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自张必清的“最牛”违章建筑遭世界围观之后,拆除违章建筑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热门话题,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4日被爆出在纽约曼哈顿豪宅的屋顶上修违章建筑,已经被责令拆除。在上个月刚刚塌掉一栋违建大楼的印度,媒体不断报道出各地违建泛滥的奇观,连首都新德里都被指“今年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在巴西,一片接一片的贫民窟更是大违章建筑。而中国的香港则直接被嘲笑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对付违章建筑,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人口膨胀、城市化、贫富差距、法不责众、人性利己等不同层面的问题纠缠在一起,结成一个乱糟糟的结。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5日对《环球时报》表示,违章建筑往往涉及个人利益与整个社会利益的冲突,由于一般的违章建筑对整个社会危害较小、达不到危害国家安全的地步,因此国家机器在执法时并不如获益个体坚决,这导致处理违章建筑成为世界难题。
违章建筑潮冲击全球
德国汉堡市易北河边的苏勒贝格山坡是一个高档住宅区,马格丽特·豪布罗克和霍尔格·冯·埃尔姆两家是住在这里的邻居。豪布罗克女士是古色古香的苏勒贝格酒店的主人,埃尔姆女士则经营一家咖啡馆。两家人都在这里生活了超过140年,共经历了五代人。但一起违章建筑案却让两家几乎反目成仇。2003年,埃尔姆女士决定改建自家的屋顶,她把大约30平方米大的木板阳台建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木亭子,但她的这一改建措施并没有获得许可。管理部门开始没有注意到这一违章建筑,不过邻居豪布罗克女士不答应了,因为亭子直接挡住了她家的窗户,此外她还担心,邻居的违章建筑会改变建筑原来的用途。如果允许邻居建带有屋顶的亭子,以后邻居的咖啡馆就有可能被改建成住宅楼,这将大大影响周围环境。于是,豪布罗克女士向管理部门反映了这一情况。管理部门2010年要求埃尔姆女士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原样,但遭到拒绝,随后,这一争执走上法庭。法院最后做出判决,埃尔姆女士必须在2014年1月之前拆除违章建筑。
德国《汉堡晚报》8月22日报道的这起案件很典型,类似的违章建筑导致的邻里纠纷几乎发生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乡村。澳大利亚“建筑中心”网站的统计称,该国29%的住房或多或少含有违章的部分,一旦被追究,这些房子甚至可能被强制拆除。
违章建筑虽然不是新鲜现象,但近些年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并在很多地方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香港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可笑的违章建筑城市,几乎所有的公寓和房子都有某种形式的违章结构。即便是大声疾呼的媒体人,没准他们自己家里也偷偷藏有一个违章建筑。”香港“速道”网去年刊出汉斯·艾伯特的评论文章,对香港遍布违章建筑的现象进行嘲讽。
“新德里爆发违章建筑热潮”,《印度斯坦时报》9月3日如此描绘首都发生的事情。文章说,新德里警方在过去7个月发现违章建筑的数量暴增,2010年全年共发现2万个违章建筑,而今年到7月15日,已经发现1.6万个。今年以来,警方已经对3201个违章建筑采取行动,而且大部分是在新德里的市中心地区。
《印度时报》称,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著名旅游城市斋普尔,即便是一处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常常会修建4到5层。一名当地居民表示,土地所有者在向他们售地时常常怂恿他们可以多建几层,但一旦楼房建成之后,当地官员又常会以违章为由光临并索取钱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5日向《环球时报》表示,人性中的利己是驱使违章建筑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违章建筑在古今中外都曾出现,“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按照地基面积征税,因此很多人把房子的地上部分修得比地基面积大,这也算是一种违章建筑”。丁一凡同时表示,违章建筑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副产品。
对付违建,各国伤透脑筋
在谷歌的图片搜索中,违章建筑的照片多与大铲车、大吊车相伴,这真实地反映出很多国家对付违章建筑的最主要、也是最简单的手段——强制拆除。俄罗斯admin网站的文章称,在俄罗斯全国各地存在大量非法建筑问题。不仅有私自建筑住房,还有建造的多层楼房和商贸中心等。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这些非法建筑在经过法院判决后,必须由主人自行拆除或支付拆除费用由执法部门拆除。如果房子主人对政府拆除命令不服,可以上诉到法院。此举避免了执法部门进行野蛮拆迁,从而损害居民的利益,激化居民与地方政府间的矛盾。
但强制拆除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甚至可能引起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冲突。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说,违章建筑对一个城市来说犹如在喉之鲠。近年来,莫斯科市政府就因市内大批违章建筑而大伤脑筋,不得不动用执法力量进行拆除,但却经常带来麻烦。在2011年冬天的一次强制拆除行动中,官员称所拆房屋是违章建筑,被拆居民则认为市政当局只为卖地赚钱。莫斯科市政府的做法遭到联邦政府官员和议会的批评。俄罗斯负责人权事务的官员卢金表示,用强制手法解决这一问题让人无法接受。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把人们扔到大街上,让人感到十分愤怒。有议员认为,莫斯科市政府拆除违建是执行法院的决定,但政府不应对民众如此粗暴。
即使在法制更健全的发达国家,拆除违章建筑也会拖很长时间。在德国,违章建筑也被叫做“黑建”,跟“黑工”、“黑车”一样。针对建筑违规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德国管理部门会采取不同的惩治措施,包括禁止使用、中断建设、停止建设以及拆除。一个德国户主上世纪60年代末在自己经营的加油站扩建了一间房屋,但这间房屋并没有获得许可,之后也没有办理过合法化的手续。到了70年代,管理部门要求户主拆除该房屋,但没有得到执行。2008年,建筑管理部门再次通知户主拆除该建筑。户主就此上诉,他认为,过了这么多年都没有问题,现在他没有义务拆除这间房屋。然而法院的判决认为,户主必须拆除这一违规建筑,建筑违规不因为时间久而合法。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政府网站称,当地政府鼓励市民举报违章建筑,如可拨打当地相关建筑事务管理部门电话进行举报,在提供详细的违章建筑信息后,相关部门将组成调查组进行详查。但有分析称,在美国,一个城市政府如果要拆除违章建筑,他们将向专业的公司支付约数千美元的工时费,且在做出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之前,要经超过2年的法律程序。
为了对付违章建筑,很多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各显其能。据埃及《金字塔报》今年4月报道,当时政府发布规定,禁止公用设施(水、电、气等)接入任何违章建筑,埃及当局希望用这一招遏止违章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印度《德干纪事报》8月2日报道称,在印度第四大城市金奈,当地市政公司专门组建一支约200人的队伍,对市内的违章建筑进行秘密监视。但即使当上级政府下达“执行法院判决,拆除违章建筑”的指令后,拆除违章建筑的队伍也可能遇到当地政府官员的“阻拦”,他们为这些违章建筑提供保护伞。
违章建筑:城市化带来的阵痛
除了普通的违章建筑,在印度、巴西等国的贫民窟更是违章建筑群。法不责众让地方政府对这些建筑颇为忌惮。《环球时报》记者在巴西的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地发现,巴西的主要商品楼及富人别墅区很少会出现违章建筑,但建筑在山上的密密麻麻的贫民窟,像蚂蟥一样密布巴西各大主要城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巴西媒体称,1960年至2000年是巴西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半个世纪,巴西城市化率由44%迅速蹿升至2013年的85%,巴西全国有3700万家庭,其中300万家庭生活在贫民窟。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贫民窟问题,也成为巴西政府的“阵痛”。
巴西城市部全国住房秘书处负责人米尔纳·查韦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贫民窟一般违规建造在国家环境保护区或其他不允许建房的地方,它们全部都属于违章建筑。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这些地区都容易受洪水、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解决这些“违章建筑”问题,上世纪70年代巴西政府主要通过动迁的做法来改造贫民窟,巴西政府统一对这些违规建筑予以拆除,然后将贫民转移到离市区较远的地区。但距离市区较远的地区缺乏基本交通及服务设施,很多贫民窟的居民也需要到市区工作,这不仅没有改善贫民窟居民的生活环境,反而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巴西政府最终放弃了这一改造方案。此后,巴西政府采取“就地改造”的方案:土地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从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中支付,通过公开招标就地改造贫民窟,对于改造好的房屋,贫民窟居民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获得房屋的所有权。
其实,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面临市民向城市索求更大居住空间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盖高层建筑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纽约这样的城市,在原有的建筑上加盖楼层司空见惯,在香港,成千上万的屋顶加盖了违章房屋。在英国,这种做法并不常见,但将来作为破坏较大的挖地下室的替代方案,会越来越普遍。
美国的做法是,不完全禁止在楼顶加盖房屋,但用严格的要求保证安全。据介绍,在纽约,通常会在有百年历史的大楼上(通常6至9层)加盖3至5层的屋顶房,而且多数是就地加盖。在不太结实的房子上加盖房屋,需要加盖支撑架构。据估算,在原屋顶上加盖一层的费用约为每平方米4734美元。
“只有严格、及时地执法,才能解决违章建筑问题。”丁一凡举例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城市之一的法国巴黎,在19世纪时曾有很多违章建筑,可算得上“脏乱城市”。拿破仑三世任命的巴黎行政长官奥斯曼花费18年时间对巴黎进行整治,拆除所有违建,并严格按规划统一建设。“巴黎今天的美丽,就是奥斯曼严格执法留下的遗产。”丁一凡说。【环球时报驻德国、印度、巴西记者 黄发红 陈晨 王海林 柳直 丁良恒 环球时报记者 赵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