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枭落网,墨西哥快乐不起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毒枭古斯曼被抓,让墨西哥人长舒一口气。笔者在墨西哥的感受是,与其说墨西哥人谈“毒”色变,不如说因为摊上一个北方的邻居而更感无奈。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守着这样一个大客户,一些唯利是图的墨西哥犯罪团伙甘愿铤而走险。抓住一个毒枭,对墨西哥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呢?
墨西哥走私到美国的毒品,据称有近一半来自古斯曼的贩毒团伙,他的落网堪称标志性事件,正如墨西哥总统培尼亚所说:“任务完成了。”但这样的任务已经是第三次“完成”了,之前古斯曼曾两度被捕,又两度越狱。提到打击毒品犯罪,墨西哥自2006年发动“扫毒战争”以来,在美国的强力支持下,已抓捕10多万名贩毒集团成员。
腐败与贩毒密不可分,墨西哥人也不否认这点,但他们的想法不只如此:只要美国的瘾君子有需求,毒品走私就不可能消失。根据美国官方数据,从1993年到2013年,美国吸毒人数从1170万上升到2460万,如今9.4%的人承认吸食过毒品。目前,墨西哥走私到美国的毒品,比20年前要多得多。如果没有这样的背景,古斯曼的集团或许早就完了。
在墨西哥,各种社会组织不断进行反毒品宣传。笔者常看到一些公益组织搞活动,街头也有公益广告,呼吁“让毒品远离墨西哥”。但交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墨西哥人的态度是:贩毒在墨西哥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人们习以为常,以此为生。不过讽刺的是,墨西哥本国并没有严重的吸毒问题,吸毒人数仅占总人口的1.5%,比全球平均水平还低——因为多数人根本吸不起,贩毒不过是生意,对很多底层人更是谋生的手段,他们挣的钱都寄给了家里盖房子。根据墨西哥政府的数据,该国贫困率高达45%,58%的就业人口属于非正式就业,政府治理的失灵,给了贩毒集团可乘之机,许多待业青年加入贩毒队伍。墨西哥记者弗洛依兰·恩西索曾经说,无论是毒贩还是种植毒品的民众,都是被政府抛弃的。古斯曼所在的锡那罗亚州,至今仍是墨西哥最贫困的地区,政府没有给民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于是在一些市镇,毒贩取代了政府,接管了社区的治理,形成独立王国。至于古斯曼,不仅他穿的衬衣成了热销爆款,他自身也成了墨西哥人消费的文化产品,在墨城的市场里,印着他头像的T恤、帽子随处可见,甚至还有一款以他越狱为主题的手机游戏,更不必说已风行数十年的贩毒民谣,不仅毒品可以是商品,毒品文化也能拿来赚钱。这就是墨西哥的现实。
“美国人吸的毒品,来自墨西哥人的鲜血。”这句话出自一群匿名的墨西哥记者。几年前,他们创立了一个名为“毒枭的博客”的网站,主要曝光墨西哥的毒品犯罪,很快在欧美声名鹊起。
在墨西哥人看来,美国人的需求不减,墨西哥就不可能消灭贩毒问题,但美国人的逻辑是,正因为墨西哥乃至拉丁美洲制毒贩毒,美国的毒品问题才会如此猖獗,消灭供给源,才能消灭毒品。这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已经持续几十年,美国缉毒署的探员在特种部队的帮助下杀遍拉丁美洲,但结果从来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毒品同样遵循亚当·斯密的理论,有需求就有买卖,无论风险有多大,并且,风险越大,利润越高。在笔者看来,美国人和墨西哥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本报驻墨西哥特约记者 南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