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2016年5月25日“网红”雷军直播发布了小米第一款无人机,小米正式进军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做手机的小米怎么做无人机了呢?小米眼中的无人机是什么样子的呢?直播炸机是怎么回事?炸机后的图像怎么没断?环球网无人机频道有幸采访到了:飞米科技创始人蔡炜及小米生态链市场总监李卓颀、小米生态链产品总监叶华林。
“小米杂货铺”里的无人机众所周知小米是一家做手机的企业、小米手机可谓妇孺皆知。然而小米的产品却远不止手机,环球网无人机频道在专访小米时也去逛了小米之家,在小米之家中不光有手机、平板电脑,还有耳机、音响、路由器、电视机、平衡车、净水器、电饭煲、插线板、台灯、碱性电池……小米甚至还有床垫和毛巾。所以小米也被戏称为“杂货铺”,最近这家杂货铺里又上架了新品:消费级四旋翼无人机。
小米却不乐意被贴上“造手机”的标签,小米说只是想以互联网的思维“造出点好东西”、不想被条条框框束缚。小米除了传统的手机业务之外还有:智能家居、生活方式、智能白电(白色家电)、出行方式、智能穿戴。不过这些并非都出自传统意义的小米之手、而是有些交由小米生态链中更专业的团队来完成。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小米只是负责销售、营销、管理,帮助其提完善质检、品控。小米对环球网无人机频道保证生态链企业产品的品质标准不亚于小米手机。
生态链中包括:包括紫米、智米、华米、飞米、绿米、云米、蓝米等等。而造小米无人机的则是“飞米”。飞米的负责人蔡伟说他也是从小时候玩航模开始、后来做固定翼无人机的飞控,在消费级无人机兴起后开始转向多旋翼。
小米眼中的无人机小米说其无人机项目是2014年5月立项的,那时候无人机概念还没有兴起。最开始的时候本想叫“四轴飞行器”,后来都叫“无人机”之后小米“四轴飞行器”才更名为无人机。在小米眼中这种消费级四旋翼无人机是摄像机的变种、为用户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看世界。
现阶段小米无人机是个相对独立的产品,并不打算刻意与“智能家居”或是“生活方式”等分类去靠。而是要“先努力做个好平台”。小米无人机被定义为“科技酷玩类”产品、目标用户是科技极客、是初级小白玩家。并不与大疆等产生直接竞争。
但在小型自拍无人机兴起之时,小米却对此概念并不“发烧”、而是更热衷于稍大些的航拍无人机。因为小米认为:大的性能更好、更能满足极客玩家的需求;而且消费级无人机的技术仍不成熟、仍有许多限制,所以希望还是先从传统玩法中做起。
小米表示小米无人机暂时不会支持避障、因为现在还没有找到成本可以接受且可靠的方案。
除了产品本身,小米还提到了一个问题“供应链”:无人机的供应链不像手机行业那么成熟、解决供应链的难度比研发产品本身还大。小米表示第一批3000台无人机的众筹在四个小时就完成了。后续产量需要看供应链的情况。不过小米同时表示无人机的供应链许多与手机类似,比如塑胶、摄像头等,所以小米有信心让产品来说话、有信心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量产。
环球网无人机频道也拿到了小米无人机1080P版的样机,具体品质如何,敬请期待我们的测评。
小米回应直播炸机问到小米在直播时的炸机事件,小米表示那并非小米的官方行为。而且也不能完全算炸机,只是迫降、摔坏了两个螺旋桨。杨林是小米公司最幸福的员工,他的工作就是试玩各种新产品。
不过小米表示这次炸机是好事儿、暴露了问题,现在炸机比以后炸机好。首先是对安全观念的一个提醒,这次在夜间飞、在市区飞是不可取的;另外小米无人机的程序进行了改进,这次无人机起飞时电池电量不足、降落后只剩2%的电,小米的程序在这之后禁止了无人机的低电量起飞、加强了低电量的APP报警、同时禁止了不接手机的飞行。
至于小米无人机在直播时坠机后仍有航拍画面,小米表示那是因为延迟。蔡炜说杨林当时的直播是“曲线直播”,其流程是: 无人机图传给手机;手机通过wifi路由中继给小米盒子;小米盒子再把图像传输给电脑;最后由电脑上传给直播平台。这么一串传导之后的延迟大概是8秒。不过其中无人机图传本身的延迟并不高,1080P版的延迟在300-400毫秒左右;4K版的延迟将在200-300毫秒。
小米表示现在的小米无人机APP可以直接分享照片、视频但是还不能直接直播,不过以后也会逐渐做航拍的直接直播,那样的延迟大概只有2秒左右。
小米对无人机用户的寄语小米一再对环球网无人机频道表示希望媒体们多呼吁重视飞行安全、保持对飞行敬畏的心。小米无人机有300分钟的新手模式,希望用户能认真飞完这300分钟的。
图片为环球无人机频道绘制、非官方图
小米无人机也有地理围栏,是以天安门为半径18公里的禁飞圈、首都机场附近亦有独立禁飞区。
但这些都是辅助,飞行安全最核心的还是操纵飞机的人。小米表示以后会组织用户的教育活动、同时希望用户们能注意安全。
看来小米进入无人机圈的路,才刚刚开始。最后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