类应用的蓝海”为主题,由资深IT媒体人阳淼主持,嘉宾分别为:迅雷网络商务拓展部总监胡啸威;去哪儿网无线增值业务总监李乔;北京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者合作总监杜珂超;嘀嘀打车产品总监罗文。

开放式论坛以“工具类应用的蓝海”为主题

以下为论坛要点摘要:

阳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担任本次开放式对话环节的主持人,我们将共同讨论几大话题,包括探索工具类APP的商业模式,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打车类产品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有请参与开放式讨论的嘉宾上台,首先有请:

迅雷网络商务拓展部总监胡啸威先生

去哪儿网无线增值业务总监李乔先生

北京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者合作总监杜珂超先生

嘀嘀打车产品总监罗文先生。我是IT记者,也创立了一个IT记者的产业平台,叫山寨发布会,出于一个用户,也出于一个媒体人被请来主持这场论坛。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很多干货,怎么样从工具软件中寻找他们的未来。首先,移动互联网有一个都会面临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是工具类的软件怎么实现商业变现的问题。先请最老牌的工具软件迅雷分享一下他们在互联网的商业化有什么尝试。

胡啸威:迅雷从0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成为10个年头了,迅雷从公司创立的时候是做下载起家的,我们当时为什么会做下载,其实也是跟宽带运营商的网络发展是相关的。因为03年宽带的业务刚刚兴起,其实当时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赚钱的并不多,而且经过我们的分析来看,我们当时判断说,因为网络游戏在当时是用户付费最强烈的一个互联网的这么一个产品。所以,我们当时初衷很简单,我们想做一个能够让用户很快的把互联网的端游的客户端下载下来的这么一个工具,因为游戏公司赚钱了,我们把游戏卖给他,我们迅雷是不是也能赚钱,所以当时就做了一个下载。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从端游厂商那里赚到钱,我们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但是,从用户的反馈来看,用户对迅雷的下载加速是非常可求,这样在05年、06年我们的用户就达到一个亿了。

然后我们想我们迅雷是不是按照这一路往下走,按照我们当时的分析,迅雷客户除了下载游戏,还有下载影视,还有包括软件等等。所以,我们顺应了用户的需求,以及在05、06年的时候宽带已经非常普及了,我们在下载的基础上围绕着迅雷的P2P和P2SP的核心加速技术,把我们的产品线从下载又延伸到在线的视频,包括网络的游戏。因为用户有很多用迅雷下载游戏。我们可以依托这种用户的行为,我们也是想通过用户在下载客户端,或者其他的行为上面分析出来用户他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所以,我们也掌握了海量的用户流量用户,我们也是除了视频以外,我们也做了游戏,包括09年我们做了迅雷会员的产品,迅雷会员也是面向终端用户付费的,估计在座的有些人也是迅雷会员的用户。迅雷会员从09年底推出到现在已经有400万阅读的付费用户了,这个规模我们在中国是仅次于腾讯排在第二位,这我们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增值业务。实际上我们的理解就是说,其实从迅雷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固网家度来看,用户从传统意义上的宽带变成光纤入户,用户接入的带宽可能4兆、10兆会变成100兆。运营商能做什么?比如我们跟福建电信、江苏电信等一起做了一个智能的提速平台,迅雷的用户,比如原来的宽带是4兆,我们跟电信合作以后,可以让用户下载的时候带宽及时的调整到100兆的最高上限,这样对用户既享受了非常好的光网的宽带体验,同时又把我们产品的功能强化了,这可能我们向光网,伴随电信的战略在转型技术上面的一个方向,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向,由于时间原因不讲了。

另外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我们能看到就是从3G,包括马上要进入到4G的时代,用户包括他的终端计算的能力,包括用户用移动互联网消费的行为会非常的广泛。对于迅雷来讲,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用户的跨终端的需要去获取和消费这些内容。迅雷的核心的优势是我们的这种数据的加速的技术,我们自己内部叫云端的这种云加速的技术,用户一定会需要说有迅雷这样的公司给他提供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让他跨端的去互动,去消费,能够更方便。

举个例子,像迅雷有两个产品,第一个就是云播的差别,比如用户在单位用迅雷看看看电影看了一半,回家可以用手机接着看另外一半。而且我们会根据用户终端的计算能力,他对视频分辨率的码流我们会子对把视频的内容切换成他手机能够很流畅播放体验的一些内容。甚至他可以不用下载一个视频,可以通过我们云播的云计算能力,直接把原来要下载之后观看,直接变成在云端观看,这是我们基于手机、iPad打通的一个产品。

另外,现在互联网公司做硬件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迅雷我们在09年做这件事情,现在我们正在跟广大的硬件厂商,包括像路由器,包括像高清播放器这样一些硬件厂商来合作。我们希望把移动的终端,包括Pad,包括手机作为一个获取内容的控制端,可以用其他的移动终端远程的控制家里的设备,帮助他做下载,帮助他做分享。这样的话,用户可能在一些很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消费,回到家可以欣赏到很高清的比如蓝光的视频。我们利用这些通道,一方面让我们的技术服务好用户,同时很好的跟电信的宽带升级战略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

到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其实迅雷走的一条路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讲用免费的服务获取用户,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增值业务,跨端的消费服务来变现,这可能也对很多工具类的厂商应该也会有一些借鉴和帮助。

阳淼:非常感谢你精彩的分享,非常全面的概括了工具类软件到平台的变现途径,实际上你们最开始的起点就是布置用户的需求,只有你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后,你的软件才会有意义。最近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嘀嘀打车引起了一些讨论,在北京没有这种情况,我知道嘀嘀打车还和电信系统合作开放了加车的客服号,请嘀嘀打车的代表简单的分享一下你们跟电信合作的经验以及未来的路怎么走,谢谢!

罗文:大家好,我是嘀嘀打车的罗文,刚刚提到我们跟包括运营商,包括跟当地政府的一些合作经验。打车这个行业其实是很多年都没有变化的一个行业,是一个互联网接触的比较少的一个行业。这块其实不管是包括司机师傅,包括当地的相关的部门,其实对我们这样一个新兴企业的介入都是持有一个不太了解的态度,所以这样会造成一些误会。比如我们跟某一些南方城市在合作的时候,可能因为缺乏沟通会觉得中间会触犯到一些监管的问题,或者我们影响行业中一些为违规的事情,我觉得这是误解。我们跟北京合作大概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真正的解决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这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跟大家一起合作,看看哪个方面可以提高效率,我们跟电商平台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打车的效率,大家是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对立的角色,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是更好合作的。所以,我们在南方城市,可能短期有一些误会,但是现在我们正在沟通,化解这些误会,达到一个共赢的趋势。

阳淼:打车软件在北京是一个强需求,事实上在变现途径上面,其实最快的,无论是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我们必须得说到就是网络游戏。事实上触控科技局我所知他们刚发展一年收入可能是1200万,去年一个月收入就达到这个数字,发展速度是非常快,请杜珂超先生谈一谈你认为移动互联网这种游戏边线,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扩散出去。比如我知道嘀嘀打车他们打车的时候也会给一个司机逐渐升级,你认为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扩散。

杜珂超:有一本书叫做游戏改变世界。讲的就是从人类诞生,包括人类在繁衍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推动人的进步和成长。比如婴儿也是通过游戏吸气增加人恼的运动能量。游戏的这种应用能不能用到应用上面,一样可以,游戏上面有道具付费,有下载付费,包括虚拟货币,这些付费的点都可以用到应用中去,把应用做成一个具有一定游戏特质的应用,这个应用就不单调,不无聊,用户的黏性更强,潜在的收益能力会更强。

阳淼:我刚刚说到嘀嘀打车有游戏,迅雷的看着我们直示意,我们迅雷也有。我们发现去哪儿网这方面有什么设置去增强用户的黏性,让用户从PC机上挪到APP上面继续维持你们庞大的用户群,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

李乔: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旅游方面的服务,衣食住行住和行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于打车这个软件,刚才罗总提到打车软件解决用户打车难的问题。我们对这个行业做一些分析过后,我们认为其实线路,当你看成是类的交通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千万条线路的集合,线路本身实际上有不同的纬度划分他,比如特殊人群,早高峰的时候,在这样一些线路的运营商,也许是打车类软件,或者生活类软件突围的方向,因为这段时间,它的用户群非常特殊,我们有机会在这上面增加需求的厚度,所以这个也是在无线上去哪儿我们现在虽然在机票和酒店上获取非常好的成绩,在无线上我们也是最大的机票和酒店的售卖方了。另外,我们许多跟大家一起合作,一起挖掘这方面的价值。我定了机票,我要去机场,一定要想如何去机场,这里面也有潜在的需求。

阳淼:你们有没有想过,像迅雷这种互动分享,从工具进化到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提供增值的服务,这方面的尝试有没有进行过?

李乔:这样的尝试可能有,它的核心肯定是围绕用户服务,用户体验来的。其实刚才谈到商业模式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2C服务费,另外一类,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广告费,它必须找到用户自己和第三方,然后第三方在机制是什么,背后的商业抉择是什么?对于去哪儿我们就是促成交易的,我们背后有很多服务供应商,我们目标就是促成这样的交易。促成这个交易的过程中也许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比较清晰的。

阳淼:事实上互联网上的盈利模式合法的其实也就是三种就是广告费,电商和用户直接付费,你们都是各占了一种,迅雷主要是广告费和增值收入,触控直接就是游戏的收入,去哪儿是既也电商,也有广告费,嘀嘀打车你们将来盈利的模式到底是怎么想?我们也非常关心,因为我们想持续的使用你们的服务。

罗文:相比其他几家公司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其实可能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怎么盈利,其实我们自己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但是,阶段是不一样的,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是把我们真正的功能普及起来,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新的打车的方式,之前一直没有。包括到现在,我们占的用户雏形的这样一个频次还是非常低的份额,虽然我们在打车氛围里面还是独占鳌头,但是我们在出行方面还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先改变出行的习惯,让更多的用户享受更高效的方式。我们其实真正就是在用户和司机师傅中提供价值,这些价值里面其实一定会有一个商业点,这些商业点是什么,可能需要我们规模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践。现在这个阶段谈这个问题可能还是为时过早,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让用户更多的使用我们的服务。

阳淼:您说的都对,我作为记者来说,我采访了一个互联网人问你们怎么盈利,通常没有一个公司回答我们我们现在不想盈利,我们要做大规模,要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都已经成为一种模式的套话了。胡中刚才回答的非常坦诚,总而言之人们在心里有一条清晰的商业化的目的,因为你做生意,肯定要盈利。比如跟去哪儿网的合作,你们是不是一种商业化的尝试?

李乔:首先,我认为所有的无论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也好,这个项目最终能够落地,能够实现盈利,这只是一个诉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机会点,这个机会点互联网可能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就是它本身需要规模,它也需要用户的黏性,而且它是一个用户用脚头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过程里面会面临竞争,你会面临我的服务究竟是不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大家的目标肯定是一致的,而且我们无论是跟嘀嘀,还是跟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是希望一起挖掘出来这样一个特殊的线路,在这个线路的运营商面临用户的需求,对它进行细分过后,找到商业价值是什么。有商业目的,并且也存在商业的尝试,但是也许可能现在没看到。

阳淼:只是一种尝试,你刚才说用户黏性,迅雷实际上这种下载软件在中国很多年以前千军万马都在做,什么快车,蚂蚁。但是,事实上我觉得下载不是一个很有黏性的需求,你们怎么样让你的用户留在你们身边,简单的总结一下黏性的秘诀?

胡啸威:其实迅雷能够在当时下载是独占鳌头,其实我们就是一切围绕用户的需要来做,我们让我们的下载速度做到最快,永远比别人要快。

阳淼:这是跟电信运营商合作起来做的吗?

胡啸威:都有,我们本身是电信运营商的大客户,每年会花很多钱买他的带宽、服务器。另外,我们在产品体验上面,确实我们有自己的P2SP的核心加速技术,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能够保证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得到最快的体验。包括迅雷,因为用户在我们平台上产生很多的数据,我们用户有4.6亿,更有规模,更有效率,用户一想到下载,就想到迅雷。这就是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让用户不断的活跃。

阳淼: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大家的工具软件都有一个开发过程,触控科技除了网络游戏之外,你们还有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这方面您是否了解那块的业务,现在工具软件开发有什么趋势?或者大家有什么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有什么规律?

杜珂超:工具软件开发,首先那个开发者社区是国内IOS这块培育了孵化了很多的IOS在里面,里面的一些教程和知识分享。说到应用开发纪骑士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因为所有的盈利点就在信息不对称,像打车类的应用,之所以能这样火,其实也就是找到了一个细分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其实还有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医疗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方面,如果能发现一个很好的点,绝对是一个金矿。另外,还有一些我们比较熟知的娱乐,其实我们在讨论APP应用,工具。比如说像天气类这样的工具,然后应该是安装量特别大,而且用户黏性也特别强,每天都会看,这些工具可以完全成为一个很好的用户的中心,用户的集散地,也用户就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阳淼:你刚才说到这点,信息不对称,你做工具软件开发,并不是市场一窝蜂的什么火就做什么,而是你有什么信息优势可以给处于信息低谷的人提供价值,你的软件肯定就有价值。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我相信几位嘉宾下去大家还有非常多的机会跟他们当面讨论和交流,我也相信大家在刚才的讨论当中也是受益匪浅。今天上午的开放式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李文瑶】北京时间6月27日,2013年增值电信业务合作发展大会暨移动互联网(北京)峰会在京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变局2013——选择·重构·路径”为主题,共同探讨运营商区域性政策、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及移动互联网安全等问题。

上午的开放式论坛以“工具类应用的蓝海”为主题,由资深IT媒体人阳淼主持,嘉宾分别为:迅雷网络商务拓展部总监胡啸威;去哪儿网无线增值业务总监李乔;北京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者合作总监杜珂超;嘀嘀打车产品总监罗文。

开放式论坛以“工具类应用的蓝海”为主题

以下为论坛要点摘要:

阳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担任本次开放式对话环节的主持人,我们将共同讨论几大话题,包括探索工具类APP的商业模式,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打车类产品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有请参与开放式讨论的嘉宾上台,首先有请:

迅雷网络商务拓展部总监胡啸威先生

去哪儿网无线增值业务总监李乔先生

北京触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者合作总监杜珂超先生

嘀嘀打车产品总监罗文先生。我是IT记者,也创立了一个IT记者的产业平台,叫山寨发布会,出于一个用户,也出于一个媒体人被请来主持这场论坛。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很多干货,怎么样从工具软件中寻找他们的未来。首先,移动互联网有一个都会面临一个商业模式的问题,就是工具类的软件怎么实现商业变现的问题。先请最老牌的工具软件迅雷分享一下他们在互联网的商业化有什么尝试。

胡啸威:迅雷从0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成为10个年头了,迅雷从公司创立的时候是做下载起家的,我们当时为什么会做下载,其实也是跟宽带运营商的网络发展是相关的。因为03年宽带的业务刚刚兴起,其实当时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赚钱的并不多,而且经过我们的分析来看,我们当时判断说,因为网络游戏在当时是用户付费最强烈的一个互联网的这么一个产品。所以,我们当时初衷很简单,我们想做一个能够让用户很快的把互联网的端游的客户端下载下来的这么一个工具,因为游戏公司赚钱了,我们把游戏卖给他,我们迅雷是不是也能赚钱,所以当时就做了一个下载。但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从端游厂商那里赚到钱,我们的想法并没有实现。但是,从用户的反馈来看,用户对迅雷的下载加速是非常可求,这样在05年、06年我们的用户就达到一个亿了。

然后我们想我们迅雷是不是按照这一路往下走,按照我们当时的分析,迅雷客户除了下载游戏,还有下载影视,还有包括软件等等。所以,我们顺应了用户的需求,以及在05、06年的时候宽带已经非常普及了,我们在下载的基础上围绕着迅雷的P2P和P2SP的核心加速技术,把我们的产品线从下载又延伸到在线的视频,包括网络的游戏。因为用户有很多用迅雷下载游戏。我们可以依托这种用户的行为,我们也是想通过用户在下载客户端,或者其他的行为上面分析出来用户他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所以,我们也掌握了海量的用户流量用户,我们也是除了视频以外,我们也做了游戏,包括09年我们做了迅雷会员的产品,迅雷会员也是面向终端用户付费的,估计在座的有些人也是迅雷会员的用户。迅雷会员从09年底推出到现在已经有400万阅读的付费用户了,这个规模我们在中国是仅次于腾讯排在第二位,这我们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今天的主题是互联网增值业务。实际上我们的理解就是说,其实从迅雷角度来看,我们现在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固网家度来看,用户从传统意义上的宽带变成光纤入户,用户接入的带宽可能4兆、10兆会变成100兆。运营商能做什么?比如我们跟福建电信、江苏电信等一起做了一个智能的提速平台,迅雷的用户,比如原来的宽带是4兆,我们跟电信合作以后,可以让用户下载的时候带宽及时的调整到100兆的最高上限,这样对用户既享受了非常好的光网的宽带体验,同时又把我们产品的功能强化了,这可能我们向光网,伴随电信的战略在转型技术上面的一个方向,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向,由于时间原因不讲了。

另外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我们能看到就是从3G,包括马上要进入到4G的时代,用户包括他的终端计算的能力,包括用户用移动互联网消费的行为会非常的广泛。对于迅雷来讲,我们觉得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用户的跨终端的需要去获取和消费这些内容。迅雷的核心的优势是我们的这种数据的加速的技术,我们自己内部叫云端的这种云加速的技术,用户一定会需要说有迅雷这样的公司给他提供一种整体的解决方案,让他跨端的去互动,去消费,能够更方便。

举个例子,像迅雷有两个产品,第一个就是云播的差别,比如用户在单位用迅雷看看看电影看了一半,回家可以用手机接着看另外一半。而且我们会根据用户终端的计算能力,他对视频分辨率的码流我们会子对把视频的内容切换成他手机能够很流畅播放体验的一些内容。甚至他可以不用下载一个视频,可以通过我们云播的云计算能力,直接把原来要下载之后观看,直接变成在云端观看,这是我们基于手机、iPad打通的一个产品。

另外,现在互联网公司做硬件是最近很热的一个话题,迅雷我们在09年做这件事情,现在我们正在跟广大的硬件厂商,包括像路由器,包括像高清播放器这样一些硬件厂商来合作。我们希望把移动的终端,包括Pad,包括手机作为一个获取内容的控制端,可以用其他的移动终端远程的控制家里的设备,帮助他做下载,帮助他做分享。这样的话,用户可能在一些很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消费,回到家可以欣赏到很高清的比如蓝光的视频。我们利用这些通道,一方面让我们的技术服务好用户,同时很好的跟电信的宽带升级战略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的互动发展。

到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其实迅雷走的一条路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讲用免费的服务获取用户,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增值业务,跨端的消费服务来变现,这可能也对很多工具类的厂商应该也会有一些借鉴和帮助。

阳淼:非常感谢你精彩的分享,非常全面的概括了工具类软件到平台的变现途径,实际上你们最开始的起点就是布置用户的需求,只有你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之后,你的软件才会有意义。最近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嘀嘀打车引起了一些讨论,在北京没有这种情况,我知道嘀嘀打车还和电信系统合作开放了加车的客服号,请嘀嘀打车的代表简单的分享一下你们跟电信合作的经验以及未来的路怎么走,谢谢!

罗文:大家好,我是嘀嘀打车的罗文,刚刚提到我们跟包括运营商,包括跟当地政府的一些合作经验。打车这个行业其实是很多年都没有变化的一个行业,是一个互联网接触的比较少的一个行业。这块其实不管是包括司机师傅,包括当地的相关的部门,其实对我们这样一个新兴企业的介入都是持有一个不太了解的态度,所以这样会造成一些误会。比如我们跟某一些南方城市在合作的时候,可能因为缺乏沟通会觉得中间会触犯到一些监管的问题,或者我们影响行业中一些为违规的事情,我觉得这是误解。我们跟北京合作大概一年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真正的解决了用户打车难的问题,这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跟大家一起合作,看看哪个方面可以提高效率,我们跟电商平台的合作,不仅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打车的效率,大家是一起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对立的角色,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是更好合作的。所以,我们在南方城市,可能短期有一些误会,但是现在我们正在沟通,化解这些误会,达到一个共赢的趋势。

阳淼:打车软件在北京是一个强需求,事实上在变现途径上面,其实最快的,无论是桌面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我们必须得说到就是网络游戏。事实上触控科技局我所知他们刚发展一年收入可能是1200万,去年一个月收入就达到这个数字,发展速度是非常快,请杜珂超先生谈一谈你认为移动互联网这种游戏边线,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扩散出去。比如我知道嘀嘀打车他们打车的时候也会给一个司机逐渐升级,你认为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扩散。

杜珂超:有一本书叫做游戏改变世界。讲的就是从人类诞生,包括人类在繁衍的过程中都是通过一些游戏的形式推动人的进步和成长。比如婴儿也是通过游戏吸气增加人恼的运动能量。游戏的这种应用能不能用到应用上面,一样可以,游戏上面有道具付费,有下载付费,包括虚拟货币,这些付费的点都可以用到应用中去,把应用做成一个具有一定游戏特质的应用,这个应用就不单调,不无聊,用户的黏性更强,潜在的收益能力会更强。

阳淼:我刚刚说到嘀嘀打车有游戏,迅雷的看着我们直示意,我们迅雷也有。我们发现去哪儿网这方面有什么设置去增强用户的黏性,让用户从PC机上挪到APP上面继续维持你们庞大的用户群,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

李乔: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旅游方面的服务,衣食住行住和行是很重要的。其实对于打车这个软件,刚才罗总提到打车软件解决用户打车难的问题。我们对这个行业做一些分析过后,我们认为其实线路,当你看成是类的交通的时候,你会认为它是千万条线路的集合,线路本身实际上有不同的纬度划分他,比如特殊人群,早高峰的时候,在这样一些线路的运营商,也许是打车类软件,或者生活类软件突围的方向,因为这段时间,它的用户群非常特殊,我们有机会在这上面增加需求的厚度,所以这个也是在无线上去哪儿我们现在虽然在机票和酒店上获取非常好的成绩,在无线上我们也是最大的机票和酒店的售卖方了。另外,我们许多跟大家一起合作,一起挖掘这方面的价值。我定了机票,我要去机场,一定要想如何去机场,这里面也有潜在的需求。

阳淼:你们有没有想过,像迅雷这种互动分享,从工具进化到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提供增值的服务,这方面的尝试有没有进行过?

李乔:这样的尝试可能有,它的核心肯定是围绕用户服务,用户体验来的。其实刚才谈到商业模式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2C服务费,另外一类,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广告费,它必须找到用户自己和第三方,然后第三方在机制是什么,背后的商业抉择是什么?对于去哪儿我们就是促成交易的,我们背后有很多服务供应商,我们目标就是促成这样的交易。促成这个交易的过程中也许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比较清晰的。

阳淼:事实上互联网上的盈利模式合法的其实也就是三种就是广告费,电商和用户直接付费,你们都是各占了一种,迅雷主要是广告费和增值收入,触控直接就是游戏的收入,去哪儿是既也电商,也有广告费,嘀嘀打车你们将来盈利的模式到底是怎么想?我们也非常关心,因为我们想持续的使用你们的服务。

罗文:相比其他几家公司我们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其实可能我们还没有到那个阶段,大家都非常关心我们怎么盈利,其实我们自己也很关心这个问题。但是,阶段是不一样的,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是把我们真正的功能普及起来,因为我们是一个非常新的打车的方式,之前一直没有。包括到现在,我们占的用户雏形的这样一个频次还是非常低的份额,虽然我们在打车氛围里面还是独占鳌头,但是我们在出行方面还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先改变出行的习惯,让更多的用户享受更高效的方式。我们其实真正就是在用户和司机师傅中提供价值,这些价值里面其实一定会有一个商业点,这些商业点是什么,可能需要我们规模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实践。现在这个阶段谈这个问题可能还是为时过早,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怎么让用户更多的使用我们的服务。

阳淼:您说的都对,我作为记者来说,我采访了一个互联网人问你们怎么盈利,通常没有一个公司回答我们我们现在不想盈利,我们要做大规模,要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都已经成为一种模式的套话了。胡中刚才回答的非常坦诚,总而言之人们在心里有一条清晰的商业化的目的,因为你做生意,肯定要盈利。比如跟去哪儿网的合作,你们是不是一种商业化的尝试?

李乔:首先,我认为所有的无论是一个项目,或者一个产品也好,这个项目最终能够落地,能够实现盈利,这只是一个诉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个机会点,这个机会点互联网可能跟其他行业不太一样就是它本身需要规模,它也需要用户的黏性,而且它是一个用户用脚头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过程里面会面临竞争,你会面临我的服务究竟是不是真正能够深入人心。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大家的目标肯定是一致的,而且我们无论是跟嘀嘀,还是跟更多的合作伙伴,我们也是希望一起挖掘出来这样一个特殊的线路,在这个线路的运营商面临用户的需求,对它进行细分过后,找到商业价值是什么。有商业目的,并且也存在商业的尝试,但是也许可能现在没看到。

阳淼:只是一种尝试,你刚才说用户黏性,迅雷实际上这种下载软件在中国很多年以前千军万马都在做,什么快车,蚂蚁。但是,事实上我觉得下载不是一个很有黏性的需求,你们怎么样让你的用户留在你们身边,简单的总结一下黏性的秘诀?

胡啸威:其实迅雷能够在当时下载是独占鳌头,其实我们就是一切围绕用户的需要来做,我们让我们的下载速度做到最快,永远比别人要快。

阳淼:这是跟电信运营商合作起来做的吗?

胡啸威:都有,我们本身是电信运营商的大客户,每年会花很多钱买他的带宽、服务器。另外,我们在产品体验上面,确实我们有自己的P2SP的核心加速技术,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能够保证用户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得到最快的体验。包括迅雷,因为用户在我们平台上产生很多的数据,我们用户有4.6亿,更有规模,更有效率,用户一想到下载,就想到迅雷。这就是抓住一个点,做到极致,让用户不断的活跃。

阳淼:在移动互联网时期,大家的工具软件都有一个开发过程,触控科技除了网络游戏之外,你们还有中国最大的开发者社区,这方面您是否了解那块的业务,现在工具软件开发有什么趋势?或者大家有什么共同的需求,或者说有什么规律?

杜珂超:工具软件开发,首先那个开发者社区是国内IOS这块培育了孵化了很多的IOS在里面,里面的一些教程和知识分享。说到应用开发纪骑士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因为所有的盈利点就在信息不对称,像打车类的应用,之所以能这样火,其实也就是找到了一个细分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其实还有教育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医疗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方面,如果能发现一个很好的点,绝对是一个金矿。另外,还有一些我们比较熟知的娱乐,其实我们在讨论APP应用,工具。比如说像天气类这样的工具,然后应该是安装量特别大,而且用户黏性也特别强,每天都会看,这些工具可以完全成为一个很好的用户的中心,用户的集散地,也用户就能产生相应的价值。

阳淼:你刚才说到这点,信息不对称,你做工具软件开发,并不是市场一窝蜂的什么火就做什么,而是你有什么信息优势可以给处于信息低谷的人提供价值,你的软件肯定就有价值。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我相信几位嘉宾下去大家还有非常多的机会跟他们当面讨论和交流,我也相信大家在刚才的讨论当中也是受益匪浅。今天上午的开放式论坛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