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河南商报记者 程亚龙
崔文 吴智星
昨天,中原路塌陷的第四天,施工单位开始在塌坑围挡东侧100米处破挖路面实施救援,但截至今天凌晨0点,仍没有失踪者张帆的消息。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防空洞,是否有相关部门对其排查,及时消除隐患?昨日,郑州市人防办对此作出回应:防空洞是闲置而非废弃。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中原路塌方救援现场指挥部了解到,指挥部已调配探底设备,对中原路工人路至文化宫路段南半幅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探测,检测是否存在次生灾害。
【救援进展】
70多小时后仍无失踪者消息
昨天上午,登封矿山救援队、新密市应急救援中心等多支具有地下救援经验的队伍,携带专业设备驰援,从中原路沿途的多个人防通风口以及向东距离事发现场较近的人防通风口处强行下井,进一步展开对张帆的搜救。
10点30分许,救援队从防空洞通风口分批次进入,从不同方向向塌方地段汇集搜救。由于防空洞内的淤泥较深、氧气稀薄,作业条件不佳,救援队员只能下到防空洞内4米左右的位置。
一位救援队员从防空洞出来后称,地下很黑,淤泥没到膝盖处。随后,救援队员又多次进入防空洞进行搜救。
当天下午5点多,郑州西区下起大雨,虽然塌坑外侧已经用沙袋筑起了几道“挡水墙”,塌坑内的工人仍在冒雨往坑内中心区域北侧码放防汛沙袋,并对塌坑区域进行支护、加固。
今天凌晨0点,距事故发生已超72小时,救援仍在持续,但仍没有张帆的消息。
【官方通报】
检测塌坑是否存在次生灾害
记者从中原路塌方救援现场指挥部了解到,昨天,多支专业救援队伍在现场,准备多点作业,同时搜救张帆。
经过连续几天的紧急抽升,塌方现场周边防空洞内的积水已经抽排完毕,具备进入防空洞内搜救的基本条件。
8月3日晚,中原路塌方救援现场指挥部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就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进行进一步商讨。为进一步扩大搜救范围,根据专家组在查阅人防分布图等相关资料后所作出的研判,决定一是采取反压的方法,稳固塌坑地基,同时留出搜救洞口;二是抽调地下救援工作经验丰富的登封矿山救援队、新密市应急救援中心等多支救援队伍,并增派郑州消防支队力量,携带专业设备,从中原路沿途的多个人防通风口以及向东距离事发现场较近的人防通风口处强行下井,进一步展开对张帆的搜救。
为尽可能减小抢险救援工作对周边其他市民的影响,自来水公司方面在中原路工人路口、中原路文化宫路口附近加装供水阀门。一旦阀门加装完毕,中原路文化宫路口以西、中原路工人路口以东区域的供水就能基本恢复正常。
同时,指挥部还调配探底设备,对中原路工人路至文化宫路段南半幅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进行探测,检测是否存在次生灾害。
下午5时许,塌方现场再次突降大雨。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抢险人员身穿雨衣,仍然在抓紧时间进行支护、加固工作。
【探寻防空洞】
郑州地下防空洞“洞洞相连”
说到郑州地下的早期防空洞,大多数年轻人知之甚少,更有不少人之前从未听说过郑州防空洞的相关信息。
河南商报记者走访多个老小区,从不少“郑州老人”口中得知,郑州早期的防空洞多建设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洞洞相连,纵横在老郑州的地下。
住在紫荆山附近的刘先生说,上世纪60年代,各机关单位都在自己辖区内的地下挖防空洞,“我当时负责挖战壕,防空洞则由更专业的人挖。”
曾参与德化街防空洞建设的吴姓老人说,那时国家提出“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口号,郑州也在地下挖防空洞,办事处组织群众自发参与,也有一些单位的人被抽调,当时虽然没有详细的图纸,但是挖多深,挖到哪儿,都有要求。
一位老市民也说,因当时建筑材料所限,防空洞所需的材料以砖块、石灰为主,呈拱形结构。建成后,除了上世纪70年代进行过几次演习,就没听说再用过。
在伏牛路一老旧小区居住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先生说,当时各个单位建成自己辖区的防空洞后,进行了贯通。
他带领记者到了附近一处防空洞。此处防空洞已成为纳凉点,墙壁上张贴着各种防空洞图片和人防宣传知识。
【人防办回应】
防空洞并非废弃而是闲置
8月3日,郑州市官方发布的通告曾提到,郑州市早期的防空洞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都是砖混结构,位于城市的老式小区内,中原区最多,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兴建的几大棉纺厂等工业企业多在中原区。防空洞现多已废弃。
昨日下午,郑州市人防办一工作人员称,上世纪60年代建的防空洞并非废弃,而是闲置,工作人员每年都会排查、维护。
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官方已经通报了中原路文化宫路口东侧道路塌陷的原因,是中原路桐柏路口大量水土涌入防空洞,导致文化宫路东侧的防空洞局部坍塌,致使该处路面塌陷。
“那时候的防空洞建在地下8到10米间,呈拱形,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上述工作人员称,上世纪60年代,郑州的主要城区是在西区,棉纺厂、砂轮厂等大型的企业较多,所以地下防空洞比较多。这些早期建设的防空洞,会随着旧城改造逐渐减少,重建成符合要求的新防空洞。
追问
40岁供水管道能否经得住考验
据此前郑州市官方发布的消息,中原路桐柏路口断裂的DN800供水管道,管材系1976年铺设的老式灰口铸铁管,中原路文化宫路口塌陷的供水管道也为1976年铺设,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
两处“管龄”均为40年的管道,能否经得住长期“工作”?日常维护怎样进行?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郑州供水公司的宣传负责人,对方并未正面回答。
《郑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城市供水设施在用管道、附件因老化、损坏等原因致使漏损或者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标准的,管理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