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r-component-m/config/article/index.js
lx.huanqiu.com

对“东突”势力时有纵容 对中国友好仍是主线

土耳其,想与中国保持微妙平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中国愤怒,然后攻击所有亚洲人!”在土耳其反华示威、中国外交机构发出旅游警告后,德国媒体6日这样描述极少数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猖狂举动。土耳其是中东最早实现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泛突厥主义”依旧在一些人心中存在,而这些人成了“东突”分裂分子的庇护者。当中东地区动荡之时,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对稳定,一度形成阿拉伯国家想要效仿的“土耳其模式”。这更让土耳其日趋保守的某些政治势力有了“干预”外部事务的膨胀感。土耳其海峡大学的一位学者近日为土中关系建言说,安卡拉不要试图在维吾尔族人和北京政府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土耳其因维吾尔族人而陷入窘境”

德国《世界报》6日在报道土耳其反华示威时,先回顾了历史上“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事件”。文章说,“袭击游客的是极右组织‘灰狼’的成员,该组织与民族行动党有紧密关系”。在韩国旅游团被攻击后,土耳其警察不得不用催泪瓦斯驱散这些暴徒,但有一个暴徒竟然在网上说:“终于打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公民。”该报还十分关心地发问:“土耳其和中国之间面临外交冲突吗?”

近来,土耳其极端组织和“东突”势力常无中生有,造谣诬蔑,并借机闹事。7月5日,伊斯坦布尔的“happy China”、京雅堂等中餐馆遭到土极右翼组织打砸,有部分游客(包括韩国游客)受到攻击。“我们要求土方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有关问题上谨言慎行,与中方共同努力,维护中土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针对土耳其反华示威做了如上表态。

俄罗斯《观点报》援引俄专家的话说,“由于中国与土耳其有许多联合项目,因此因宗教问题造成双边关系恶化对双方都不利”。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东突”分裂势力得到美国等境外势力支持,而土耳其跟着添油加醋不会给该地区带来任何益处。专家称,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新丝绸之路项目,土耳其将在这一项目中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中土两国经济联系也在快速发展,土耳其此举会严重损害本国的利益。据俄Lragir网站6日透露,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计划本月28日出访“土第二大进口国”中国。

土耳其海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安泰·阿特勒6日在香港《亚洲时报》撰文称,“土耳其因维吾尔族人而陷入窘境”。他认为,安卡拉一直试图在维吾尔族人和北京政府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过去几周的事态发展表明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令安卡拉越来越难以保持”,土中两国已就此展开外交“拉锯战”。阿特勒认为,土中两国政府应举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关系紧张将使两国一无所获。

“东突”势力把土当成“庇护所”

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 “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棉花堡……与土耳其有关的这些地理、历史名词和景点,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皇宫中,收藏着大量中国古代瓷器,其中不乏举世孤品。在安卡拉的凯末尔纪念馆内,细心地游客可以看到一张蒋介石亲笔签名并赠送给“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戎装照。这些文物都见证着中国和土耳其的历史交往。

土耳其人史称突厥,13世纪末开始建立强大的奥斯曼帝国,鼎盛期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尽管19世纪这个老牌帝国衰落,但很多社会精英仍推崇“泛突厥主义”,想着重振往日辉煌。但事实上,“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屡屡碰壁。俄罗斯《观点报》近日援引俄“中东-高加索”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索夫的话说,土耳其一直支持这一地区的所有突厥民族,牵扯到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土耳其的做法已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塔拉索夫认为,目前土耳其面对库尔德武装、“伊斯兰国”(IS)和国内政治不稳等大量复杂的问题,没有任何挑衅中国的资本。

土耳其政府在对待“东突”问题的态度上时有反复。土政府1995年曾颁布密令,要求公务员不得参加“东突”组织活动,后多次承诺不允许“东突”分子利用土领土从事反华及暴力恐怖活动。但近几年的迹象表明,土方私下却在纵容“东突”势力,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东突”分子通过土耳其这个跳板进入欧洲。

与此同时,“东突”势力把土耳其当成一个“庇护所”,约有20个“东突”组织在那里活动。在伊斯坦布尔,还设有“东突教育与互助协会”的总部,负责发展“东伊运”组织正式成员,搞恐怖活动。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会有手举蓝底星月旗,高喊分裂口号的“东突”分子出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东突”分子举的旗帜和土耳其国旗图案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颜色一蓝一红。

按照阿特勒的描述,土民族行动党领袖批评埃尔多安和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仅关注叙土边境库尔德重镇科巴尼的事态,却忽视了维吾尔族人的困境”。一些“东突”组织也施加压力,声称土政府对他们的支持“甚至不及对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所做的1/10”。阿特勒担心:“土耳其政局的均势正迅速变化,如果民族行动党加入联合政府,新政府将如何制定土耳其对维吾尔族人的政策,并如何处理与之相关的对华关系?”

土总人口7000多万。目前约有10万维吾尔族人生活在土耳其,其中多数是第二、第三代移民,有的并不知道新疆的发展和变化。每逢穆斯林传统节日,中国驻土外交机构还会看望当地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侨胞,送去问候和祝福。在土耳其,也有新疆籍老华侨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土耳其工商业者协会会长萨比尔·博格达的父亲沙迪克·博格达,他年轻时参加过哈密地区的剿匪战斗、对印自卫反击战。

土普通民众对中国没有敌意

《环球时报》前驻埃及记者曾数次赴土耳其采访,感觉当地人整体上对中国人很友善。在从安卡拉机场到市中心的大巴上,邻座的一名土耳其中年男子热情地给记者指路,并讲起他到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招商引资的经历。记者去土叙边境采访叙利亚战事时,司机和向导也十分尽职。

从去年年底开始,土耳其官员和学者在一系列有关土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上表态积极,认为该战略倡导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体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曾高度评价中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表示土方愿承担振兴丝绸之路的历史使命,促进经济和人文交流,加强地区国家之间友好往来。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7月3日,南开大学和土耳其叶迪特佩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协议,这将是土耳其第四所孔子学院。在土耳其,记者有时可以看到半官方的阿纳多卢通讯社、安卡拉通讯社记者从北京、上海等地发回的稿子,关注的是两会、中国外交、经济等话题。但总的来说,土媒平时更关心欧洲和周边国家的消息,偶尔有关中国的报道也是转载西方的报道。

据一位与土耳其某旅行社合作15年的中国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中国赴土耳其旅行的人逐年增多,今年很有可能突破50万人次,相当于去年的三倍,很多人是“深度游”。土耳其今年3月对中国公民实行电子签证,几乎是“免签并不免费”,加上《花儿与少年》土耳其之行等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土耳其游很受欢迎。今年7月至9月的赴土机票基本售罄。

这名经常去土耳其的旅游业负责人表示,在土耳其,除了有“泛突厥主义”思想的人,普通民众对中国没有敌意,一些媒体对新疆进行歪曲报道,就是蛊惑人心。与他合作的土耳其旅行社和土“中文导游协会”的人告诉他,游行闹事的只有两三百人,这样的行为不得人心,因为游行在土耳其很常见,因此警方管控有时不太严。

北京大学土耳其问题专家昝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土耳其最近的反华示威规模虽然不大,但声势和敏感性确实又不小,而且这种现象时不时就会冒头。昝涛认为,这与土耳其社会固有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西化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都有关系。但他强调,反华不是土政府或土主流社会的基本态度,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土历届政府基本上都重视对华关系,对双边关系持积极和建设性态度,这一点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一般的土耳其民众对中国人非常热情和友好,这也是土耳其人的一个显著特点。

昝涛认为,土耳其社会很多元,确实存在出于历史、种族、宗教、人权、意识形态、经贸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和偏见而对中国不友好的个人、组织或团体,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偏见大部分情况下很难纠正。他建议说:“只靠政府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非常重要。”

“过度干预”毁了土耳其声誉

正义与发展党在6月初的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得票率仅为40.78%,在议会中的席位未过半,是该党执政13年来首次失去在议会占绝对多数席位的优势。选举结果出来后,美国媒体评论说,土耳其政治危机正在加剧,执政的正发党和“职位从总理转换到总统”的埃尔多安很难再唱“独角戏”。《华尔街日报》称,土耳其的一些西方盟友欢迎对埃尔多安迅速扩大的权力“踩下刹车”,一名欧洲官员甚至称这次选举将阻止土耳其政治体系“日益‘普京化’”。文章称,美国总统要提醒土耳其“务必切断激进‘战士’进入叙利亚的途径”,美国相信,大多数投靠“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都是通过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境内的。俄新网分析称,近年来,土耳其执政政策显现出伊斯兰化倾向,引起自由派和世俗主义者的不满。因此,国内冲突不断,政府又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从而严重损害执政党的声望。另外,土方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叙利亚等外交举措,都严重影响了土耳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

昝涛认为,土耳其的国际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如此。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埃尔多安及其领导下的正发党政府,奉行某种“伊斯兰国际主义”路线,与西方关系趋于平淡,对不同地区的伊斯兰事务积极干预、妄下断言、指手画脚,引起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感。此外,埃尔多安政府部分高官传出的腐败丑闻、对媒体和自由作家的压制、与一些穆斯林社团关系的日益恶化,也是土耳其国际形象受损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模式”一度成为埃及、突尼斯等发生动荡的阿拉伯国家热议的话题。尽管土耳其入盟路走了20多年,前景仍黯淡,但著名的埃及伊斯兰学者法悉尔还是在《金字塔报》撰文说,土耳其“早晚会褪去伊斯兰的色彩而成为一个欧洲国家”。埃及《消息报》评论说,土耳其一直在谋求中东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在开罗书店中,土耳其前外长、现任总理达武特奥卢的《战略纵深》阿文版被放在醒目位置。在这本透析中东格局变化及国际关系演变的专著中,达武特奥卢踌躇满志地写道:“一个崭新的中东即将诞生,我们将成为新中东的主人,我们要引领新中东,我们要为新中东服务”。中东媒体的书评称,“这番话将土耳其自负和桀骜不驯的民族心理表露无遗”。【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黄培昭 青木 柳直 丁雨晴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

对“东突”势力时有纵容 对中国友好仍是主线

土耳其,想与中国保持微妙平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中国愤怒,然后攻击所有亚洲人!”在土耳其反华示威、中国外交机构发出旅游警告后,德国媒体6日这样描述极少数土耳其民族主义者的猖狂举动。土耳其是中东最早实现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泛突厥主义”依旧在一些人心中存在,而这些人成了“东突”分裂分子的庇护者。当中东地区动荡之时,土耳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对稳定,一度形成阿拉伯国家想要效仿的“土耳其模式”。这更让土耳其日趋保守的某些政治势力有了“干预”外部事务的膨胀感。土耳其海峡大学的一位学者近日为土中关系建言说,安卡拉不要试图在维吾尔族人和北京政府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

“土耳其因维吾尔族人而陷入窘境”

德国《世界报》6日在报道土耳其反华示威时,先回顾了历史上“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者对亚美尼亚人的大屠杀事件”。文章说,“袭击游客的是极右组织‘灰狼’的成员,该组织与民族行动党有紧密关系”。在韩国旅游团被攻击后,土耳其警察不得不用催泪瓦斯驱散这些暴徒,但有一个暴徒竟然在网上说:“终于打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公民。”该报还十分关心地发问:“土耳其和中国之间面临外交冲突吗?”

近来,土耳其极端组织和“东突”势力常无中生有,造谣诬蔑,并借机闹事。7月5日,伊斯坦布尔的“happy China”、京雅堂等中餐馆遭到土极右翼组织打砸,有部分游客(包括韩国游客)受到攻击。“我们要求土方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有关问题上谨言慎行,与中方共同努力,维护中土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针对土耳其反华示威做了如上表态。

俄罗斯《观点报》援引俄专家的话说,“由于中国与土耳其有许多联合项目,因此因宗教问题造成双边关系恶化对双方都不利”。俄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表示,“东突”分裂势力得到美国等境外势力支持,而土耳其跟着添油加醋不会给该地区带来任何益处。专家称,目前中国正在实施新丝绸之路项目,土耳其将在这一项目中获得巨大利益。同时中土两国经济联系也在快速发展,土耳其此举会严重损害本国的利益。据俄Lragir网站6日透露,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计划本月28日出访“土第二大进口国”中国。

土耳其海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安泰·阿特勒6日在香港《亚洲时报》撰文称,“土耳其因维吾尔族人而陷入窘境”。他认为,安卡拉一直试图在维吾尔族人和北京政府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过去几周的事态发展表明这种平衡非常脆弱,令安卡拉越来越难以保持”,土中两国已就此展开外交“拉锯战”。阿特勒认为,土中两国政府应举行具有建设性的对话,双方关系紧张将使两国一无所获。

“东突”势力把土当成“庇护所”

小亚细亚半岛、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 “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棉花堡……与土耳其有关的这些地理、历史名词和景点,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在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皇宫中,收藏着大量中国古代瓷器,其中不乏举世孤品。在安卡拉的凯末尔纪念馆内,细心地游客可以看到一张蒋介石亲笔签名并赠送给“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戎装照。这些文物都见证着中国和土耳其的历史交往。

土耳其人史称突厥,13世纪末开始建立强大的奥斯曼帝国,鼎盛期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尽管19世纪这个老牌帝国衰落,但很多社会精英仍推崇“泛突厥主义”,想着重振往日辉煌。但事实上,“泛突厥主义”在中亚地区屡屡碰壁。俄罗斯《观点报》近日援引俄“中东-高加索”研究中心主任塔拉索夫的话说,土耳其一直支持这一地区的所有突厥民族,牵扯到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土耳其的做法已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塔拉索夫认为,目前土耳其面对库尔德武装、“伊斯兰国”(IS)和国内政治不稳等大量复杂的问题,没有任何挑衅中国的资本。

土耳其政府在对待“东突”问题的态度上时有反复。土政府1995年曾颁布密令,要求公务员不得参加“东突”组织活动,后多次承诺不允许“东突”分子利用土领土从事反华及暴力恐怖活动。但近几年的迹象表明,土方私下却在纵容“东突”势力,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东突”分子通过土耳其这个跳板进入欧洲。

与此同时,“东突”势力把土耳其当成一个“庇护所”,约有20个“东突”组织在那里活动。在伊斯坦布尔,还设有“东突教育与互助协会”的总部,负责发展“东伊运”组织正式成员,搞恐怖活动。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会有手举蓝底星月旗,高喊分裂口号的“东突”分子出现在伊斯坦布尔街头。“东突”分子举的旗帜和土耳其国旗图案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颜色一蓝一红。

按照阿特勒的描述,土民族行动党领袖批评埃尔多安和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仅关注叙土边境库尔德重镇科巴尼的事态,却忽视了维吾尔族人的困境”。一些“东突”组织也施加压力,声称土政府对他们的支持“甚至不及对叙利亚人和巴勒斯坦人所做的1/10”。阿特勒担心:“土耳其政局的均势正迅速变化,如果民族行动党加入联合政府,新政府将如何制定土耳其对维吾尔族人的政策,并如何处理与之相关的对华关系?”

土总人口7000多万。目前约有10万维吾尔族人生活在土耳其,其中多数是第二、第三代移民,有的并不知道新疆的发展和变化。每逢穆斯林传统节日,中国驻土外交机构还会看望当地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侨胞,送去问候和祝福。在土耳其,也有新疆籍老华侨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如土耳其工商业者协会会长萨比尔·博格达的父亲沙迪克·博格达,他年轻时参加过哈密地区的剿匪战斗、对印自卫反击战。

土普通民众对中国没有敌意

《环球时报》前驻埃及记者曾数次赴土耳其采访,感觉当地人整体上对中国人很友善。在从安卡拉机场到市中心的大巴上,邻座的一名土耳其中年男子热情地给记者指路,并讲起他到北京、深圳、西安等地招商引资的经历。记者去土叙边境采访叙利亚战事时,司机和向导也十分尽职。

从去年年底开始,土耳其官员和学者在一系列有关土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研讨会上表态积极,认为该战略倡导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体现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正面形象。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曾高度评价中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表示土方愿承担振兴丝绸之路的历史使命,促进经济和人文交流,加强地区国家之间友好往来。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7月3日,南开大学和土耳其叶迪特佩大学签署共建孔子学院协议,这将是土耳其第四所孔子学院。在土耳其,记者有时可以看到半官方的阿纳多卢通讯社、安卡拉通讯社记者从北京、上海等地发回的稿子,关注的是两会、中国外交、经济等话题。但总的来说,土媒平时更关心欧洲和周边国家的消息,偶尔有关中国的报道也是转载西方的报道。

据一位与土耳其某旅行社合作15年的中国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中国赴土耳其旅行的人逐年增多,今年很有可能突破50万人次,相当于去年的三倍,很多人是“深度游”。土耳其今年3月对中国公民实行电子签证,几乎是“免签并不免费”,加上《花儿与少年》土耳其之行等明星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土耳其游很受欢迎。今年7月至9月的赴土机票基本售罄。

这名经常去土耳其的旅游业负责人表示,在土耳其,除了有“泛突厥主义”思想的人,普通民众对中国没有敌意,一些媒体对新疆进行歪曲报道,就是蛊惑人心。与他合作的土耳其旅行社和土“中文导游协会”的人告诉他,游行闹事的只有两三百人,这样的行为不得人心,因为游行在土耳其很常见,因此警方管控有时不太严。

北京大学土耳其问题专家昝涛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土耳其最近的反华示威规模虽然不大,但声势和敏感性确实又不小,而且这种现象时不时就会冒头。昝涛认为,这与土耳其社会固有的“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西化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都有关系。但他强调,反华不是土政府或土主流社会的基本态度,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土历届政府基本上都重视对华关系,对双边关系持积极和建设性态度,这一点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一般的土耳其民众对中国人非常热情和友好,这也是土耳其人的一个显著特点。

昝涛认为,土耳其社会很多元,确实存在出于历史、种族、宗教、人权、意识形态、经贸不平衡等多种原因和偏见而对中国不友好的个人、组织或团体,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的,偏见大部分情况下很难纠正。他建议说:“只靠政府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加强民间交流和公共外交非常重要。”

“过度干预”毁了土耳其声誉

正义与发展党在6月初的议会选举中获胜,但得票率仅为40.78%,在议会中的席位未过半,是该党执政13年来首次失去在议会占绝对多数席位的优势。选举结果出来后,美国媒体评论说,土耳其政治危机正在加剧,执政的正发党和“职位从总理转换到总统”的埃尔多安很难再唱“独角戏”。《华尔街日报》称,土耳其的一些西方盟友欢迎对埃尔多安迅速扩大的权力“踩下刹车”,一名欧洲官员甚至称这次选举将阻止土耳其政治体系“日益‘普京化’”。文章称,美国总统要提醒土耳其“务必切断激进‘战士’进入叙利亚的途径”,美国相信,大多数投靠“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都是通过土耳其进入叙利亚境内的。俄新网分析称,近年来,土耳其执政政策显现出伊斯兰化倾向,引起自由派和世俗主义者的不满。因此,国内冲突不断,政府又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从而严重损害执政党的声望。另外,土方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叙利亚等外交举措,都严重影响了土耳其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

昝涛认为,土耳其的国际形象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害,在西方是这样,在中国也是如此。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埃尔多安及其领导下的正发党政府,奉行某种“伊斯兰国际主义”路线,与西方关系趋于平淡,对不同地区的伊斯兰事务积极干预、妄下断言、指手画脚,引起相关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反感。此外,埃尔多安政府部分高官传出的腐败丑闻、对媒体和自由作家的压制、与一些穆斯林社团关系的日益恶化,也是土耳其国际形象受损的重要原因。

“土耳其模式”一度成为埃及、突尼斯等发生动荡的阿拉伯国家热议的话题。尽管土耳其入盟路走了20多年,前景仍黯淡,但著名的埃及伊斯兰学者法悉尔还是在《金字塔报》撰文说,土耳其“早晚会褪去伊斯兰的色彩而成为一个欧洲国家”。埃及《消息报》评论说,土耳其一直在谋求中东的主导作用和地位。在开罗书店中,土耳其前外长、现任总理达武特奥卢的《战略纵深》阿文版被放在醒目位置。在这本透析中东格局变化及国际关系演变的专著中,达武特奥卢踌躇满志地写道:“一个崭新的中东即将诞生,我们将成为新中东的主人,我们要引领新中东,我们要为新中东服务”。中东媒体的书评称,“这番话将土耳其自负和桀骜不驯的民族心理表露无遗”。【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黄培昭 青木 柳直 丁雨晴 环球时报记者 谷棣】

43147
10995
10996
11000
11001
10997
11023
11024
10998
11016
11006
11002
11003
10999
11017
11326
11018
11007
11004
11005
11019
11020
7009984
11328
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