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性格的功夫片
《箭士柳白猿》其实是徐浩峰第二部电影,早于《师傅》破土动工,《师傅》因为商业的外挂,赶在了前头上市,而更加纯粹的《箭士柳白猿》野渡无人舟自横。
与徐浩峰其他作品一样,故事背景依旧是民国乱世江湖。古代人才的最高追求是“文能提笔定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书读不好,武功了得一样可能出人头地。到了民国,武人的出路被“武举”废止腰斩,正如《箭士柳白猿》开篇所述,民国的武人要出头,要么开武馆,要么跟着军阀混政治。民国的武馆可没那么好开,这点徐浩峰用了一整个《师傅》来印证,《箭士柳白猿》讲的则是另一种出路,或说末路。
《箭士柳白猿》原著,柳白猿是个刺客,话说武人在民国乱世混政治,不是保镖就是刺客。可能是觉着这个逻辑太简单了,到了电影里,柳白猿成了武林仲裁人,可惜这武林仲裁人并非传统江湖中的武林盟主,十分不招人待见。人物身份换了,但柳白猿“帮忙”干的事,还是刺客的勾当。柳白猿多了一重身份,徐浩峰则多了一份铺展民国江湖的筹码,胶片长镜头下,几场踢馆和江湖裁决的戏既有细节展示又不乏场面渲染。《师傅》里徐浩峰要得太多,恨不得让廖凡跟中国古代兵器谱通打一遍,《箭士柳白猿》化繁就简,仅抽取宋阳的箭与于承惠的枪,我不懂武学,仅从视觉上,于承惠的棍枪耍得那叫一个帅。可惜这竟成了于承惠的绝唱,一代武学老人已于去年长辞人世。
这几年国内流行田间影像调查,我一位叫鬼叔中的老乡,时常举个DV游走乡间,捕捉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化。徐浩峰的镜头异曲同工,他试图用电影的镜头为我们还原身边消散的武林。时值三月功夫季,《叶问3》《箭士柳白猿》两地功夫高手际会。华语功夫片集体唱衰已不是一轮两轮,上世纪70年代有李小龙的陨没,80年代则有徐克新武侠的崛起,关键事在人为,只要有人不断去摸索和尝试,末路也会成为出路。
《箭士柳白猿》继续徐浩峰硬派武侠的路数,相比《师傅》的打通关叙述模式,更接近《道士下山》,凸显的是其人其技和其事。电影的叙事力有限,多有唐传奇小说风格,但在趋同化的功夫片市场,《箭士柳白猿》不失为一部有性格、有性情的作品。(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