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月5日称,2004年至2014年,由于栖息地扩增,大熊猫数量增长17%,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因此将其从濒危物种降为易危物种。据IUCN报告,中国大熊猫数量已由1596只增加至1864只。
报道称,因在中国文化中备受推崇,大熊猫曾遍布中国南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该物种更成为最受媒体关注、最受保护的濒危物种。因为当时中国发现世界上仅存活2459只大熊猫,而根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这证明该物种处境危险。
1981年,中国禁止买卖大熊猫皮毛。1988年生效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偷猎并将其保护级别升为最高。1992年,中国建立大熊猫保护体系,扩增其栖息地,如今,中国已有67个保护区,其栖息地近140万公顷,这使得67%的大熊猫得到了保护。
同时,中国政府还和国际动物保护非政府组织及动物园合作展开广泛的研究、保护和繁育工作。亚特兰大动物园3日宣布,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19岁中国大熊猫“伦伦”已经产下一堆双胞胎。
IUCN称,大熊猫的处境改善,说明中国政府重新造林和森林保护努力已经见效。但气候变化未来80年将导致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竹子减少逾35%,因此现在其处境“易危”,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说:“大熊猫处境的恢复表明,当科学、政治和当地愿意共同努力时,我们可以保护野生动物,可以改善生物多样性。”
“东部大猩猩”成极危物种
CNN还称 ,动物王国“有人欢喜有人愁”。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卢旺达西北部和乌干达西南部的山地森林里的“东部大猩猩”成了该地区战争的另一大受害者。
IUCN称,当地军火泛滥,因此对“东部大猩猩”的捕杀,致使这种全球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的数量在过去20年内下降超过70%。
“东部大猩猩”包括“东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两个亚种,其总量已不足5000只,已从濒危物种变为极危物种。
IUCN称,自1994年来,“东部低地大猩猩”已损失77%,从16900只减少至2015年的3800只。“山地大猩猩”处境则略好,已逆转自1996年开始的下降趋势,增加约880只。
如此看来,“山地大猩猩”的处境要比“东部低地大猩猩”好。
这一挑战意味着,六分之四的大猩猩都已属于极危物种:“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红毛猩猩”和“苏门达腊猩猩”。而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属于濒危物种。
IUCN称,过去20年来,“东部低地大猩猩”已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他们已经成为矿场和交易的野味。
“因为该地区安全形势不稳,军火扩散,所以非法捕杀已经非常猖獗”,IUCN在报告中写道,“其数量的减少率已超过极危物种标准的三倍”。
另外的威胁还有,刚果民主共和国农业生产造成的栖息地的减少。另外自然资源的减少也令其栖息地也承压。
非法采矿已经使“东部低地大猩猩”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卡胡兹毕加国家公园的低地锐减。砍伐木材、生产木炭和农业活动也使森林面积缩减,也持续威胁刚果北基福和伊托布韦大猩猩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