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宜兰县10多名锦草小区妈妈与数十名小学生共同制作与炊制完成两个长约1.08米的“芋粿巧”,随后送到玄天上帝前祭拜。每个孩童见到自己协助完成的成果,都不禁张口直视。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宜兰县五结乡锦草小区妈妈与小孩今天(12日)共同制作两个长约108公分(1.08米)的超大“芋粿巧(一种台湾的小吃,形似弯月),祭拜当地神明,展现技艺与习俗的传承。

“哇!好大喔”在宜兰小区大学近年来辅导下,10多名锦草小区妈妈与数十名小学生,中午在当地保安宫广场前,共同制作与炊制完成两个长约108公分的“芋粿巧”,随后送到玄天上帝前祭拜,展现小区学习成果。每个孩童见到自己协助完成的成果,都不禁张口直视。

锦草小区的农民过去除了种稻外,还种植容易管理与生长的芋头,每当芋头成熟时,当地妇女就以在来米、糯米与香菇等,与芋头一起混合,制成“芋粿巧”。

锦众村长邱政富说,过去农民在稻田工作时,通常没时间回家吃午饭,饿时就以“芋粿巧”在田地解饥,加上过去社会经济不富裕,农民就以“芋粿巧”祭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芋粿巧”的技艺与祭神习俗已逐渐流失。

宜兰小区大学校长林庭贤说,为找回锦草小区传统特色,宜兰小区大学协助小区50多岁的妇女参加“小区,作伙学”课程,邀请当地80多岁耆老,教导学员们制作“芋粿巧”,老味道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炊粿过程中传承下来。

学员们说,这两个长约108公分的超大“芋粿巧”,共有33台斤(19.8公斤)的食材,经过8小时的准备与炊制才完成,其中光是炊制就要3个小时,耗时费工。“芋粿巧”经祭拜后随即切开,分享给现场村民与孩童。

宜兰县10多名锦草小区妈妈与数十名小学生共同制作与炊制完成两个长约1.08米的“芋粿巧”,随后送到玄天上帝前祭拜。每个孩童见到自己协助完成的成果,都不禁张口直视。图片来源:台湾“中央社”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宜兰县五结乡锦草小区妈妈与小孩今天(12日)共同制作两个长约108公分(1.08米)的超大“芋粿巧(一种台湾的小吃,形似弯月),祭拜当地神明,展现技艺与习俗的传承。

“哇!好大喔”在宜兰小区大学近年来辅导下,10多名锦草小区妈妈与数十名小学生,中午在当地保安宫广场前,共同制作与炊制完成两个长约108公分的“芋粿巧”,随后送到玄天上帝前祭拜,展现小区学习成果。每个孩童见到自己协助完成的成果,都不禁张口直视。

锦草小区的农民过去除了种稻外,还种植容易管理与生长的芋头,每当芋头成熟时,当地妇女就以在来米、糯米与香菇等,与芋头一起混合,制成“芋粿巧”。

锦众村长邱政富说,过去农民在稻田工作时,通常没时间回家吃午饭,饿时就以“芋粿巧”在田地解饥,加上过去社会经济不富裕,农民就以“芋粿巧”祭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芋粿巧”的技艺与祭神习俗已逐渐流失。

宜兰小区大学校长林庭贤说,为找回锦草小区传统特色,宜兰小区大学协助小区50多岁的妇女参加“小区,作伙学”课程,邀请当地80多岁耆老,教导学员们制作“芋粿巧”,老味道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炊粿过程中传承下来。

学员们说,这两个长约108公分的超大“芋粿巧”,共有33台斤(19.8公斤)的食材,经过8小时的准备与炊制才完成,其中光是炊制就要3个小时,耗时费工。“芋粿巧”经祭拜后随即切开,分享给现场村民与孩童。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