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秀街、创元路、创惠街……这样融汇古今的路名,将出现在未来科技城。近日,市规划国土委公布了未来科技城一批道路命名预案,这也是静默1年以后,未来科技城再度发布和规划有关的命名。记者昨日发现,这个区域中的道路小而密集,可以打碎大地块,缓解区域拥堵问题。
2015年,市规划国土委已经在未来科技城区域命名了22条道路。这次命名的道路一共有32条,基本上都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科技城区域的道路命名以科技铸就历史、科技创造未来为主题,整体道路名称既借鉴普庆寺、岭上、沟子头等历史地名,又结合园区“创新、开放、和谐、生态”的建设理念,突出未来科技城园区特色。方案名称在尊重历史、继承传统的同时,较好体现了片区规划定位。符合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规范有序的地名命名原则。
和以前很多开发区采用的大地块、宽阔道路有所不同,市规划国土委同时公布出的图纸显示,这个区域有不少地方采用的都是小地块、窄道路。一些街道的红线只有20米,两三百米长,勾勒出一个一个的小地块。
“小地块、密路网”,在城市规划领域被认为是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街区模式,也被认为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方法之一。
按照“十三五”规划,本市将建设好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等央地共建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其中,未来科技城将重点支持中央企业,聚集一流人才、集成科技资源,深入推进军民、央地融合发展,建成代表我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前沿水平、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高地。