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疑似中国国产长航时无人机曝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章 节 罗山爱】近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段视频,该视频首次曝光外形很像此前公布的“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中国新型国产无人机。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版的“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视频中显示的无人机采用了独特的连接翼布局,从气动外形上看要比“全球鹰”的大展弦比机翼更好,但国产长航时无人机在发动机和有效载荷等方面仍逊色于美国的“全球鹰”。

网络图片显示,这种新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与以前曝光的“翔龙”无人机高度相似,都采用了看上去像是主翼和水平尾翼连接到一起的连接翼布局。不过,从外观上看与“翔龙”也有明显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垂尾由单垂尾改为V型双垂尾,对应地增加了尾鳍,以确保纵向的稳定性;水平尾翼与垂尾的相对位置也不同,新公布的机型更为靠前;另外前后翼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而且最新出现的无人机发动机尾喷口为裸露的圆形喷口,而此前出现的“翔龙”的尾喷口为多边形。新机型的一些设计看上去更为合理,比如采用了V型双垂尾,由于垂尾采用了外倾设计,可以在较大迎角时,避免因无人机头部的大型整流罩遮蔽造成的航向稳定性下降问题。另外,两个机翼连接之处看上去也更加牢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该机是在“翔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结果,还是一种全新型号。此前,中国就有在外形和尺寸上都非常相似的无人机同时出现的情况,中航工业的“翼龙”和航天科工的“长虹-4”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此前,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曾对“翔龙”的性能参数进行过报道:全长14.3米,翼展25米,起飞重量7.5吨,任务载荷650公斤,最大航程7000公里。从这些参数来看,“翔龙”要比“全球鹰”小一半。显然,中国需要比“翔龙”更大的无人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不过,目前对于这款神秘无人机的具体用途和性能参数还不得而知。

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专家分析称,从外观看该机采用了比“全球鹰”的常规大展弦比机翼更先进的连接翼布局。通常而言,连接翼布局拥有重量轻、刚度大、诱导阻力小、升力系数高等优点。在气动等效的情况下,连接翼布局结构重量比常规布局轻1/5到1/10,翼尖的垂直方向变形仅为常规布局的一半。此外,该型机还采用了“全球鹰”并没有使用的翼上小翼,这通常也有助于降低阻力,减少油耗,进而提高航时。因此,从气动效率上看,该机理论上要强于美国的“全球鹰”。不过,中国在发动机、结构材料等领域的水准要大大落后于美国,因此会让气动布局上的优势打折扣,这些都会限制该机的巡航时间。另外在有效载荷,如合成孔径雷达、红外侦察装备上,国产系统与美国的最新型号也有差距。但无论如何,这种无人机的研发成功,都能提高中国对周边的侦察能力,特别是在南海拥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官方报道或暗示中国隐身无人机已下线将首飞】

【美承认中国已开始领先 揭秘中国六大无人机】

【利剑无人机无奈使用俄制发动机 隐身受影响】

【我海军新型无人机巡逻东海 让日本羡慕焦虑】

【疑似中国国产长航时无人机曝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章 节 罗山爱】近日,在中国互联网上广泛流传着一段视频,该视频首次曝光外形很像此前公布的“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的中国新型国产无人机。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中国版的“全球鹰”战略无人侦察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事专家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视频中显示的无人机采用了独特的连接翼布局,从气动外形上看要比“全球鹰”的大展弦比机翼更好,但国产长航时无人机在发动机和有效载荷等方面仍逊色于美国的“全球鹰”。

网络图片显示,这种新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与以前曝光的“翔龙”无人机高度相似,都采用了看上去像是主翼和水平尾翼连接到一起的连接翼布局。不过,从外观上看与“翔龙”也有明显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垂尾由单垂尾改为V型双垂尾,对应地增加了尾鳍,以确保纵向的稳定性;水平尾翼与垂尾的相对位置也不同,新公布的机型更为靠前;另外前后翼的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而且最新出现的无人机发动机尾喷口为裸露的圆形喷口,而此前出现的“翔龙”的尾喷口为多边形。新机型的一些设计看上去更为合理,比如采用了V型双垂尾,由于垂尾采用了外倾设计,可以在较大迎角时,避免因无人机头部的大型整流罩遮蔽造成的航向稳定性下降问题。另外,两个机翼连接之处看上去也更加牢固。尽管目前尚不清楚该机是在“翔龙”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的结果,还是一种全新型号。此前,中国就有在外形和尺寸上都非常相似的无人机同时出现的情况,中航工业的“翼龙”和航天科工的“长虹-4”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此前,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曾对“翔龙”的性能参数进行过报道:全长14.3米,翼展25米,起飞重量7.5吨,任务载荷650公斤,最大航程7000公里。从这些参数来看,“翔龙”要比“全球鹰”小一半。显然,中国需要比“翔龙”更大的无人机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不过,目前对于这款神秘无人机的具体用途和性能参数还不得而知。

这款新型无人机的发动机进气口安装于机体上方,结构类似于美国的“全球鹰”。专家分析称,从外观看该机采用了比“全球鹰”的常规大展弦比机翼更先进的连接翼布局。通常而言,连接翼布局拥有重量轻、刚度大、诱导阻力小、升力系数高等优点。在气动等效的情况下,连接翼布局结构重量比常规布局轻1/5到1/10,翼尖的垂直方向变形仅为常规布局的一半。此外,该型机还采用了“全球鹰”并没有使用的翼上小翼,这通常也有助于降低阻力,减少油耗,进而提高航时。因此,从气动效率上看,该机理论上要强于美国的“全球鹰”。不过,中国在发动机、结构材料等领域的水准要大大落后于美国,因此会让气动布局上的优势打折扣,这些都会限制该机的巡航时间。另外在有效载荷,如合成孔径雷达、红外侦察装备上,国产系统与美国的最新型号也有差距。但无论如何,这种无人机的研发成功,都能提高中国对周边的侦察能力,特别是在南海拥有巨大的应用空间。

【官方报道或暗示中国隐身无人机已下线将首飞】

【美承认中国已开始领先 揭秘中国六大无人机】

【利剑无人机无奈使用俄制发动机 隐身受影响】

【我海军新型无人机巡逻东海 让日本羡慕焦虑】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