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环球网综合报道】自张必清的“最牛”违章建筑遭世界围观之后,拆除违章建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热门话题,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4日被爆出在纽约曼哈顿豪宅的屋顶上修违章建筑,已经被责令拆除。在上个月刚刚塌掉一栋违建大楼的印度,媒体不断报道出各地违建泛滥的奇观,连首都新德里都被指“今年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在巴西,一片接一片的贫民窟更是大违章建筑。而中国的香港则直接被嘲笑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对付违章建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人口膨胀、城市化、贫富差距、法不责众、人性利己等不同层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结成一个乱糟糟的结。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违章建筑往往涉及个人利益与整个社会利益的冲突,由于一般的违章建筑对整个社会危害较小、达不到危害国家安全的地步,因此国家机器在执法时并不如获益个体坚决,这导致处理违章建筑成为世界难题。

违章建筑潮冲击全球

德国汉堡市易北河边的苏勒贝格山坡是一个高档住宅区,马格丽特·豪布罗克和霍尔格·冯·埃尔姆两家是住在这里的邻居。豪布罗克女士是古色古香的苏勒贝格酒店的主人,埃尔姆女士则经营一家咖啡馆。两家人都在这里生活了超过140年,共经历了五代人。但一起违章建筑案却让两家几乎反目成仇。2003年,埃尔姆女士决定改建自家的屋顶,她把大约30平方米大的木板阳台建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木亭子,但她的这一改建措施并没有获得许可。管理部门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一违章建筑,不过邻居豪布罗克女士不答应了,因为亭子直接挡住了她家的窗户,此外她还担心,邻居的违章建筑会改变建筑原来的用途。如果允许邻居建带有屋顶的亭子,以后邻居的咖啡馆就有可能被改建成住宅楼,这将大大影响周围环境。于是,豪布罗克女士向管理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管理部门2010年要求埃尔姆女士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样,但遭到拒绝,随后,这一争执走上法庭。法院最后做出判决,埃尔姆女士必须在2014年1月之前拆除违章建筑。

德国《汉堡晚报》8月22日报道的这起案件很典型,类似的违章建筑导致的邻里纠纷几乎发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乡村。澳大利亚“建筑中心”网站的统计称,该国29%的住房或多或少含有违章的部分,一旦被追究,这些房子甚至可能被强制拆除。

违章建筑虽然不是新鲜现象,但近些年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并在很多地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香港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几乎所有的公寓和房子都有某种形式的违章结构。即便是大声疾呼的媒体人,没准他们自己家里也偷偷藏有一个违章建筑。”香港“速道”网去年刊出汉斯·艾伯特的评论文章,对香港遍布违章建筑的现象进行嘲讽。

“新德里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印度斯坦时报》9月3日如此描绘首都发生的事情。文章说,新德里警方在过去7个月发现违章建筑的数量暴增,2010年全年共发现2万个违章建筑,而今年到7月15日,已经发现1.6万个。今年以来,警方已经对3201个违章建筑采取行动,而且大部分是在新德里的市中心地区。

《印度时报》称,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著名旅游城市斋普尔,即便是一处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常常会修建4到5层。一名当地居民表示,土地所有者在向他们售地时常常怂恿他们可以多建几层,但一旦楼房建成之后,当地官员又常会以违章为由光临并索取钱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5日向《环球时报》表示,人性中的利己是驱使违章建筑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违章建筑在古今中外都曾出现,“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按照地基面积征税,因此很多人把房子的地上部分修得比地基面积大,这也算是一种违章建筑”。丁一凡同时表示,违章建筑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副产品。

对付违建,各国伤透脑筋

在谷歌的图片搜索中,违章建筑的照片多与大铲车、大吊车相伴,这真实地反映出很多国家对付违章建筑的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强制拆除。俄罗斯admin网站的文章称,在俄罗斯全国各地存在大量非法建筑问题。不仅有私自建筑住房,还有建造的多层楼房和商贸中心等。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这些非法建筑在经过法院判决后,必须由主人自行拆除或支付拆除费用由执法部门拆除。如果房子主人对政府拆除命令不服,可以上诉到法院。此举避免了执法部门进行野蛮拆迁,从而损害居民的利益,激化居民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

但强制拆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可能引起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说,违章建筑对一个城市来说犹如在喉之鲠。近年来,莫斯科市政府就因市内大批违章建筑而大伤脑筋,不得不动用执法力量进行拆除,但却经常带来麻烦。在2011年冬天的一次强制拆除行动中,官员称所拆房屋是违章建筑,被拆居民则认为市政当局只为卖地赚钱。莫斯科市政府的做法遭到联邦政府官员和议会的批评。俄罗斯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卢金表示,用强制手法解决这一问题让人无法接受。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把人们扔到大街上,让人感到十分愤怒。有议员认为,莫斯科市政府拆除违建是执行法院的决定,但政府不应对民众如此粗暴。

即使在法制更健全的发达国家,拆除违章建筑也会拖很长时间。在德国,违章建筑也被叫做“黑建”,跟“黑工”、“黑车”一样。针对建筑违规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德国管理部门会采取不同的惩治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中断建设、停止建设以及拆除。一个德国户主上世纪60年代末在自己经营的加油站扩建了一间房屋,但这间房屋并没有获得许可,之后也没有办理过合法化的手续。到了70年代,管理部门要求户主拆除该房屋,但没有得到执行。2008年,建筑管理部门再次通知户主拆除该建筑。户主就此上诉,他认为,过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问题,现在他没有义务拆除这间房屋。然而法院的判决认为,户主必须拆除这一违规建筑,建筑违规不因为时间久而合法。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网站称,当地政府鼓励市民举报违章建筑,如可拨打当地相关建筑事务管理部门电话进行举报,在提供详细的违章建筑信息后,相关部门将组成调查组进行详查。但有分析称,在美国,一个城市政府如果要拆除违章建筑,他们将向专业的公司支付约数千美元的工时费,且在做出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之前,要经超过2年的法律程序。

为了对付违章建筑,很多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显其能。据埃及《金字塔报》今年4月报道,当时政府发布规定,禁止公用设施(水、电、气等)接入任何违章建筑,埃及当局希望用这一招遏止违章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印度《德干纪事报》8月2日报道称,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当地市政公司专门组建一支约200人的队伍,对市内的违章建筑进行秘密监视。但即使当上级政府下达“执行法院判决,拆除违章建筑”的指令后,拆除违章建筑的队伍也可能遇到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他们为这些违章建筑提供保护伞。

违章建筑:城市化带来的阵痛

除了普通的违章建筑,在印度、巴西等国的贫民窟更是违章建筑群。法不责众让地方政府对这些建筑颇为忌惮。《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的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发现,巴西的主要商品楼及富人别墅区很少会出现违章建筑,但建筑在山上的密密麻麻的贫民窟,像蚂蟥一样密布巴西各大主要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巴西媒体称,1960年至2000年是巴西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半个世纪,巴西城市化率由44%迅速蹿升至2013年的85%,巴西全国有3700万家庭,其中300万家庭生活在贫民窟。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贫民窟问题,也成为巴西政府的“阵痛”。

巴西城市部全国住房秘书处负责人米尔纳·查韦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贫民窟一般违规建造在国家环境保护区或其他不允许建房的地方,它们全部都属于违章建筑。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这些地区都容易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违章建筑”问题,上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主要通过动迁的做法来改造贫民窟,巴西政府统一对这些违规建筑予以拆除,然后将贫民转移到离市区较远的地区。但距离市区较远的地区缺乏基本交通及服务设施,很多贫民窟的居民也需要到市区工作,这不仅没有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环境,反而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巴西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一改造方案。此后,巴西政府采取“就地改造”的方案:土地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从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支付,通过公开招标就地改造贫民窟,对于改造好的房屋,贫民窟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其实,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面临市民向城市索求更大居住空间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盖高层建筑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纽约这样的城市,在原有的建筑上加盖楼层司空见惯,在香港,成千上万的屋顶加盖了违章房屋。在英国,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但将来作为破坏较大的挖地下室的替代方案,会越来越普遍。

美国的做法是,不完全禁止在楼顶加盖房屋,但用严格的要求保证安全。据介绍,在纽约,通常会在有百年历史的大楼上(通常6至9层)加盖3至5层的屋顶房,而且多数是就地加盖。在不太结实的房子上加盖房屋,需要加盖支撑架构。据估算,在原屋顶上加盖一层的费用约为每平方米4734美元。

“只有严格、及时地执法,才能解决违章建筑问题。”丁一凡举例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城市之一的法国巴黎,在19世纪时曾有很多违章建筑,可算得上“脏乱城市”。拿破仑三世任命的巴黎行政长官奥斯曼花费18年时间对巴黎进行整治,拆除所有违建,并严格按规划统一建设。“巴黎今天的美丽,就是奥斯曼严格执法留下的遗产。”丁一凡说。【环球时报驻德国、印度、巴西记者 黄发红  陈晨 王海林 柳直 丁良恒 环球时报记者 赵晓松】

【环球网综合报道】自张必清的“最牛”违章建筑遭世界围观之后,拆除违章建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热门话题,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4日被爆出在纽约曼哈顿豪宅的屋顶上修违章建筑,已经被责令拆除。在上个月刚刚塌掉一栋违建大楼的印度,媒体不断报道出各地违建泛滥的奇观,连首都新德里都被指“今年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在巴西,一片接一片的贫民窟更是大违章建筑。而中国的香港则直接被嘲笑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对付违章建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人口膨胀、城市化、贫富差距、法不责众、人性利己等不同层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结成一个乱糟糟的结。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违章建筑往往涉及个人利益与整个社会利益的冲突,由于一般的违章建筑对整个社会危害较小、达不到危害国家安全的地步,因此国家机器在执法时并不如获益个体坚决,这导致处理违章建筑成为世界难题。

违章建筑潮冲击全球

德国汉堡市易北河边的苏勒贝格山坡是一个高档住宅区,马格丽特·豪布罗克和霍尔格·冯·埃尔姆两家是住在这里的邻居。豪布罗克女士是古色古香的苏勒贝格酒店的主人,埃尔姆女士则经营一家咖啡馆。两家人都在这里生活了超过140年,共经历了五代人。但一起违章建筑案却让两家几乎反目成仇。2003年,埃尔姆女士决定改建自家的屋顶,她把大约30平方米大的木板阳台建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木亭子,但她的这一改建措施并没有获得许可。管理部门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一违章建筑,不过邻居豪布罗克女士不答应了,因为亭子直接挡住了她家的窗户,此外她还担心,邻居的违章建筑会改变建筑原来的用途。如果允许邻居建带有屋顶的亭子,以后邻居的咖啡馆就有可能被改建成住宅楼,这将大大影响周围环境。于是,豪布罗克女士向管理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管理部门2010年要求埃尔姆女士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样,但遭到拒绝,随后,这一争执走上法庭。法院最后做出判决,埃尔姆女士必须在2014年1月之前拆除违章建筑。

德国《汉堡晚报》8月22日报道的这起案件很典型,类似的违章建筑导致的邻里纠纷几乎发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乡村。澳大利亚“建筑中心”网站的统计称,该国29%的住房或多或少含有违章的部分,一旦被追究,这些房子甚至可能被强制拆除。

违章建筑虽然不是新鲜现象,但近些年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并在很多地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香港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几乎所有的公寓和房子都有某种形式的违章结构。即便是大声疾呼的媒体人,没准他们自己家里也偷偷藏有一个违章建筑。”香港“速道”网去年刊出汉斯·艾伯特的评论文章,对香港遍布违章建筑的现象进行嘲讽。

“新德里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印度斯坦时报》9月3日如此描绘首都发生的事情。文章说,新德里警方在过去7个月发现违章建筑的数量暴增,2010年全年共发现2万个违章建筑,而今年到7月15日,已经发现1.6万个。今年以来,警方已经对3201个违章建筑采取行动,而且大部分是在新德里的市中心地区。

《印度时报》称,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著名旅游城市斋普尔,即便是一处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常常会修建4到5层。一名当地居民表示,土地所有者在向他们售地时常常怂恿他们可以多建几层,但一旦楼房建成之后,当地官员又常会以违章为由光临并索取钱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5日向《环球时报》表示,人性中的利己是驱使违章建筑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违章建筑在古今中外都曾出现,“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按照地基面积征税,因此很多人把房子的地上部分修得比地基面积大,这也算是一种违章建筑”。丁一凡同时表示,违章建筑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副产品。

对付违建,各国伤透脑筋

在谷歌的图片搜索中,违章建筑的照片多与大铲车、大吊车相伴,这真实地反映出很多国家对付违章建筑的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强制拆除。俄罗斯admin网站的文章称,在俄罗斯全国各地存在大量非法建筑问题。不仅有私自建筑住房,还有建造的多层楼房和商贸中心等。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这些非法建筑在经过法院判决后,必须由主人自行拆除或支付拆除费用由执法部门拆除。如果房子主人对政府拆除命令不服,可以上诉到法院。此举避免了执法部门进行野蛮拆迁,从而损害居民的利益,激化居民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

但强制拆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可能引起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说,违章建筑对一个城市来说犹如在喉之鲠。近年来,莫斯科市政府就因市内大批违章建筑而大伤脑筋,不得不动用执法力量进行拆除,但却经常带来麻烦。在2011年冬天的一次强制拆除行动中,官员称所拆房屋是违章建筑,被拆居民则认为市政当局只为卖地赚钱。莫斯科市政府的做法遭到联邦政府官员和议会的批评。俄罗斯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卢金表示,用强制手法解决这一问题让人无法接受。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把人们扔到大街上,让人感到十分愤怒。有议员认为,莫斯科市政府拆除违建是执行法院的决定,但政府不应对民众如此粗暴。

即使在法制更健全的发达国家,拆除违章建筑也会拖很长时间。在德国,违章建筑也被叫做“黑建”,跟“黑工”、“黑车”一样。针对建筑违规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德国管理部门会采取不同的惩治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中断建设、停止建设以及拆除。一个德国户主上世纪60年代末在自己经营的加油站扩建了一间房屋,但这间房屋并没有获得许可,之后也没有办理过合法化的手续。到了70年代,管理部门要求户主拆除该房屋,但没有得到执行。2008年,建筑管理部门再次通知户主拆除该建筑。户主就此上诉,他认为,过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问题,现在他没有义务拆除这间房屋。然而法院的判决认为,户主必须拆除这一违规建筑,建筑违规不因为时间久而合法。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网站称,当地政府鼓励市民举报违章建筑,如可拨打当地相关建筑事务管理部门电话进行举报,在提供详细的违章建筑信息后,相关部门将组成调查组进行详查。但有分析称,在美国,一个城市政府如果要拆除违章建筑,他们将向专业的公司支付约数千美元的工时费,且在做出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之前,要经超过2年的法律程序。

为了对付违章建筑,很多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显其能。据埃及《金字塔报》今年4月报道,当时政府发布规定,禁止公用设施(水、电、气等)接入任何违章建筑,埃及当局希望用这一招遏止违章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印度《德干纪事报》8月2日报道称,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当地市政公司专门组建一支约200人的队伍,对市内的违章建筑进行秘密监视。但即使当上级政府下达“执行法院判决,拆除违章建筑”的指令后,拆除违章建筑的队伍也可能遇到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他们为这些违章建筑提供保护伞。

违章建筑:城市化带来的阵痛

除了普通的违章建筑,在印度、巴西等国的贫民窟更是违章建筑群。法不责众让地方政府对这些建筑颇为忌惮。《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的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发现,巴西的主要商品楼及富人别墅区很少会出现违章建筑,但建筑在山上的密密麻麻的贫民窟,像蚂蟥一样密布巴西各大主要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巴西媒体称,1960年至2000年是巴西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半个世纪,巴西城市化率由44%迅速蹿升至2013年的85%,巴西全国有3700万家庭,其中300万家庭生活在贫民窟。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贫民窟问题,也成为巴西政府的“阵痛”。

巴西城市部全国住房秘书处负责人米尔纳·查韦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贫民窟一般违规建造在国家环境保护区或其他不允许建房的地方,它们全部都属于违章建筑。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这些地区都容易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违章建筑”问题,上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主要通过动迁的做法来改造贫民窟,巴西政府统一对这些违规建筑予以拆除,然后将贫民转移到离市区较远的地区。但距离市区较远的地区缺乏基本交通及服务设施,很多贫民窟的居民也需要到市区工作,这不仅没有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环境,反而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巴西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一改造方案。此后,巴西政府采取“就地改造”的方案:土地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从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支付,通过公开招标就地改造贫民窟,对于改造好的房屋,贫民窟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其实,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面临市民向城市索求更大居住空间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盖高层建筑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纽约这样的城市,在原有的建筑上加盖楼层司空见惯,在香港,成千上万的屋顶加盖了违章房屋。在英国,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但将来作为破坏较大的挖地下室的替代方案,会越来越普遍。

美国的做法是,不完全禁止在楼顶加盖房屋,但用严格的要求保证安全。据介绍,在纽约,通常会在有百年历史的大楼上(通常6至9层)加盖3至5层的屋顶房,而且多数是就地加盖。在不太结实的房子上加盖房屋,需要加盖支撑架构。据估算,在原屋顶上加盖一层的费用约为每平方米4734美元。

“只有严格、及时地执法,才能解决违章建筑问题。”丁一凡举例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城市之一的法国巴黎,在19世纪时曾有很多违章建筑,可算得上“脏乱城市”。拿破仑三世任命的巴黎行政长官奥斯曼花费18年时间对巴黎进行整治,拆除所有违建,并严格按规划统一建设。“巴黎今天的美丽,就是奥斯曼严格执法留下的遗产。”丁一凡说。【环球时报驻德国、印度、巴西记者 黄发红  陈晨 王海林 柳直 丁良恒 环球时报记者 赵晓松】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