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月5日文章,原题:“直男癌”:中国特色的性别话题“女人只有一个野心,骨子里总是把爱情和生儿育女视为人生最重大的事情。”2015年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国平在微博上发表这一状态。此状态一经发布就激起一片声讨,周国平随后回应道“我的意思不是要女人回到家庭里。妇女解放,男女平权,我都赞成。女子才华出众,成就非凡,我更欣赏。但是,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不过随后周国平又删掉了这两条状态。
周国平由此被中国网友诊断为“直男癌”患者。“直男癌”一词于2014年6月末出现于豆瓣与微博,源于网友们对活在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里,时时向别人流露出对对方的不顺眼及不满,并带有大男子主义的人的一种讽刺。周国平备受争议的微博言论发出后也吸引了外界的高度重视。《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篇社论,要求要用法律和舆论的手段来阻止“男癌症”思想扩散进主流思想领域。 新华社也对周国平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中,他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
周国平绝不是中国唯一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在周国平之后,网友又挖出许多其他的公众人物歧视女性的案例。韩寒,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国作家,他曾表示他决不允许他的女朋友外出工作。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告诫男性同胞们远离家务活,认为做家务活有损男子汉气概。清华大学社会学家孙立平曾建议降低女性就业率,将女性退休年龄提前,称这有利于减轻因中国人口过多带来的的社会压力。新儒家学者齐一虎(Qi Yihu)提倡降低女性工作时间让其有时间照看孩子。更有“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这种“直男癌”晚期患者,他毫不尊重妻子,婚内就对妻子拳打脚踢。
不过令人沮丧的是,中国的女性甚至也同意她们的价值应该在家庭中得到体现。在《中国日报》2011年的一次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70%的人中包括许多女性。中国媒体界的传奇杨澜也认为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嫁的好”是指女性通常会找比自己经济条件好、受教育水平高的城市男子。这意味着在中国家庭里男性还是主要的经济支柱,而女性也就因此承担着照顾孩子等家庭主妇的责任。
不过,受传统婚姻择偶观念的影响,家庭条件好、受教育水平高的城市女子一般很难找到比自己条件高的男性,也因此很难找到另一半。在中国,大龄剩女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她们更是被打上了“挑剔”,“不正常”和“毫无价值”的标签。此外,中国男性荒唐的审美标准也在女性之中掀起一股整形和节食之风。
在中国,人们并不欣赏女性的才能,女博士被荒唐地称为“第三性别人士”。由于害怕成为剩女,或者害怕自己事业太成功吓走潜在男性伴侣,许多女性放弃了更高的学业或事业追求。即使一些勇敢的女性不畏外界的闲言碎语,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或者学业,她也会因性别歧视无法与男性在申请大学或者是就业市场上平等竞争。
如今,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严重的男女比例不平衡问题,目前男女比是118:100。由于中国女性偏向找经济条件较好的男性,那些没钱没车的男性就很难找到伴侣。据估计,到2050年,中国的光棍人数将达到3500-5000万。这也造成了中国特有的一种现象,一方面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剩女”,另一方面中国也有几千万的“剩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已经认识到性别歧视带来的严重问题,并且开始采取措施来保护女性权益。近些年来,中国国内展开了多场关于女性权益的讨论。2014年11月,中国第一部《家庭暴力法草案》出台。在周国平事件后各种女性主义声音的出现被认为是中国女权运动的真正开端。颇有影响力的中国民间社会运动家和女权主义者Lv Pin表示,中国会将“性别革命”长期进行下去,它将以渐进的形式深刻地改变中国的性别歧视现状。在如今的中国,女权主义者需要这样冷静的乐观主义来与“直男癌”斗争。(实习编译:张悦 审稿 聂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