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一年一度的西班牙奔牛节再次落下了帷幕,本届奔牛节的最后,因一名当地少女遭强奸而引发了民众聚集抗议。奔牛节一直以来以狂欢而著称,围绕着奔牛节,年年都在上演着虐杀公牛或是游人遭公牛刺伤送命的是是非非.......
当地时间7月13日,人们走到街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原因是在西班牙传统的奔牛节期间,一位19岁的女孩遭到了强暴,这引发了当地(西班牙潘普洛纳)民众的强烈不满。
强奸案件的发生并非偶然,西班牙的奔牛节充斥着疯狂。人们纵情饮酒纵情狂欢,一切仿佛都失去了理智。图为为奔牛节狂欢的人们。

能够如此洒脱,这与西班牙热情豪放的文化特点是分不开的,开放的性观念使得这样的景象在奔牛节屡见不鲜。图为为奔牛节狂欢的人们。
奔牛节的第一天,由市政厅广场发射火箭炮揭开序幕。在接下来的连续7天7夜里,各项庆典活动包括音乐、文艺、露天舞会等等。图为为奔牛节狂欢的人们。

在西班牙一年一度的圣费尔明节(即世界著名的西班牙潘普洛纳奔牛节)上,每天都有公牛在血泊中死去,而平时安静的潘普洛纳小镇也会因为数百万游客的到来而变得混乱不堪,住宿、卫生、安全问题都受到了严重考验。
由于住宿条件有限,很多游客只能在混乱的街头露宿。这一期间,暴力事件也常有发生,潘普洛纳的治安也一直处在紧张阶段。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San Fermín)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Navarra)省会潘普洛纳城(Pamplona)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
后来,市民们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而14世纪以后商人们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两项活动逐渐融合在了一起。
1923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著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年发表),他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将刺激的奔牛活动描绘得极为传神,奔牛节因而声名远播,开始由一个地区性节日变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节日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量涌入,潘普洛纳这座小城的人口短期内迅速从25万人增加到150万人。
17和18世纪中又增加了奔牛活动和杂耍表演,外地游客也开始与潘普洛纳市民一同庆祝。19世纪中出现了露天集市和大头人的游行队伍。


据统计,从1924年到2002年,共有14人被牛顶死,200多人被牛顶伤。即使如此,来自世界各地的冒险爱好者还是云集潘普洛纳这个小城,在为期9天的人与牛之间的危险游戏中尽情享受欢乐与刺激。


奔牛节因其残忍每年都曾收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抗议。2015年7月4日,西班牙潘普洛纳,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反斗牛示威者浑身涂满象征公牛鲜血的红色颜料,裸身“躺尸”当地街头,呼吁废除斗牛和奔牛活动。

圣费尔明节起源于16世纪,在奔牛节上,每天都有公牛在潘普洛纳的斗牛场被斗牛士杀死,西班牙斗牛节对游客而言是疯狂之旅,对于公牛而言却是黄泉之路。
位于潘普洛纳市旧城区的“奔牛之路”是一条狭窄的石板街,全长848.6米,历史上有过无数游客和公牛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和血迹,这样的痕迹一直延续到斗牛场中。
每天早上9点,每隔几分钟工作人员就会驱赶着公牛冲上黄泉之路,游客用各种防守挑逗公牛,使它发怒追逐人们,最终将公牛引入斗牛场。
2013年7月12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第六届潘普洛纳奔牛节今天发生惨剧,一头愤怒的公牛撞翻四人,并且将伤者蹂躏了长达4分57秒!
7月12日据当地媒体报道,第六届潘普洛纳奔牛节今天发生惨剧,一头愤怒的公牛撞翻四人,并且将伤者蹂躏了长达4分57秒!
在这条死亡之路上,一些公牛会因为体力透支而无法移动,受尽游客的挑逗而难以还击。图为2013年奔牛节斗牛瞬间。
每年有几十万游客在奔牛节涌入潘普洛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奔牛之路”,因而街道两旁的阳台也就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尽情的呐喊,还不断地向下泼水,为他们解暑。民众们也很享受着从阳台和高空泼下的水。
在斗牛场上,那些被引来的公牛会一直留到下午,然后进行斗牛表演,白人的人群将看台坐得满满当当,观看身着古代骑士服装的斗牛士如何击杀被引入斗牛场的公牛。

由于斗牛的血腥和残忍,这样运动在世界上遭到抵制,每年在奔牛节开始前都有抵制者集会进行抗议。而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斗牛在2011年时已经被禁止。
西班牙奔牛节除了斗牛的血腥以外,大量的游客对小镇造成的压力也十分严重,每年的奔牛节,小镇就会堆满垃圾。
在奔牛之路上,每一年都会有游客受伤,已经有15人在这个节日中被牛夺去了生命,最小的只有1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