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港人一直以来都视维护法治为香港的核心价值,但对什么是法治,即使是法律专业人士也不能说得很清楚。”被视为“占中”始作俑者的戴耀廷12日在香港《信报》上撰文,大谈“香港法治的未来”,他甚至声称“港人普遍对法治的认知是深了。这也是说港人的法治文化,必因着这法治与公民抗命的辩论而有提升”。
多数香港人肯定不认同戴耀廷要带给香港的这种未来。“占中”对香港法治的毁坏与冲击早已有目共睹。香港am730网站11日题为“极端暴力行为必须严惩”的文章写道,政府的任何政策、争议、言行,市民都有权反对,有权发表意见,只要是以和平形式进行便可。一旦牵涉到暴力,说什么也是解释不了!文章认为,立法会大楼外示威区的垃圾桶被放置炸弹,从新闻片段看,好像只是炸烂了一个垃圾桶。然而,在动机上和概念上这种行为实无异于一些恐怖袭击。对这些行为绝不能纵容,更不能让这种心态蔓延。因为香港是一个人烟稠密的地方,假如这种为了表达不满情绪就到处破坏的行为没有得到严惩,那下一个进行破坏的地点,将不会是立法会的垃圾桶,而可能变成铁路或商场,造成更大的破坏。
“香港立法会的传统不是这样,是讲究君子之风,讲究风度的,但近些年出现的某些极端苗头令人担忧。”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印红标如此说道。他说,此前香港立法会还出现过反对派议员向主席台投掷香蕉皮事件,应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此类行为是民主劣质化倾向的表现,这并非香港政治特有,其他民主转型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发生,香港的社会和舆论应该对此进行批评,以期及时纠正,“希望香港的民主化过程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训,少走弯路”。印红标认为,实行民主应当在法治的框架下处理冲突和争端,而不是拿自以为是的“正确”作为理由采取违法的极端手段,比如“占中”。他表示,总体而言,当前的香港还没有从“占中”的余波中走出来,一些人最近做了某些过激行为,发泄情绪和不满。
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日前在一次会议致辞中表示,香港应该丢弃内耗追求务实,以理性来解政治困局。董建华说,“激烈的行动,容易吸引眼球、容易获得媒体报道、容易在网上被疯传,于是激进分子好像主导了香港的公共议程”,但强调和平理性、开明务实才是香港的主流民意,才是香港多年来的进步动力。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凌德 环球时报记者 崔杰通】
阅读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